張筠
一、檔案人文關懷價值的內涵
歷史無聲,檔案有痕。一張張圖片,一份份文件,一件件銅器甲骨,都是人類文明的印記,銘刻著國家、民族、家庭以及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軌跡、信息密碼。長久以來,各檔案部門通過向公眾提供閱覽、咨詢、制發(fā)證明等服務,發(fā)揮檔案在特定情形下的歷史證實作用,以此來實現(xiàn)檔案的憑證價值和參考價值等。長久的循規(guī)蹈矩的利用服務,使得檔案在民眾心中的形象愈加的單一、刻板。就像大家見到新疆姑娘,便想讓她動一下脖子一樣,人們一提起檔案的價值,想到的大多是“它是人類活動的記錄,能起些許證明作用”。然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檔案服務模式的創(chuàng)新,檔案所帶給民眾的遠不止于此,人文關懷就是其中之一。
人文關懷,以關懷人為對象,聚焦人類的生存意義、生存狀況和生活質量,關注人類的和諧與發(fā)展,強調人的價值、尊嚴,體現(xiàn)了對生命的尊重。2018國際檔案理事會的年會主題是“檔案:治理、記憶與遺產”,其中的“遺產”部分即指向檔案的文化功能,探討檔案的人文關懷價值,即文化體育休閑檔案、音像和數字檔案對社群發(fā)展、身份認同的重要性等問題。也就是說,檔案的人文關懷彌補了以往主流檔案機構主要保存權力階層和精英階層檔案導致大眾記憶缺失的不足,不再僅僅關注檔案本身對于特定個體的意義,它所傳遞的是“以人為本”的精神慰藉,它所實現(xiàn)的是一種群體的、社會化的大價值。
二、檔案人文關懷價值的實踐案例——方言檔案里的鄉(xiāng)音與鄉(xiāng)情
有這樣一位老先生名叫汪大華,他在1949年告別了生活十多年的家鄉(xiāng)湖北蘄春,跟隨母親到了臺灣。1998年,汪老先生才第一次回歸故里,再次聽到了地道的蘄春方言。然而,半個世紀的時間如洪流般,將他記憶中的鄉(xiāng)音沖得支離破碎,腦海中只記得方言里的幾句話。
湖北省檔案局的前輩們在得知汪老先生的經歷之后,深刻意識到了汪老背后所代表的特殊群體的鄉(xiāng)音訴求。于是,他們在2015年開啟了一項記錄方言的搶救行動。在省級語言專家評委的幫助下,選出了各市縣最地道的方言發(fā)言人。2016年底,這場歷時兩年的方言搶救行動完滿結束,所有方言發(fā)音人的個人信息,跟隨他們錄制的798張光盤一起,被保存到全省115個檔案館的庫房里。隨后,他們將蘄春方言檔案副本贈與汪老并在湖北武漢臺灣周活動上播放。汪老先生和40多個從臺灣趕來的80多歲的老人們側起耳朵用力捕捉著音箱里傳出來的久違的家鄉(xiāng)話,甚至留下了激動的淚水,久久不能平復。這些在當地人看來再平常不過的方言檔案被汪老當成寶貝一樣,仔仔細細地包裹起來帶回了臺灣。從這以后,每遇到在臺灣的湖北同鄉(xiāng),他總會把方言檔案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給同鄉(xiāng)們聽,希望能夠和他們一起借助鄉(xiāng)音來回首那些兒時的家鄉(xiāng)記憶。正是這些檔案工作者,滿足了以汪老為代表的湖北籍臺灣人的鄉(xiāng)音訴求,使他們借助方言檔案聽得到鄉(xiāng)音,記得住鄉(xiāng)情。這正是檔案人文關懷價值的生動體現(xiàn)。
檔案是關于個人、群體乃至國家與社會的歷史記錄,這種記錄的屬性賦予了檔案保存人類記憶的獨特功能,人們通過檔案可以喚起對過去的回憶,對少數或弱勢群體而言更是如此。檔案資源能夠為“背井離鄉(xiāng)”的人們提供科學有效、方便低廉的幫助,彰顯了其不可小覷的人文關懷價值。正是湖北省的方言檔案讓作為檔案專業(yè)學生的我認識到,社會的部分群體真的會因為基于人文關懷的檔案開發(fā)活動而從中受益,甚至會使他們的生活發(fā)生實質性地轉變,使他們獲得情感上的慰藉感、身份上的認同感、心靈上的歸屬感。檔案的人文關懷價值讓我們的檔案服務更具有人情意味,它讓民眾意識到原來檔案也可以如此溫情。固此,我們需要重視并開發(fā)檔案中的人文關懷價值,使更多的檔案可以成為真正有溫度的檔案。
三、檔案人文關懷價值的實現(xiàn)路徑
1.意識觀念
(1)主動關注利用者需求
作為檔案人要有敏銳的洞察力,主動意識到民眾的需求。例如可以將利用者信息存入數據庫中,然后再借助智能技術進行分析,了解利用者所經歷的大事件,形成一定的需求空間,再據此于需求空間中主動查找相匹配的需求信息,然后再向知識庫搜索相關信息。如果搜索到與利用者相匹配的檔案資源,可以通過主動提供檔案資源滿足利用者的需求。正如湖北省檔案局,主動自覺地關注到了以汪老為代表的湖北籍臺灣人這一特殊群體的特殊人生經歷,關注到了其強烈的鄉(xiāng)音訴求,積極主動地為他們提供方言光盤檔案,為他們提供了一條與家鄉(xiāng)進行情感記憶構建的途徑,使得老人們借助方言檔案聽得到鄉(xiāng)音,記得住鄉(xiāng)情。
(2)主動開發(fā)整合已有檔案資源
熟悉已有檔案資源,了解檔案材料的內容等。為了向檔案利用者提供相應的人文關懷服務,檔案提供利用服務人員平時要注意通過各種途徑熟悉和掌握已有檔案資源的內容、種類、成分等各方面的情況,對已有檔案資源做到心中有數,了如指掌,只有這樣才能及時的發(fā)揮檔案資源的人文關懷價值并將其與相應的利用者相匹配。
2.館藏建設
任何一個區(qū)域性的檔案館都以本地區(qū)形成的檔案作為主要的保管對象,在進行館藏建設時應高度重視本地區(qū)有關特殊群體的照片、錄音錄像等檔案,使其能夠生動、完整地反映相應群體的演變歷程、發(fā)展現(xiàn)狀,從而優(yōu)化館藏結構,增加具有區(qū)域特色的社群檔案。同時,這部分檔案具有區(qū)域或群體特色的特殊價值,可以將其挑選出來進行數字化轉換形成特色專題數據庫,這樣既滿足了本地區(qū)的社會需求,也宣傳了檔案資源,保證了所建數據庫的特色,為滿足公眾的文化需求提供了更多、更完美的可能。湖北省檔案局的前輩們前瞻性地認識到了方言檔案資源為“背井離鄉(xiāng)”群體提供的情感上的關懷與慰藉,積極主動地建設方言檔案以服務以汪老為代表的特殊群體,實現(xiàn)了檔案資源的增值開發(fā)。
3.服務方式
發(fā)揮檔案的人文關懷價值,僅靠檔案部門的單一力量很難實現(xiàn),只有發(fā)揮方方面面的協(xié)同力量,從系統(tǒng)論的觀點出發(fā)構建大的“合作圈”,促進檔案部門與不同領域主體的交流與合作,才能相對完美地使檔案的人文關懷價值最大化。湖北省檔案局雖是方言搶救行動的發(fā)起者,但并不是獨自完成這一記憶項目的,它是資源提供者和協(xié)調者,為保證檔案價值能夠得到充分發(fā)揮,為利用者提供更專業(yè)的服務,湖北省檔案局聯(lián)合了語言學家跨界合作挑選方言發(fā)言人,共同籌建方言檔案,共同推動項目地實施。多領域的參與保證了方言檔案的科學性和嚴謹性,也更有利于項目的推廣與實施。
總之,檔案事業(yè)的舞臺是整個社會,人文關懷像靜謐柔美的燈光照耀著、激勵著我們新時代的青年檔案人繼續(xù)沿著前輩們的腳步,去挖掘檔案中的人文關懷價值,為個人的生活提供心理層面的關切,為社會大眾提供滿足精神需求的服務,為國家和民族的和諧發(fā)展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作者單位:遼寧大學歷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