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歡
梅子涵 著
新蕾出版社
出版:2019年9月
定價:42.00元
喜歡梅子涵先生的文字,是因為在文字里常能找見他童年成長的足跡。我知道,那個還是“毛毛頭”的梅先生似乎生活得并不十分順?biāo)?,他?jīng)常要離開父母,輾轉(zhuǎn)在學(xué)校、農(nóng)場和親戚的家里,于是,在他的文字里,我遇見了許許多多似曾相識的陌生人——外婆、奶奶、姨媽,小舅舅、舅媽,還有年幼夭折的小妹妹……他們在富于溫度的文字里變得更加生動和親近,在泛黃的時光和記憶里幻化成了一首首動人的詩。
繪本《春天》便是這樣的一首詩,飽含對外婆的思念。作者從春天著筆,金黃的菜花鋪滿山野,“我”又一次來到了外婆的身邊。一次尋常的祭掃,或許更像是一次久別后的重逢,“我”和故去的外婆,又一次在回憶里相遇。
尋著作家的思緒,我們先是遇見了他想象中的十八歲的外婆,年輕的外婆身著一襲長裙,扎著麻花辮,“我”想,也許她可以去考文科,當(dāng)一個詩人,因為這樣她就會理解“我”創(chuàng)作時的感受了。隨著回憶穿越回過去的舊時光,“我”在靜靜寫作,那個忙著打掃的外婆卻一心想著讓“我”把腳快快抬起來。思念就像伍爾夫筆下的斑點,從春天的田野一點點蔓延開去。與此同時,圖畫也借由視覺形象的變換將我們帶入進一個由回憶、現(xiàn)實與想象相交錯的時空世界里。在這個時空變幻的世界里,我們忽而看到那個身材窈窕、洋溢著青春稚氣的外婆,忽而看到那個滿鬢斑白、體態(tài)蹣跚,卻又神態(tài)慈祥的外婆。文字中流動的思緒在畫家的畫筆下一點點暈染開來,而“我”似乎也深陷在這變幻的時空之中,變得忽大忽小,時老時幼。
最令我動容的是祖孫二人間的一場“對話”。
“外婆,你能聽見我的聲音嗎?”
如果能聽見,是不是會說:“大寶,你的聲音還是和以前一樣的”?
可是,外婆,我有很多白頭發(fā)了,我都快老了。
“你這個小孩子,黑頭發(fā)到哪去了?那么好的黑頭發(fā)!”
是啊,我的黑頭發(fā)都到哪里去了?
一段跨越時空的“對話”,夾雜著幾分對歲月的悵惘。曾經(jīng)的孩子如今也是“鬢已星星也”,可是這份思念卻在時光的砥礪中變得更加恒久、綿長。
在時空的流轉(zhuǎn)中,生與死的邊界漸漸變得模糊,思念也化成了一場久別的重逢。在萬物復(fù)蘇、欣欣向榮的春天,外婆年輕、搖曳的身姿出現(xiàn)在畫面中,仿佛經(jīng)歷了一次生命的重生。離開世界許久之后,外婆,又在外孫的記憶里擁有了新的生命。
梅先生的文章中曾寫過:“他們當(dāng)然也不叫死了,是又在捉迷藏,可是這是最不難找的迷藏,因為你沒有躲到別的地方,是躲在我的心里?!笔堑模切╆P(guān)于逝者的記憶是永遠不會從我們的心底里抹去的,因為我們的回憶是他們曾經(jīng)來過這個世界的最重要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