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燕
(浠水縣人民醫(yī)院,湖北 黃岡 438200)
支氣管哮喘主要發(fā)生于年齡較小的嬰幼兒群體,嬰幼兒的臟腑較為嬌嫩,形氣未充,加上天氣的影響導致疾病的發(fā)生,患者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胸悶、咳嗽、呼吸困難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中醫(yī)治療過程中一般針對患者實施穴位貼敷治療,在治療中給予相應的護理措施能顯著提高治療效果[1]。
隨機將我院2018年7月~2019年1月收治的實施穴位貼敷治療的支氣管哮喘患者73例分成兩組,A組36例患者中男女比例為21:15例,最大年齡46歲,最小年齡6個月,均值為(25.63±3.47)歲;B組37例患者中男女比例為20:17例,最大年齡45歲,最小年齡8個月,均值為(25.65±3.52)歲。
對兩組支氣管哮喘患者的基線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顯示組間差異小且可比性高。
針對兩組支氣管哮喘患者實施穴位貼敷治療,選擇肺俞、腎俞、心俞、訂船、風門、天突、中脘、膈腧、膻中等穴位給予祛風活血、化痰平喘類藥物貼敷。
給予A組36例患者實施基礎護理,給予B組37例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主要包括針對性健康教育、皮膚護理、情志護理、飲食護理等,促進治療效果的提高,利于患者預后。
對比兩組支氣管哮喘患者護理后的護理滿意度評分、哮喘發(fā)作次數、癥狀緩解時間等指標差異。護理滿意度評分:針對護理行為、護理態(tài)度及護理制度等進行評分,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護理滿意度越高。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處理,當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支氣管哮喘患者護理后的護理滿意度評分、哮喘發(fā)作次數、癥狀緩解時間存在較為顯著的差異(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數據見表1所示。
表1 兩組支氣管哮喘患者護理后的護理滿意度評分、哮喘發(fā)作次數、癥狀緩解時間( ±s)
表1 兩組支氣管哮喘患者護理后的護理滿意度評分、哮喘發(fā)作次數、癥狀緩解時間( ±s)
組別 護理滿意度評分(分) 哮喘發(fā)作次數(次/周) 癥狀緩解時間(d)A組(36) 83.69±5.28 3.24±1.02 6.39±1.54 B組(37) 92.13±3.21 1.25±0.33 4.01±0.29 t值 8.28 11.28 9.24 P值 0.00 0.00 0.00
在針對接受穴位貼敷治療的支氣管哮喘患者治療過程中應給予針對性護理措施,具體如下:(1)針對性健康教育:結合患者的年齡、文化水平及對支氣管哮喘的了解程度為其開展以PPT教學、一對一問答及講座等多元化形式的針對性的關于疾病知識、中醫(yī)治療的相關知識,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及治療方式的了解程度,促進患者治療依從性的提高。(2)針對性皮膚護理:在為患者實施穴位貼敷治療后叮囑患者或家屬注意避免治療過程中的劇烈運動及身體扭動,貼藥后24小時內不給予刺激性物品擦洗,不宜下水,主動詢問貼敷部位是否存在紅暈、發(fā)癢及刺激感,針對存在異常感覺的患者給予皮炎平涂抹,指導患者穿戴棉質的寬松衣物,減少貼敷部位的摩擦現象[2]。(3)針對性情志護理:在實施貼敷治療前,護理人員應針對患者實施心理評估,針對存在異常情緒及心理狀態(tài)的患者開展情志疏導,針對年齡較小的患兒給予玩具、講故事、看動畫片等緩解其情緒,針對年齡較大的成年人實施精神轉移的方式緩解其負面情緒及心理壓力。(4)針對性飲食護理:治療過程中應結合患者實際情況給予營養(yǎng)搭配的飲食干預及護理,在飲食過程中保證充足的營養(yǎng)狀態(tài),減少由于食物引發(fā)的哮喘發(fā)作,飲食過程中主要以清淡及易消化為主,多給予豆類、新鮮蔬果等食用,禁止給予患者牛奶、雞蛋、海鮮魚蝦、刺激性、辛辣等食物食用。通過多元化、針對性護理措施的實施提高穴位貼敷的治療效果,利于患者預后及癥狀的緩解,減少哮喘的發(fā)作次數[3]。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針對性護理的B組支氣管哮喘患者護理后的護理滿意度評分、哮喘發(fā)作次數、癥狀緩解時間明顯優(yōu)于實施基礎護理的A組支氣管哮喘患者,說明針對穴位貼敷治療的支氣管哮喘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的護理效果較為顯著,利于患者臨床癥狀的改善,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促進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