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秦川
1978年,76歲的沈從文從中國歷史博物館調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擔任研究員。此時的沈從文雖然早已名聲在外,但生活條件依舊非常艱苦,全家人擠住在兩間小平房里。
當時,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的胡喬木聽到秘書反映這件事后,便來到沈從文的住處一探究竟。他發(fā)現(xiàn)沈從文一家人住的那兩間平房又矮又小,而且屋里潮濕陰暗,縱橫交錯地拉滿了繩子,繩子上面則懸掛著各個時代的服飾圖片。時值冬季,屋子中央還擺放著一個取暖的爐子,人站在房間里,連轉身都非常困難。
胡喬木覺得,在這樣的地方搞研究實在太難為沈從文了。經過認真思考,胡喬木和家人商量后,決定將他們住的一套大點兒的房子騰出來,讓給沈從文一家居住,而他們一家人則搬到沈從文住的那兩間小平房里??缮驈奈膱詻Q不同意,他表示,雖然生活條件差了點兒,但至少他在自己的家里能安下心來做好研究,如果搬到其他地方,他反而會因為不習慣而耽誤正常工作。
得知沈從文拒絕了自己的好意后,胡喬木又想了個辦法,最終由社科院出面,給沈從文在旅館里租了一個房間,作為沈從文的臨時工作室。好說歹說,沈從文最終勉強答應了。沒過多久,沈從文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一書便完成了。1981年9月,這本書由商務印書館香港分館順利出版,在業(yè)界引發(fā)巨大轟動。
愛才心切的胡喬木向中央組織部申請,將沈從文從研究員四級提到三級。他又給沈從文配了助手,并解決了沈從文的醫(yī)療問題。1986年,單位又分給沈從文一套三居室。沈從文終于在晚年有了一個安定的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
選自《湖南工人報》
素材解讀
學會放低自身姿態(tài),既是一種處世哲學,也是一種人生智慧。如胡喬木,他敢將自己放低到塵埃里,讓靈魂接受大地和天空的雙重滋養(yǎng),恰恰可以成就自己的高峻。而沈從文呢,作為一位名聲在外的大作家,能夠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平和的心態(tài)看待世間的一切。修煉到這種境界,為人便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自然能獲得一片廣闊的天地,成就一份完美的事業(yè)。
適用話題
物質與追求、專注、愛護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