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月
[摘要]目的探討急性期布魯菌病患者血小板參數(shù)的變化及意義。方法選取52例急性期布魯菌病患者作為觀察組,另選取48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兩組研究對象均行血小板參數(shù)[血小板計數(shù)(PLT)、血小板計數(shù)/淋巴細胞比值(PLR)、血小板壓積(PCT)、血小板分布寬度(PDW)、平均血小板容積(MPV)]檢驗。比較兩組血小板參數(shù)檢驗結果,分析血小板參數(shù)診斷急性期布魯菌病的效能。結果觀察組PLR(136.32+84.76)高于對照組的(101.93±53.19),PDW(14.73±1.25)%、MPV(8.43±0.85)fl低于對照組的(16.08±0.40)%、(9.26±1.29){I,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PLT、PCT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LR:真陽21例,假陰31例,假陽31例,真陰17例;PDW:真陽45例,假陰7例,假陽10例,真陰38例;MPV:真陽37例,假陰15例,假陽14例,真陰34例。PLR診斷急性期布魯菌病的敏感性為40.38%、特異性為35.42%、準確性為38.00%、漏診率為59.62%、誤診率為64.58%;PDW診斷急性期布魯菌病的敏感性為86.54%、特異性為79.17%、準確性為83.00%、漏診率為13.46%、誤診率為20.83%;MPV診斷急性期布魯菌病的敏感性為71.15%、特異性為70.83%、準確性為71.00%、漏診率為28.85%、誤診率為29.17%。結論急性期布魯菌病患者的血小板參數(shù)PLR、PDW、MPV會發(fā)生一定變化,可為醫(yī)師鑒別急性期布魯菌病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jù),具有積極的應用意義。
[關鍵詞]布魯菌病;血小板參數(shù);平均血小板容積;血小板分布寬度
DOI:10.14163/.cnki.11-5547/r.2020.05.043
布魯菌病主要由布魯菌感染引發(fā)所致,主要通過接觸感染布魯菌的牛羊或牛羊分泌物、食用生牛羊奶制品等感染,是一種人畜共患的炎癥性疾病,可引發(fā)全身多臟器損傷。急性期布魯菌病患者常伴有發(fā)熱、大汗、乏力等癥狀,體征表現(xiàn)各異,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正常生活。臨床中急性期布魯菌病患者在細菌感染、細菌代謝產(chǎn)物生成、內毒素積累后進人血液的狀態(tài)下會導致機體敏感性升高,引發(fā)變態(tài)反應性變化,累及肝、淋巴結、骨髓、脾、神經(jīng)、骨關節(jié)、腎、心等重要組織器官,而早期檢出、及時治療是改善急性期布.魯菌病患者預后的關鍵環(huán)節(jié)[1]。為了探討行之有效的檢查方法,本文以本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急性期布魯菌病患者和同期健康體檢者為研究對象,就二者的血小板參數(shù)水平進行了比較,并分析了血小板參數(shù)診斷急性期布魯菌病的效能,以供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本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52例急性期布魯菌病患者作為觀察組,其中男35例,女17例;年齡23~71歲,平均年齡(42.64±12.35)歲;臨床表現(xiàn):發(fā)熱47例,乏力30例,關節(jié)肌肉酸痛14例,腰痛13例,
咯痰、咳嗽9例,大汗7例,頭痛6例,腹痛5例,尿痛4例。納人標準:①符合布魯菌病的診斷標準[2];②病程<6個月;③患者同意配合研究。排除標準:①臨床資料缺失;②結核病;③傷寒、副傷寒;④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⑤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⑥凝血功能障礙;⑦血液疾病。另選取同期48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32例,女16例;年齡24~70歲,平均年齡(42.57+13.41)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兩組研究對象均經(jīng)肘靜脈采集血樣3ml,保存在乙二胺四乙酸二鈉(EDTA一Na2)抗凝管中,30min內實.驗室送檢,采用日本榮研化學株式會OLYMPUS6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血小板計數(shù)(platelet count,PLT)、血小板計數(shù)1淋巴細胞比值(the?preoperative?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血小板壓積(plateleterit,PCT)、血小板分布寬度(platelet distribution?width,PDW)、平均血小板容積(meanplateletvolume,MPV),配套試劑源于日本第一化學藥品株式會社,正常參考值:PLT:(100~350)x109個/;PCT:0.11%~0.28%;PDW:9%~17%:MPV:8~10fl;淋巴細胞計數(shù):(0.8~4.0)x109個/L。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血小板參數(shù),包括PLT、PLR、PCT、PDW、MPV。分析血小板參數(shù)診斷急性期布魯菌病的結果。評價血小板參數(shù),判斷急性期布魯菌病的效能,包括敏感性、特異性、準確性、漏診率和誤診率。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血小板參數(shù)對比觀察組PLR(136.32±84.76)高于對照組的(101.93±53.19),PDW(14.73±1.25)%、MPV(8.43±0.85)fl低于對照組的(16.08+0.40)%、(9.26±1.29)f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PLT、PCT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PLR、PDW、MPV對急性期布魯菌病的診斷結果及效能評價PLR:真陽21例,假陰31例,假陽31例,真陰17例;PDW:真陽45例,假陰7例,假陽10例,真陰38例;MPV:真陽37例,假陰15例,假陽14例,真陰34例。見表2。PLR診斷急性期布魯菌病的敏感性為40.38%、特異性為35.42%、準確性為38.00%、漏診率為59.62%、誤診率為64.58%;PDW診斷急性期布魯菌病的敏感性為86.54%、特異性為79.17%、準確性為83.00%、漏診率為13.46%、誤診率為20.83%;MPV診斷急性期布魯菌病的敏感性為71.15%、特異性為70.83%、準確性為71.00%、漏診率為.28.85%、誤診率為29.17%。見表3。
3討論
布魯菌病是一種由布魯菌引發(fā)的人畜共患傳染性疾病,發(fā)病率較高,近年來國內布魯菌病發(fā)病率呈不斷上升趨勢,且逐漸從牧區(qū)向非牧區(qū)擴散、發(fā)展,非職業(yè)性感染病例日益增多。臨床中布魯菌對人體骨髓、肝臟、淋巴結、脾臟等系統(tǒng)均具有較好的親和力,當機體感染布魯菌后,致病菌會侵人上述組織系統(tǒng),誘發(fā)血液系統(tǒng)異常,如PLT、白細胞減少,貧血、全血細胞減少癥等[3]。有報道顯示,布魯菌隸屬革蘭陰性、兼性胞內寄生菌,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可逃脫人體免疫攻擊,患者在感染病菌后可經(jīng)血液體系迅速擴散至周身各個組織器官,一旦患者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則會導致病情慢性化,引發(fā)嚴重并發(fā)癥,甚至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對于急性期布魯菌病患者應及早實施干預,避免患者病情持續(xù)惡化[4]。
當前,PLT、PCT、MPV等血小板參數(shù)在炎癥疾病診療中的相關報道較多,但關于急性期布魯菌的研究較少。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PLR(136.32±84.76)高于對照組的(101.93±53.19),PDW(14.73±1.25)%、MPV(8.43±0.85)fl低于對照組的(16.08+0.40)%、(9.26±1.29)f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以此為依據(jù)可判斷急性期布魯菌病患者。研究后可知,MPV、PDW、PCT、PLT依次反映了機體血小板體積、分布、容積和數(shù)量。本文中兩組PLT、PCT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PCT、PLT在急性期布魯菌病診斷中無顯著檢測意義,這可能與不同性別、年齡受檢者在PLT水平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有關,其中女性的PLT值通常高于男性,且會隨著受檢者年齡的增長而不斷下降,也可能與采集血樣過少有關。而PDW作為反映血小板體積大小的重要離散度指標,其水平下降則提示血小板具有較高的均一性,而急性期布魯菌病例外周血內的PDW相對較低,血小板均一性較高[5]。MPV可有效反映機體骨髓巨核細胞增生代謝狀態(tài)、血小板生成功能,可作為判斷血小板活性的重要參照指標[6]。臨床中MPV在壞死性胰腺炎、潰瘍性結腸炎、風濕性疾病等病例中水平下降,而在闌尾炎、結核病等病例中的水平明顯升高[7]。本文中急性期布魯菌病患者的MPV明顯低于健康體檢者,這可能與機體感染布魯菌后機體中的白細胞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等炎性因子表達水平上升,而白細胞介素-2和輔助細胞(Th)1/Th2下降,出現(xiàn)免疫調節(jié)功能紊亂現(xiàn)象有關,從而減弱了機體炎癥感染防御能力,影響血小板成熟,致使外周血中的MPV水平下降[8,9]。PLR作為外周血內血小板計數(shù)和淋巴細胞的比值,在急性期布魯菌病患者體內呈高表達狀態(tài)。
王靜等[10]對58例急性期布魯菌病患者和58例同期健康體檢者研究后發(fā)現(xiàn),與健康體檢者對比,急性期布魯菌病患者的額外周血PLR顯然升高,PDW、MPV顯然下降,二者的PCT、PLT對比無明顯差異,結合PLR、PDW、MPV診斷急性期布魯菌病的結果可知,其中PDW、MPV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PLR診斷價值較低,證實血小板參數(shù)可為醫(yī)師診斷急性期布魯菌病提供參照,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結合本組研究結果可知,PLR診斷急性期布魯菌病的敏感性為40.38%、特異性為35.42%、準確性為38.00%、漏診率為59.62%、誤診率為64.58%;PDW診斷急性期布魯菌病的敏感性為86.54%、特異性為79.17%、準確性為83.00%、漏診率為13.46%、誤診率為20.83%;MPV診斷急性期布魯菌病的敏感性為71.15%、特異性為70.83%、準確性為71.00%、漏診率為28.85%、誤診率為29.17%。其中PDW、MPV診斷急性期布魯菌病的敏感性、特異性、準確性相對較高,可為醫(yī)師鑒別急性期布魯菌病提供有力參照。但本次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包括研究樣本、血檢樣本采集量較少等,結果可能會出現(xiàn)以偏概全的問題,因此在后續(xù)的深入研究中有必要擴大樣本數(shù)據(jù),規(guī)范血樣采集操作流程。
綜上所述,與健康體檢者比較,急性期布魯菌病患者的PDW、MPV表達明顯下降,PLR明顯上升,PLT、PCT未發(fā)生明顯變化,因此醫(yī)師根據(jù)血小板參數(shù)變化可鑒別急性期布魯菌病病例,其中PDW、MPV診斷急性期布魯菌病的準確性、敏感性、特異性更高,可為醫(yī)師診療患者病情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jù),具有積極的臨床應用意義。
參考文獻
[1]李玲玲,李穎,劉亞敏.急性及亞急性期布魯菌病患者γδT等淋巴細胞的表達及其意義.中華傳染病雜志,2015,33(4):202-205.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布魯氏菌病診斷標準:WS269-2007.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11.
[3]張艷,胡順勇,楊選英,等.布魯氏菌病的實驗室特征與臨床分析.昆明醫(yī)科大學學報,2017,38(1):36-40.
[4]周坤,趙冬梅,周玉珍,等.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和血小板與淋巴細胞比在布魯氏桿菌病中的臨床價值.國際免疫學雜志,2018(4):425-429.
[5]王靜,邵磊,張葉,等.62例急性期布魯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學特征及血液學變化.中華地方病學雜志,2019,38(2):152-154.
[6]付麗麗,那向杰,王麗東,等.布魯菌病感染者血常規(guī)和肝功能指標檢測.職業(yè)與健康,2018,34(16):86-89.
[7]劉萍,蔚淑玉.25例布魯桿菌病伴發(fā)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的臨床分析.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6(31):893.
[8]朱名超,侯煒,朱婭,等.45例布魯菌病患者實驗室診斷指標特征.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2019,13(2):146-151.
[9]張立波.607例布魯菌病患者的臨床特點及實驗室檢查分析.吉林大學,2017.
[10]王靜,邢春燕,崔紀云,等.急性期布魯菌病患者血小板參數(shù)變化及意義.中華地方病學雜志,2018,37(10):831-834.
[收稿日期:201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