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軍
“每天就工作幾個小時,然后喝點茶或咖啡,或到鄰居家串串門,或約朋友去山上轉轉,偶爾也去看看展覽什么的?!泵鎸Σ稍L,伴作說得非常輕松。這或許也是他們在別人想象中應該有的樣子。但后來才知道,其實哪有想象的那么美好,這么空閑的時候并不多,最近他們正忙著修繕一些客戶委托的器物,同時也修一些自己挑選的有殘缺的老物件。
在圈內,不少人都知道在杭州西湖附近的小茶村有一間專做金繕修復與教學的工作室——伴作,伴作的主人是一對小夫妻,男主人叫未之,女主人叫莎莎。因為是自己的工作室,其實他們完全可以自由支配時間,但事實上他們很少有空閑的時候——11月手上還有很多等待修復的器物,12月學習金繕的學生早已預約好了,而1月份還計劃在上海做一個關于老器物的分享會……好不容易最近有點空閑,他們還想著趕在寒冬來臨前邀約三五好友一起露營,“杭州的秋天這么美,不去山上享受一下自然,實在可惜了!”
“我們比較幸運,都是設計師出身,有繪畫基礎,也有動手能力,再加上現(xiàn)在資訊這么發(fā)達,靠自學也就做成了?!碧峒白约簩W習金繕的過程,兩位主理人說得輕描淡寫,但從事這一行的都知道,要堅持下來是多么不易。不過有一點倒是事實,“除了勇氣,還需要機遇,我們在國內還沒什么人做的時候就入了行,很幸運趕上了中國手工藝的熱潮?!?/p>
在伴作看來,學習金繕也是一個學習中國歷史文化的過程。之前,伴作接觸過一件五代時期的越窯洗,在修復過程中不禁對越窯產(chǎn)生了興趣,進而深深地迷上了唐宋交替時期的文化。修復的過程,也是跟器物相處、建立感情的過程。“修復一件器物花幾個月是常有的事,幾個月相處下來,每天面對它,感情自然就出來了,有時候實在不舍得,最后反過來跟客人買下了它?!钡话銈€人收藏是不舍得賣的,只有那些做古玩生意的人才愿意出手。
雖然他們現(xiàn)在有不少精力都要花在培訓上,或者受邀到各地為金繕愛好者授課,但他們并不認為自己是“傳承人”。“傳承人的分量太重了,我們還是喜歡用行動、作品來表達自己的定位,而不是一些頭銜。如果一定需要給自己一個定位,那就叫手藝人吧——靠手藝吃飯的人,實在!”
入行多年,待人接物多了,見識到了不少人和事,包括收藏家、古董商人等,當然更多的還是學生,也能看透一些東西。于他們而言,在給學生傳授技藝的同時,也是對自己已有知識的一種總結和精進,同時也吸收他們的優(yōu)點?!敖淌诘倪^程首先是與人互動交流,因為這里聚集了上班族、企業(yè)家、公務員等各個職業(yè)領域,而年齡也是小到在校大學生,大至退休的老人,他們或才華橫溢或充滿人格魅力,每個人都有精彩的故事和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庇洃浿?,一位廣東來的學生讓他們印象深刻,雖然技藝尚不嫻熟,修補樸拙的陶罐金面還不平整,描繪裂縫的線條也不夠流暢,但她懂得金繕師的為美而生,從作品中能看到金繕的精神所在。
“比如大家認為金繕就一定要看到金色,但其實并非所有的器物都一定得上金,有些不合適的器物用金反而會膩或看著不舒服。所以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拓展工藝,做更多、更豐富的效果去適應不同的情況?!痹诖蟊娍磥?,金繕就是把破損的器物修一修,但在伴作看來,卻并非這么簡單,“其實更重要的是金繕背后蘊含的審美內涵,要搞清楚這些問題可沒那么簡單?!卑樽鹘又盅a充到,“現(xiàn)在只要一提起金繕,總是會有人和‘殘缺美畫等號,其實這是一種誤會——金繕展示的不是殘缺,而是一種態(tài)度,一種追求美好的態(tài)度。”
“我們的愿望很簡單,希望能一直做金繕,從年輕一直做到年老,感覺這也是一件很酷的事呢!”當談到未來打算時,伴作如此回答?!白鼋鹂槻粫蟾淮筚F,名滿天下,我們只想安靜下來,畫好手上的每一條線,涂好每一塊漆,就很好了?!?/p>
TIPS
金繕雖然是一項古老的瓷器修復技藝,但它符合世界公認的“文物修復三原則”,所以不少歐美博物館中就陳列著一些以金繕技藝修復的器物。文物修復三原則包括:
第一是可識別。指修復之后和原始狀態(tài)比較,修復部分是能夠分辨出來的,和原有的部分有一定差異,這樣既不會干擾觀賞者的判斷,也不會失去文物的“原真性”;
第二是最小介入原則。即是它原來是什么狀態(tài),哪怕破損了也盡量不要再去“做減法”改變它,例如鋦瓷需要打眼,就有一定的介入 ,不符合最小介入的原則;
第三是可逆轉。修復完成后,未來如果有了更好的修復方式,那么之前修復部分是可以被拆除,可逆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