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靜 殷明 王君
摘要? ? 為篩選出適應性好、產(chǎn)量潛力大、綜合性狀優(yōu)的新品種,在揚州市里下河地區(qū)開展了粳稻新品種展示試驗。結果表明,7個優(yōu)質粳稻品種(系)中,武4326的產(chǎn)量最高,達到11 712.0 kg/hm2;其次是豐粳3227、武運粳80、揚農(nóng)稻1號,均達到9 000 kg/hm2以上。每穗總粒數(shù)最高的品種是武運粳80,達149.3粒,武4326與豐粳3227分別排第2、第3位。蘇墾118的結實率最高,為97.4%;豐粳3227排第2位,為94.7%。千粒重武4326為最高,達27.4 g;揚粳805與武運粳80分別排第2、第3位,分別為27.0、26.8 g。綜合比較,武4326、豐粳3227、武運粳80這3個品種綜合性狀較好,產(chǎn)量較高,可以進一步示范種植并推廣應用。
關鍵詞? ? 遲熟中粳稻;品種;產(chǎn)量;農(nóng)藝性狀
中圖分類號? ? S511.037? ? ? ? 文獻標識碼? ? A
揚州市里下河地區(qū)位于江蘇省中部,長江三角洲腹部,長江與淮河交匯處,屬亞熱帶溫潤季風氣候,糧食生產(chǎn)上以稻麥輪作方式為主[1]。水稻產(chǎn)量水平在9 000 kg/hm2以上,其中粳稻播種面積占水稻種植面積的80%以上,而粳稻品種以遲熟中粳稻為主[2]。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稻米的品質要求也在提高,優(yōu)質粳稻品種數(shù)量逐年增加[3]。為進一步篩選適合本地區(qū)大面積種植的優(yōu)質、高產(chǎn)粳稻新品種,了解掌握各品種特性,篩選適合種植、能夠完全推廣的安全高產(chǎn)新品種。2018年,選擇7個遲熟中粳稻品種(系)在邗江區(qū)公道鎮(zhèn)展示基地進行比較試驗,通過對各品種(系)的生育期、農(nóng)藝性狀、產(chǎn)量及其構成因素等方面進行對比,從而為選擇適宜本地區(qū)種植的粳稻新品種提供參考。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地概況
試驗田位于邗江區(qū)公道鎮(zhèn)河東村,地理位置為東經(jīng)119°24′、北緯32°24′,在江蘇省中部地區(qū),長江北岸。田塊土質為腐黏土,肥力均勻。前茬為小麥,品種為揚麥16,產(chǎn)量為5 520 kg/hm2。
1.2? ? 試驗品種
供試水稻品種(系)共7個,分別為豐粳3227、武運粳80(豐粳3264)、蘇墾118、揚粳805、揚農(nóng)稻1號、南粳52、武4326,均為遲熟中粳稻。
1.3? ?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7個處理,即每個品種為一個處理。每個品種(系)種植面積2 000 m2左右。
1.4? ? 試驗實施
試驗品種(系)統(tǒng)一于5月25日落谷,6月12日栽插,秧齡19 d。移栽前秧苗素質考察:葉齡3.0葉左右,無分蘗,苗高平均10.5 cm。
移栽前施用45%復合肥(15-15-15)450 kg/hm2+尿素150 kg/hm2作基肥,栽后10 d追施尿素225 kg/hm2作分蘗肥。7月30日施穗肥,施45%復合肥225 kg/hm2+尿素150 kg/hm2。在水漿管理上,前期淺水分蘗,適時適度擱田,中后期濕潤灌溉,成熟前7~10 d斷水。病蟲害防治根據(jù)區(qū)植保站的布置及時做好防治工作。
1.5? ? 測定內容與方法
試驗期間記載主要生育時期,即播種期、移栽期、抽穗期、成熟期。機插稻選擇具有代表性且生長整齊一致的連續(xù)10穴進行定點標記,2次重復,活棵后至抽穗期每7 d調查1次莖蘗增長情況。成熟期取有代表性植株20株,測定生物量、考測株高。成熟期普查穗數(shù),根據(jù)每穴平均穗數(shù)取10穴調查每穗總粒數(shù)、空癟粒數(shù)、千粒重,計算理論產(chǎn)量;實割50穴測實產(chǎn)。
2? ? 結果與分析
2.1? ? 農(nóng)藝性狀
展示的7個品種(系)中,株高差異較大,變幅在75.0~91.5 cm之間,其中豐粳3227株高最矮,揚粳805最高。武4326單株干重質量最大,達7.53 g;而蘇墾118單株干重最小,為4.80 g。單株穗重變幅為2.31~3.94 g,其中武4326穗重最高,蘇墾118穗重最低。經(jīng)濟系數(shù)方面,武運粳80最高,為0.57;豐粳3227次之;經(jīng)濟系數(shù)最低的品種為蘇墾118,僅為0.48(表1)。
2.2? ? 生育期
7個品種(系)的始穗期均介于8月26日至9月2日之間,豐粳3227最早,為8月26日;揚粳805最遲,為9月2日,最早與最遲相差7 d,其他品種(系)介于兩者之間。豐粳3227與南粳52成熟期最早,為10月26日,相應地,全生育期也最短,僅154 d;而武運粳80的成熟期最晚,為10月30日,全生育期最長,為158 d;其他品種(系)成熟期介于10月27—29日之間,全生育期也在155~157 d之間(表2)。
2.3? ? 莖蘗動態(tài)
7個品種(系)在幼苗期移栽時,定栽28.5萬穴/hm2,基本苗統(tǒng)一調整為111萬株/hm2,高峰苗和有效穗表現(xiàn)出明顯差異。由表3可知,高峰苗變幅在375.0~564.0萬株/hm2之間,其中,揚粳805最高,為564.0萬株/hm2;武4326次之,為528萬株/hm2;武運粳80最低,為375.0萬株hm2。根據(jù)有效穗調查,可以發(fā)現(xiàn),武4326的有效穗最多,為388.5萬穗/hm2,表明該品種的分蘗能力相對較強;揚粳805與南粳52有效穗最少,僅為310.5萬穗/hm2,則其分蘗能力相對較弱(表3)。
2.4? ? 產(chǎn)量性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