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東
一年之際在于春,轉(zhuǎn)眼又到了萬物復蘇的春季了。春天氣候逐漸轉(zhuǎn)暖,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jié)。寒冷的冬天里,身體被厚實的衣服包裹著,又懶得運動,身子不知不覺地胖起來,再加上假期開懷地大吃大喝,體重會增加很多。春天到了,該是讓身體動起來的時候了。
初春的體育鍛煉一定要講究科學性。在進入鍛煉前,最基本的當是要做好準備活動。冬季帶給身體的除了寒冷還有僵硬:身體各器官如內(nèi)臟、肌肉的功能都處于較低水平,骨骼和韌帶更是僵硬得很。因此貿(mào)然彎低身體、高踢腳尖,甚至是扭腰、跳繩,都容易造成運動損傷。尤其是從事劇烈的運動前,熱身運動更是少不了,這是為了預防肌肉和骨骼遭受損傷。
多與大自然接觸,迎接春季和暖陽光,對改善肝臟功能及全身心的健康頗有益處,所以春季運動首先要在室外進行。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春天的陽氣在樹林、江河、湖邊尤其旺盛,這些地方富含著一種負氧離子,它有止咳、消除疲勞、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降壓、鎮(zhèn)靜等功效。運動地點選擇在室外,能改善呼吸、新陳代謝及血液循環(huán)的狀態(tài),越練越精神。
適合春季的室外運動如步行、爬山、跳繩、慢跑、室外體操等,應堅持每次30分鐘、每周3次,或每天2次、每次15分鐘。
很多人有晨練的習慣,然而眾多科學家的研究表明,傍晚是一天中的最佳運動時間,尤其是室外運動。研究表明,一天內(nèi),人體血小板的含量是有一定變化規(guī)律的,下午和傍晚的血小板量要比早晨低20%左右,血液黏度降低6%,早上容易造成血液循環(huán)不暢和心臟病發(fā)等問題,而下午以后這種危險則降低很多。而且上午由于處于兩餐之間,進餐后血液都集中在消化道以幫助消化吸收,運動會使血液流向四肢而妨礙腸胃消化作用,時間一長就難免會有消化疾病,身體較弱者還會有餐后低血壓,出現(xiàn)昏厥等情況,因此不適合此時運動。
傍晚時分,人體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大半天的活動,對運動的反應最好、吸氧量最大,也不會出現(xiàn)低血壓等情況,運動效果也更明顯。
人們總認為出汗越多,運動效果越好,其實不然。在氣溫適宜的情況下,出汗絕對有很好的鍛煉效果。但春季的氣溫與夏季相比還比較涼,出汗過多容易讓毛孔擴張,涼濕之氣乘機侵入體內(nèi),容易使身體受風寒而著涼感冒,從而誘發(fā)呼吸道疾病,后果可能很嚴重。
中醫(yī)還認為,汗與血有莫大的干系,一定量的流汗有排毒作用,但如果汗液排泄過多,則會帶走體內(nèi)一些珍貴的微量元素,會耗人心血、損人陽氣。因此,春季鍛煉不宜出汗過多,剛出汗就差不多了,鍛煉結(jié)束時還要立即擦干汗液,換上干凈衣物,以防著涼。
對應于鍛煉前的“熱身”,運動過后還應該注意“冷身”。運動能加速血液的循環(huán),如果不能以一些節(jié)奏較為舒緩的簡單運動結(jié)束鍛煉,血液就不能自動適應身體的變化,血壓就會猛然下降,導致心臟供血不足,引起昏迷甚至休克死亡。運動結(jié)束后,5分鐘左右的慢走,就能夠有效地消除疲勞。
編輯 朱庭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