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真快,來到華中師范大學已九月有余,我的訪學生涯還有不足一個月的時間就行將結(jié)束了。想到離別不禁有些感傷,短短一年的學習讓人意猶未盡。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曉蘇老師。對我來說,來這里最大的收獲就是——遇見曉蘇。
三月的武漢,春回大地,微風拂面。華中師范大學綠樹成蔭,枝繁葉茂,對于我這個剛從冰天雪地且空氣稀薄的青藏高原趕來的西北人來說,這里儼然是令人心曠神怡、心潮澎湃的天然氧吧。訪學的任務(wù)不算太重,但每天還是早出晚歸,不是去上課、聽學術(shù)講座、參加教研活動,就是去圖書館看書、查資料、寫論文,常常穿梭于食堂、教室、宿舍之間,沉迷于三點一線式的象牙塔生活。一個偶然的機會,也許是機緣巧合,我與曉蘇老師不期而遇。記得那天早晨去圖書館的路上,經(jīng)過綜合教育管理樓多功能報告廳時,看到靠馬路一側(cè)的玻璃窗大開并一字排開,甚是壯觀,我想這里應(yīng)該有什么活動,出于好奇便往里張望,看到大屏幕上寫著:《文學經(jīng)典的現(xiàn)代閱讀》,主講人:曉蘇。果然有學術(shù)講座!我當時并不知道曉蘇是何許人也,但出于對文學的喜愛,便當機立斷決定去聽講座了。于是急忙轉(zhuǎn)頭,繞道疾步走進大樓,穿過正廳來到報告廳。講座還沒開始,但里面人已坐滿,而且每張桌子上都有桌簽,應(yīng)該是對號入座。我到后面饒了半圈也沒發(fā)現(xiàn)一個空余的座位,站著又顯得特別突兀,只好無比尷尬地退了出來,卻又不舍得離開,便站在門口打算看講座。八點三十分,主持人進行了一番簡明扼要但熱情洋溢的開場介紹后,講座在一片熱烈的掌聲中開始了。不巧的是,這時有人偏偏關(guān)了門,我只好透過尚未關(guān)嚴實的門縫 “聽”講座了,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然而,主講人娓娓道來的故事講述,包括對細節(jié)的捕捉、對人物的分析、對主題的多角度詮釋,深深地吸引著我,帶我走進神奇、美妙、誘人的文學殿堂。尤其是他那略帶湖北腔的溫柔婉轉(zhuǎn)的普通話以及幽默風趣、流暢通達、激情澎湃的言語表達,既讓我倍感親切,又使文學具有了一種別樣的美感,變得很有意思,很有情調(diào),很有趣味。我聽得很愉悅,很享受,很過癮,可以用如沐春風、如癡如醉來形容。說到這里,我要特別感謝一位老師。因為就在我耳朵貼著門縫努力聽講座的時候,一位氣質(zhì)優(yōu)雅的女士從旁邊側(cè)室款款走出來,看到我后輕聲問我在干什么,我不好意思地說明了情況,她便熱情、誠懇并堅定地推開門讓我進去聽。直到前不久,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才知道這位老師就是華中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陳雪玲。感謝陳院長讓我舒服地聆聽了曉蘇老師的全程講座,感受到了經(jīng)典文學作品帶給人的精神享受和情感熏陶,也深切體驗到了華中師大作為百年老校博雅厚重的人文積淀和優(yōu)良的師德風范。
可以說,這場講座打開了我內(nèi)心塵封已久的關(guān)于文學的美好記憶。一直以來,我比較喜歡閱讀文學作品,喜歡用文學的方式表達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和感悟。但自從上大學后,由于所學專業(yè)與文學無關(guān),加上工作后的忙碌、紛亂以及生活中的瑣碎與蕪雜,使得我與文學漸行漸遠,已有好多年沒有觸碰文學作品了。曉蘇老師高屋建瓴的文學理論概述和對中國現(xiàn)當代經(jīng)典文學作品情理交融的深層解讀,重新激起了我對文學世界的憧憬與向往。之后我通過上網(wǎng)搜索得知,曉蘇不僅是知名作家、湖北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湖北省人民政府參事,而且是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發(fā)表、出版了500多萬字的小說作品和多本文學理論專著,獲獎無數(shù)。這讓我很驚喜,很意外,原來曉蘇就在華師??!一種莫名的激動涌上心頭,我恨不得立刻跑到文學院去見心中的偶像。但靜下心來仔細一想,曉蘇老師是大作家、大教授,豈是我一個無名小輩想見就能見的?況且即便見到曉蘇老師,我說什么呢,有作品交流嗎,有問題探討嗎,有熟人假托嗎?沒有,什么都沒有!痛定思痛,我只好理智地掐滅這團熊熊燃燒的心火,抑制了想見曉蘇老師的沖動。
然而,人生有時很奇妙,有的事真的可遇不可求!暑假過后,新的學期開始了。有次我陪一位訪問學者去文學院抄課表,辦公室老師隨口問了一句:“想聽誰的課?”我腦子里似乎靈光乍現(xiàn),突然閃出曉蘇,馬上脫口而出:“曉蘇老師的課!”她倆不約而同地看了我一眼,我才意識到我剛才的舉止似乎不夠穩(wěn)重。但由此我也獲得了曉蘇老師的上課信息,甚是興奮。第一周便按時去聽課,但不知時間不對還是地點不對,沒有成功。再打聽后又去,第二周還是沒有成功。看來好事需多磨,又一次打聽之后,便在第三周終于見到了曉蘇老師。這是他給博士生上的《民間文學與作家文學關(guān)系研究》課,我是作為旁聽生來聽課,有點心虛,很忐忑,所以看到曉蘇老師走進來,我本能地低下頭,但結(jié)果還是被老師發(fā)現(xiàn),被問到,倉促中我只得簡單如實相告,又恐老師不允許我聽課,心里惴惴不安。曉蘇老師聽完我的介紹,微笑點頭,簡單交流后開始上課。下課后,老師接著又趕著去給碩士生上課。我當然是緊隨其后,不失時機又聽了曉蘇老師的《寫作論》課,收獲頗多。后來的交往中,我真切感受到曉蘇老師的平實低調(diào)、謙虛謹慎、熱誠坦蕩,對學生寬嚴相濟,待友人寬容隨和,以對方為中心,顧忌他人的處境與感受。有次,曉蘇老師請他們文學圈內(nèi)朋友一起吃飯,我有幸被邀請,見到了我謂之“活在我想象中”的詩人、編劇和作家們。盡管被邀請的人相互之間并不熟悉,但由于曉蘇老師的質(zhì)樸平易、善解人意、溫和謙讓,使大家并不感到拘謹,就餐的氣氛相當輕松、活潑。在這種充滿人文氣息的閑聊中,我突然發(fā)現(xiàn)原來搞文學的人并非我想象中的那樣高不可攀、深不可測,竟然是這般的質(zhì)樸、純粹和可愛!一股溫情涌上我的心頭。我打心里特別感謝曉蘇老師,一直想請曉蘇老師吃飯,但似乎一直沒有機會。終于有一次算是如愿以償,曉蘇忙中偷閑,抽空和我們一起吃了個便飯。這讓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我感受到一種久違了的、如父如兄般溫暖的感覺。后來我竟然收到曉蘇老師發(fā)來的信息:“楊老師好!今天讓你破費了,十分過意不去。”記得華中師大著名語言學家邢福義先生曾說過:“古語云:‘經(jīng)師易求,人師難得。教師既要當好‘經(jīng)師,更要當好‘人師?!痹谖倚闹校瑫蕴K便是能擔起“人師”稱號的教師。
曉蘇老師作為大學教授,擔負著文學專業(yè)從本科到博士各個層次學歷教育的教學任務(wù)。這學期,我跟隨曉蘇老師聽了博士生和碩士生的課,其實我還特別想聽他給本科生上的課,但由于課時沖突而未能實現(xiàn)。就我聽課的感受來說,曉蘇老師上課時表面看似漫不經(jīng)心,實則處處用心,用當下流行的話來說就是 “十分走心”。我在課后整理筆記時發(fā)現(xiàn)曉蘇老師的每堂課其實都是一場精心準備的專題講座。講課內(nèi)容不必贅述。曉蘇老師的講課風格,讓我既驚奇又佩服更感嘆,他上課從來不拿講稿、課件、教材之類的教學文檔,但無論是回顧舊知還是講授新課,無論分析自己的作品還是解讀別人的作品,總是一板一眼、胸有成竹、氣定神閑,猶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整個教學過程思路清晰、結(jié)構(gòu)完整、思維縝密、邏輯嚴謹、言之有度。對文學理論的闡述,觀點鮮明、條分縷析,不以偏概全;對作家作品的分析,見解獨到、剝絲抽繭,不人云亦云。尤其是,對小說細節(jié)如潺潺流水般耐人尋味的講述中,對詩歌意象、意境和意蘊的品評體悟中,以及出口成誦或柔情似水或慷慨激昂的經(jīng)典詩文吟詠中,可以感受到曉蘇老師字字珠璣的語言魅力和排山倒海的教學激情。記得我們偉大領(lǐng)袖毛主席在稱贊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教育家吳玉章先生時曾說過這樣一段話:“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一貫地有益于人民群眾,一貫地有益于青年,一貫地有益于革命,艱苦奮斗幾十年如一日,這才是最難最難的!”借用毛主席的話,就教學而言,對于大學教授來說講好一堂課并不難,但每堂課都如曉蘇老師這樣精心準備、內(nèi)容扎實、充滿激情,恐怕沒有多少人。而他那種不著痕跡盡得風流的教學才能也絕非一日之功所練就。就我在這短短幾個月的學習和感悟而言,我覺得這源自于華中師范大學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優(yōu)良的師德師風的傳承。
作為作家,曉蘇老師固守學人之精神家園,幾十年如一日在文學園地筆耕不輟,當然也碩果累累。他自稱是“孤獨的寫作者”,致力于書寫關(guān)乎人性的帶有寓言化色彩的故事,將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對人類精神、情感的深度思考作通俗的播衍。至于曉蘇老師的文學創(chuàng)作才華及其成果,我作為一個門外漢尚不足以品評言說,只有不斷地學習、感悟和體驗,從中汲取更多的文學養(yǎng)料,以提升自己的理解力和領(lǐng)悟力。這學期我閱讀了曉蘇老師的多篇小說和一些散文作品,就我的閱讀感受來說,可以用“于無聲處聽驚雷”來形容。曉蘇老師的作品文風質(zhì)樸、語言通俗,但意蘊深邃、感情真摯、構(gòu)思精巧、韻味十足,尤其是對人物內(nèi)心深處最豐富、最細膩、最隱秘、最復(fù)雜的情感世界的探索與挖掘,既給人強烈的審美震撼,又提供了廣闊的解讀空間。
在我的訪學行將結(jié)束之時,回首來路,感慨頗深??傊?,有緣遇見曉蘇老師,是我來華中師范大學訪學的最大收獲。
(作者介紹:楊曉梅,甘肅民族師范學院漢語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