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陽陽,孫海偉,張本剛,仉勁,張繼亮*
(1.泰安市泰山林業(yè)科學研究院,山東泰安271000;2.泰安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3.泰山景區(qū)下港鎮(zhèn)林業(yè)站)
板栗抗旱耐瘠薄,適應性強,是山區(qū)丘陵地帶的生態(tài)經濟樹種之一。近年來由于栽植密度大、良種與綜合管理技術不配套等問題,大部分板栗園片出現郁閉、光照通風條件差、果實產量品質下降、病蟲害危害嚴重等問題,急需采取嫁接良種、修剪回縮、調整樹體結構等措施進行密植園改造。改造后3年內林下郁閉度低,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資源進行板栗中藥材、板栗食用菌等復合栽培,來提高郁閉園改造后的綜合收入。
丹參是重要的傳統大宗中藥材,市場需求量穩(wěn)定,供不應求。丹參耐旱、耐瘠薄,對光照要求不高,適應性強,板栗林下種植丹參生長良好,管理投入較小,收益較高,可提高改造板栗密植園的綜合效益,是值得推廣的板栗藥材種植模式。
一般5年生以下板栗幼樹園,大樹良種改接后3年內的園片以及板栗密植園更新修剪改造的1~2年,均可在林下種植丹參。郁閉度0.8以上的成齡園由于冠下光照條件差,板栗樹根系多,丹參往往生長不良,不宜栽植。
3月底至4月初,對適合種植丹參的板栗園清除地面枯枝落葉,全園深刨20cm以上。為了便于板栗樹上管理,需留出寬約1m樹盤帶或1m2樹盤,在寬幅地塊,沿行向整出底寬0.4~0.5m、高約0.3m的壟,壟間距25cm寬;在窄幅地塊,可距樹干約0.5m整出方形或圓形如上述規(guī)格的壟。當年春季需要改接品種的板栗園,應在完成嫁接并清理好鋸下的枝干后再整地。
一般在4月上旬栽植。首先進行根苗分級,在育苗地對刨出的丹參苗進行分級,挑選莖粗0.3cm以上、無腐爛、無病蟲的優(yōu)質苗,按照100株/捆進行扎捆。根苗運輸和栽植過程中,注意用濕布保濕或遮陰。然后挖穴栽植,在整好的壟面中間刨出徑、深各約10cm的穴,穴間距20cm左右,壟寬大于30cm時也可以在壟中部兩側挖穴栽苗,將根苗垂直立于穴中(圖1),根系過長時可將下部彎曲。澆水后培土,保持根苗上部基本與壟面相平。由于板栗園多在交通不便、缺乏澆水條件的丘陵山區(qū),為提高丹參成活率、減少澆水成本,建議在降水前后搶墑栽植。另外,為防止根苗栽植后病菌侵染,造成死苗,建議栽植前用50%代森錳鋅800倍液浸根10分鐘左右。
一般中耕除草2~3次,5月上中旬幼苗高10cm左右時對丹參種植區(qū)和樹盤除草,6月中旬開花前后根據情況及時除草,7月后及時拔除丹參地內的雜草。
施肥應綜合考慮板栗生長結果和丹參生長情況。4月初,在整地起壟時,每666.7m2溝施約10kg磷酸二銨作為底肥,追肥應在7月上中旬進行,該時期正值板栗果實膨大期和丹參生長旺盛期,追肥不僅有利于板栗單粒重增加,提高當年產量,同時可促進丹參地上部和根部生長膨大,施肥效果明顯。每666.7m2施約20kg硫酸鉀復合肥、10kg尿素,混勻后溝施于壟中部。
板栗園大多缺乏澆水條件,板栗及丹參生長大多依靠自然降水,在建有蓄水池的板栗園,可在比較干旱的5月下旬至6月中旬進行澆水。雨季田間積水會造成丹參苗根系腐爛,地上部死亡,因此,在雨季低洼易積水的地方需注意及時排水。
板栗林下種植丹參時應加強板栗樹體管理。休眠期修剪應注意選留順行向的枝條,對行間枝短截,對直立枝、枝組疏除或回縮,生長季新梢摘心一次。
目前板栗栽培中影響產量的害蟲主要是紅蜘蛛,影響丹參生長的為根結線蟲病和根腐病,在防治時應按照板栗及中藥材生產管理對農藥的使用要求,進行綜合防治。
5月中旬,葉面噴施5%噻螨酮(尼索朗)1500倍液或螺螨酯2000~3000倍液,注意噴藥均勻。
在整樹盤或起壟時每666.7m2用10kg 5%的克線磷施入土中或在栽種時穴施,若在生長季發(fā)病,應澆灌病株1~2次。
忌連作,在雨季應及時排水,不可積水。發(fā)現病株時及時用50%多菌靈800~1000倍液或50%托布津800~1000倍液澆灌病株。
丹參生長1~2年可采收。采挖一般在秋季地上部分開始枯萎后或在早春萌發(fā)前進行。在晴天土壤干濕度合適時,順壟溝逐行采挖。挖出的丹參放原地晾曬至根上的泥土稍干燥時,剪去地上部分,搓去沙土(勿用水洗)裝筐,清理后的藥材不能再放在地面上(圖2)。
將丹參放在竹席或者干凈的水泥曬場上進行晾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