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芳
2019年,中國首部《健康管理藍皮書》正式發(fā)布,結果顯示:在132178名體檢者中,約45%的人群為超重或肥胖。由此可見,代謝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正在成為我國人民健康的主要殺手。
疾病有成千上萬種,但健康只有一種。在代謝性疾病越來越多的現(xiàn)狀下,暨南大學醫(yī)學部基礎醫(yī)學院教授許戈陽及其團隊,就將主要研究方向建立在研究“吃”和血糖的調控上,通過探索與攝食、能量代謝密切相關的胃腸激素生成的分子機制,最終對人體的食欲和糖代謝產生控制及影響。多年來,他一直樂此不疲地在這一領域探索著……
探索開拓,效力我國醫(yī)學事業(yè)
能量失衡導致的代謝綜合征是全球范圍內的一個重大且不斷升級的公共衛(wèi)生和臨床挑戰(zhàn)。因此探究機體如何維持自身能量穩(wěn)態(tài)從而理解代謝綜合征的發(fā)生發(fā)展機制,尋找相應的預防、治療策略顯得十分迫切。近年來,許戈陽團隊圍繞消化內分泌研究領域展開探索,累計發(fā)表相關SCI學術論文20篇。
“胃腸是如何感受機體能量狀態(tài)從而調控激素合成分泌?”通過對這一科學問題的長期探索,許戈陽團隊發(fā)現(xiàn):胃、腸道均存在以mTOR為中心的能量感受分子,這一分子可通過感受機體能量狀態(tài),抑制促進食欲的激素ghrelin、刺激降糖激素GLP-1合成分泌,從而維持機體攝食和糖代謝平衡。相關研究成果發(fā)表于Endocrinology(2009)、Diabetologia(2012、2015)等雜志上。
在前期科研工作的基礎上,許戈陽團隊隨后發(fā)現(xiàn),減重手術之所以對重度肥胖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良好抑制攝食、降糖以及糾正脂肪肝療效,與術后胃、腸以及肝臟能量感受分子mTOR活性顯著升高密切相關,RYGB手術通過上調術后消化道能量感受分子mTOR通路活性來改變胃腸激素合成分泌,最終糾正了肥胖患者體內糖脂代謝失衡。這一發(fā)現(xiàn)為揭示胃旁路手術治療糖尿病的分子機制以及篩選以胃腸為靶向的“藥物性胃旁路”提供新理論依據(Ebiomedicine 2018;BBA-Mol Basis Dis 2019)。
為學為研,不渝科研之志
科研與教學相長。身為一名師者,許戈陽從未忘記自己教書育人的職責。
一直以來,他始終堅持“以本為本”,著力于優(yōu)秀本科生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在他的精心指導下,本科生在Ebiomedicine、Acta Pharm Sin B等SCI期刊發(fā)表第一作者或者共同第一作者文章8篇,指導本科生獲得廣東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1項、三等獎2項、國家級大創(chuàng)3項。指導9位本科生獲得B類(科研保研)保送研究生資格,分別保送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繼續(xù)深造。
除此之外,作為中國生理學會消化與營養(yǎng)專委會委員、中國生理學會青年委員會委員,他還組織主持了中國生理學會2019年學術年會消化與營養(yǎng)專題研討會(2019,南京),并多次在國際生理學學術大會等相關會議上作專題報告。在與國內外消化與營養(yǎng)領域專家學者學術交流與合作中,形成了廣闊的科研視野。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在許戈陽看來,消化內分泌與能量代謝研究一直是其理想所在,“我們希望通過3~5年的時間,在消化內分泌這一領域做出一些成果,讓大家知道在暨南大學還有一支團隊,一直在從事消化內分泌領域的研究”。在這一目標的驅使下,許戈陽還將腳踏實地、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