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玲潔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對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成為初中音樂教育中的重點之一,因此,需要對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進行培養(yǎng),但如何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成為初中音樂教育中的全新課題。本文對提高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措施進行研究,此次研究的切入點為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意義,對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提高音樂審美能力相關的措施進行詳細的分析。此次研究對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性進行明確,從而使相關的措施能夠有效的實施,進而為教育的健康發(fā)展提供保障。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育;審美能力;現(xiàn)狀剖析;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02-0233-02
當下,音樂審美能力是初中音樂教育中的重點內容,所以,需要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培養(yǎng),使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音樂素養(yǎng)等都能夠得到顯著的提高,進而使其綜合素養(yǎng)得到明顯的提升。因此,提出相關的措施來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初中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剖析
(一)欣賞教育理念滯后
就當下的音樂教育而言,教師教育理念滯后現(xiàn)象普遍存在,即教師對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視程度不足,在實際的音樂教學之中,教師將比重放在演唱教學之中,但是卻忽略音樂欣賞教育。同時,教師進行音樂欣賞教育時相對表面化,使得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深層內涵無法充分理解,從而使得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無法有效的開展。
(二)欣賞教育模式落后
創(chuàng)作者內心情感表達的主要途徑之一是音樂作品,雖然音樂作品的風格以及演唱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但是所有音樂作品都具有獨特的情感性和藝術性。但是在實際的教育中,初中教師以非藝術化的教育模式來進行教學,使學生對音樂作品中的美感無法理解和體會,從而使學生的審美能力無法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
換言之,教師主要以語言教學的方式來開展審美欣賞教學,并且將欣賞教育向語言和人文教育進行轉變,但是對音樂節(jié)奏和旋律的重視程度不夠,使得音樂欣賞教育的枯燥性顯著的提升,從而使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目標無法順利開展。
(三)欣賞教育方式單一
教學方式的單一性是初中音樂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xiàn)象,由于教學理念滯后以及教育模式落后等現(xiàn)象的存在,使得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以填鴨式為主,這樣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相對欠缺,并且,學生的參與度較低,這樣不僅使得學生產(chǎn)生一定的排斥心理,而且使得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進而使音樂欣賞教育的目的無法得到預期。
二、在初中音樂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意義
基于以上對現(xiàn)狀的剖析,我們認為對提高學生審美能力措施的有效實施具有現(xiàn)實指導性意義。審美教育又稱之為美感教育,其指的是對音樂教育中的美進行有效的利用,如音色之美、節(jié)奏之美等,從而使美的藝術形象得以形成。同時,將演唱以及賞析音樂作品等形式引入到教學活動之中,使得受教育者能夠順利的進入到充滿美的藝術殿堂之中。音樂教育的核心是審美,其主要在受教育者情感世界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聆聽音樂以及創(chuàng)造音樂活動等方式,來使受教育者審美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是音樂課程的價值所在。初中階段的學生價值觀以及審美觀剛剛開始形成,此次的音樂教育能夠使其感知能力、審美能力以及綜合素養(yǎng)都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同時,能夠為其以后的良好發(fā)展奠定基礎,因此,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提高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對策
(一)激趣策略:加強內容和氛圍的趣味性
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其音樂認知能力以及審美能力都需要進一步的提升和強化,當教師采用單一的教學方式來進行內容輸出,使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無法被有效激發(fā)。另外,該階段的學生對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心理特征進行把控,在此基礎上,對教學內容和氛圍的趣味性進行強化。例如:教師可以進行像詩詞“飛花令”一樣在模式,將歌詞接龍的活動引入音樂課堂之中,采用以小組團體為單位來競技參與,并制定一系列趣味的獎懲制度,這樣不僅能夠使課堂氛圍的趣味性顯著提高,而且能夠使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明顯的提升,進而使教育的目的得到有效的實現(xiàn)。
除此之外,可以對課堂內容進行延伸,將民族音樂以及民族樂器等內容引入其中,并且利用多媒體的方式來對其進行闡述。比如在欣賞印度音樂時,讓學生欣賞印度兩大本土樂器泛音之王西塔爾琴和節(jié)奏樂器塔布拉鼓的演奏視頻。認識著名的西塔爾大師拉維·香卡以及拍子在印度音樂要素中的重要作用。這樣不僅能夠使內容的展示更加的直觀,而且能夠使內容的豐富性和延展性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時,能夠讓學生的聯(lián)想能力和審美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和培養(yǎng)。
(二)參與策略:加強學生的課堂實踐
新課程標準對音樂教學提出明確的要求,教師需要在教學活動中將學生的中心主體進行突出,在學生音樂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的基礎上來展示教學活動。在實際的音樂教學中,學生需要進行必要的實踐,從而來對音樂氛圍進行充分的感知。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需要教師對教學方式進行一定的改進,使其課堂實踐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和鍛煉。例如:教師對相關音樂賞析作品進行選擇,并且對作品的背景等因素進行闡述,之后,讓學生對作品進行賞析,并且和同學進行分享,通過交流和探討,使得學生的思維度得到有效拓展的同時,使其課堂實踐機會得到顯著的增多,這樣能夠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鍛煉和培養(yǎng)。
除此之外,教師對某個音樂作品進行講解,之后,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進行二次創(chuàng)造,學生對自己創(chuàng)作中所需的樂器進行選擇,使得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得到最大自由的發(fā)揮,當其作品完成之后,學生和老師可以合作進行分享。
例如:《婚禮進行曲》速度的變化對于情感的不同感受。在欣賞了管風琴的演奏后,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其他樂器或自己會演奏的樂器進行演繹,有的同學用葫蘆絲,有的同學用鋼琴,有的同學用小提琴等等,用不同的速度來演奏,還可以請其他同學來配合琴聲模范新人走入教堂親身感受情感上的變化,最后進行對比,匯總討論作曲家為什么要選擇管風琴演奏這首婚禮進行曲?通過交流和溝通來豐富自身的知識結構和思維能力,從而使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對音樂的審美能力得到顯著的提升。
(三)豐富策略: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在實際教學中,為了使學生審美能力得到有效培養(yǎng)的教學目的得以實現(xiàn),需要將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引入課堂之中,同時,需要對學生的主觀思維進行引導和培養(yǎng)。教師需要對學生審美能力基礎以及學生個性特征等進行掌握,在此基礎上,對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進行合理化運用。例如:教師利用情境教學的方式來講解《彩云之南》這首作品時,先利用視頻的方式來對這首歌進行展示,這樣能夠使必要的情境可以構造完成,之后,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對自己理解的意境等進行描述,同時,教師可以適當?shù)倪M行提問以及引導。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把感官的視覺體驗通過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內化形成自己的一種審美體驗的提升。另外,在影視戲曲中截取片段,如賞析《敢問路在何方》時,對西游記片段進行有效的截取,這樣能夠有具象的背景,使學生賞析作品的時候更加的簡便和直接,同時,對作品的掌握和認識更加的深刻,從而使其能力得到顯著的提升。
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將聯(lián)想教育法引入教學之中,通過對作品的背景進行掌握,從而產(chǎn)生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想象,進而對作品的內涵能夠有效的了解和掌握。例如:在對《梁?!愤M行賞析的時候,當演奏到引子的部分時,能夠對看到美麗景色的愉悅心情進行聯(lián)想,當演奏到主旋律時,對梁山伯和祝英臺之間的愛情進行聯(lián)想,在結束部分時,對兩者之間惜別和真摯的愛情進行聯(lián)想,這樣能夠使學生的想象力和審美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
(四)內化策略:加強對音樂作品賞析教學
為了使課標的要求得到滿足,需要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加強重視程度,將音樂欣賞教育所占的比重進行增加,對學生的美感進行引導和訓練。通過對音樂作品進行賞析,使學生對作品情感的感知能力得到提升,并且對相關的場景或情境進行構建,使學生的情感共鳴得到顯著的強化,從而使音樂賞析的深化得以實現(xiàn)。
如對《花季如歌》進行賞析時,先讓學生對其進行預習,讓其產(chǎn)生一定的理解,再利用圖片以及動圖等方式來對花海進行展示,使得學生能夠對作品的賞析更加深刻,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切入,從而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
(五)提升策略: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
為了使審美教育能夠順利的開展,需要使教師的能力和綜合素質進行提升。
首先,可以對教師進行定期的培訓,使其自身的不足之處能夠有效的發(fā)現(xiàn)和彌補,從而使其自身的知識結構體系得到有效的完善。并且需要對其培訓內容進行考核,根據(jù)成績來對其進行必要的獎懲。同時,將其當成晉升標準之一,從而使教師能夠對其重視程度明顯的提高。
其次,可以組織教師到其他學校進行參觀學習,讓教師和其他同行進行交流和學習,這樣能夠使教師吸收到全新的理念,從而來豐富自身的知識結構,進而使其綜合素質得到顯著的提升,
最后,對教師的招聘要求進行提高,提升教師門檻,從根本上解決教師素質偏低的問題,使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得到顯著的提升,進而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顯著的提高。
四、結語
通過本文的論述可知,當前,素質教育成為教育的主要方向,同時,音樂審美教育也成為當下教學的重點。為了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教師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如對自身的綜合素質進行提升、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加強課堂實踐等。除此之外,由于時代在不斷的發(fā)展,需要對其進行不斷的深入研究,從而使其教學目的和教學目標能夠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李思慧.探究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北方音樂,2019(20).
[2]田甜.初中音樂欣賞教育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路徑探究[J].藝術評鑒,2019(17).
[3]陳上伙.關于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9(30).
[4]李若何.淺談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藝術評鑒,2019(07).
[5]金彩萍.音樂欣賞,美寓教學——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北方音樂,2018(13).
[6]王璐.初中音樂教育中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對策[J].北方音樂,2018(12).
[7]閆巖.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分析[J].北方音樂,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