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妍
摘 要: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使得人才的競爭日益激烈,社會發(fā)展雖然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但也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尤其是大學生,他們面對多方面的壓力,心理健康易受影響。本文從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入手,分析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飛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因心理健康問題導致的大學生自殺、傷害他人等負面事件越來越多。作為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大學生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健全的人格,更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過程中扮演著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角色,同時也是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抓手和骨干力量。
一、大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
當代大學生自我意識強烈、情感豐富、個性極強,在處理學習、愛情、人際交往、就業(yè)等方面問題時容易感情用事,進而引發(fā)一系列心理問題。聯合國專家預言:“從現在到21世紀中葉,沒有什么災難能夠像心理危機那樣帶給人們持續(xù)而深刻的痛苦體驗?!碑斍按髮W生主要的心理健康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新環(huán)境適應障礙的問題
進入大學,嶄新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使大學生一時之間無所適從,甚至產生一定的心理落差,進而感到迷茫、孤獨、無助,缺乏歸屬感。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和人群,很多大學生對生活缺少清晰的規(guī)劃,看到別的同學每天充實的安排,自己卻沒有明確定位,過于自卑而導致矛盾心理的出現。
(二)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
大學生正處在需要被理解、認可、接納的關鍵時期,正如德國學者斯普蘭格描述的那樣:“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沒有像青年時期那樣深陷于獨孤之中,渴望著被人接近與理解;沒有任何人會像青年人那樣站在遙遠的地方呼喚?!彼麄兤谕J識志同道合能深交一生的朋友,但由于每個學生的家庭背景和受教育情況不同,導致心理和性格各具特色,進而加大了彼此之間人際交往的難度。大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又缺少成熟的溝通技巧,在與人交往過程中容易激發(fā)一些矛盾,導致人際交往障礙,進而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三)學習壓力的問題
大學階段的學習偏重于積極、自主,與高中階段的嚴格管教大不相同,大學生處于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中難免會放任自由,導致學習成績下降,然后又會因成績不合格而產生焦慮情緒,加重心理負擔。有些學生在進入大學一段時間之后,發(fā)現所讀專業(yè)與自己想象中不太一樣,因此排斥自己所學專業(yè),產生厭學情緒,甚至形成抑郁、自暴自棄的心理。
(四)就業(yè)恐慌的問題
近年來高校擴招現象明顯,大學畢業(yè)生數量逐年遞增,就業(yè)競爭日益激烈,很多畢業(yè)生難以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進而產生就業(yè)恐慌。有些學生對就業(yè)形勢認識不清,盲目追求高薪職業(yè),就業(yè)心態(tài)浮躁,當現實達不到要求時,會產生悲觀情緒,影響心理健康發(fā)展。
(五)戀愛困惑的問題
大學生心理逐漸成熟,渴望愛情,為了充盈課余生活,很多學生選擇在大學期間尋找自己的另一半。對于剛成年的大學生來說,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一旦失戀便會陷入極度的痛苦之中,對愛情失去信心。性格偏執(zhí)的學生可能會做出傷害自己或對方的過激行為,長期低落的情緒會使學生處于自閉的狀態(tài),導致抑郁癥。
二、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崗位職責所在
《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指出,輔導員應“協助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機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心理問題進行初步排查和疏導,組織開展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宣傳活動,培育學生理性平和、樂觀向上的健康心態(tài)”。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標準和相關要求已經被寫進《高校輔導員職業(yè)能力標準》,成為輔導員職業(yè)化、專業(yè)化的一個方向。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輔導員的崗位職責所在,輔導員在工作中應積極朝著“大學生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的方向努力。
(二)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其角色必然性
高校輔導員身處學生工作第一線,與大學生年齡相仿,比較容易親近學生,為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先天優(yōu)勢。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專業(yè)心理咨詢人員負責提供診斷和治療意見,輔導員借助自身與學生深入接觸、聯系緊密的優(yōu)勢,提供學生在校的各方面表現,通過共同分析和探討,綜合評價問題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路程,有助于追溯心理問題根源,達到對癥下藥的最佳處理方式。輔導員和專業(yè)心理咨詢人員之間科學有效的協作,可以很好地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也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順利開展的保障。
三、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缺少相關的知識背景及實踐經驗
我國高校在選聘輔導員時沒有過多的限制學科背景,一部分輔導員并未接受過系統(tǒng)的心理學教育,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意識薄弱,對學生心理問題體察不足,難以把握主要矛盾。有些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因缺乏充足的實踐經驗,對心理健康教育有畏難情緒,雖然了解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卻不能很好地應用于實際工作中。
(二)缺乏清晰的角色定位
高校輔導員在工作中擔任著學生學習和生活事務的管理者、思想政治教育者、職業(yè)規(guī)劃者、黨務工作者等角色,眾多角色使輔導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受到忽視,甚至導致錯位、缺位的現象。有些輔導員會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是專業(yè)心理咨詢人員的事情,與自己無關,在工作中不過多參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些輔導員則超越自身職責邊界去“幫助”學生,如對于應該轉介給專業(yè)心理咨詢人員的案例,還攬在自己手上或者給予不當的處理。
(三)缺少相應的時間保障
輔導員的工作可以用“五加二”“白加黑”來形容,過多繁瑣的工作使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時間受到限制,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可能導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到位。對于選擇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專業(yè)化發(fā)展方向的輔導員,學校要努力為他們的工作減負,有了充足的工作時間和精力,輔導員才能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為學生心理減負。
四、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一)增加教育培訓,形成扎實的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他們對心理學知識的學習、掌握及運用情況直接影響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镀胀ǜ叩葘W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中提到“輔導員、班主任、研究生導師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每年至少應為他們組織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培訓。”增加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建立常態(tài)化的培訓機制,在培訓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知識、大學生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等內容,邀請專家對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狀況、心理問題鑒別與處置、心理危機干預等開展專題訓練,提升輔導員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分析甄別、預判能力,增強輔導員的職業(yè)效能感。
(二)拓寬教育形式,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
輔導員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軍,承擔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常規(guī)化的教學為輔導員提供了一個與學生交流的平臺,輔導員參與教學可以更好地使課程內容與學生需求之間進行有效融合,幫助大學生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減輕他們心理上的壓力。在“互聯網+”時代,輔導員除了在現實生活中關心引導大學生的成長發(fā)展之外,還應深入到網絡世界,充分利用網站、微博、微信、QQ等新媒介手段,探尋學生心理問題的本質?;ヂ摼W本身具有交互性、開放性、隱秘性等特征,輔導員可以在這個虛擬平臺上與學生暢所欲言,在保護學生隱私的同時,為他們提供宣泄和抒發(fā)情感的場所,幫助他們解決心理上的困惑。
(三)明確角色定位,堅定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為與不為
為保障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順利開展,輔導員應明確其角色定位。首先要定準位,做到位,輔導員要深刻認識到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工作職責之一。作為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指導者和引路人,輔導員應重視教育的體系性,對大學生進行全方位、多維度的教育,幫助他們排解各種不良情緒。其次要不缺位,不越位,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輔導員應當承擔的工作責任和教育義務,輔導員要責無旁貸地接受;不越位是指輔導員要嚴格按照相關政策、法規(guī)對自身工作職責的界定,不做超越權限的事,尤其要處理好與專業(yè)心理咨詢人員的關系,及時把重點問題學生的情況反饋給心理咨詢中心,共同研究制定合理的心理干預方案,以便從根源上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輔導員作為與學生接觸最密切的人,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既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又能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通過將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到學生日常管理之中,可以由內而外驅動大學生的成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馬建青.大學生心理衛(wèi)生[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1992.
[2]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司.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獻選編(1978-2014)[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5.
[3]陳耀龍.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10):95-97.
[4]曹蓓蓓.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D].蕪湖:安徽師范大學,2015.
[5]周磊.高校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2):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