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步云, 艾保全
(華南師范大學物理與電信工程學院, 廣州510006)
近20年來,低維熱傳導機理的研究引起了廣泛關注,低維熱傳導也表現(xiàn)出與宏觀材料不同的特性,最大區(qū)別是在低維系統(tǒng)中傅里葉定律是否有效. 一般來說,一維模型可以分為3類[1-2]:(1)可積分系統(tǒng),例如關于諧波鏈的研究[3]表明在這一類系統(tǒng)中不存在溫度梯度,并且熱導率是發(fā)散的;(2)不可積分系統(tǒng),Frenkel-Kontorova模型[4-5]和Lorentz氣體模型[6]都是經典的例子,傅立葉定律在此類系統(tǒng)中有效;(3)特殊的不可積分系統(tǒng),例如Fermi-Pasta-Ulam鏈[7-8]和雙原子Toda鏈[9]等,該鏈中存在溫度梯度,但熱導率隨熱力學極限發(fā)散. 對低維材料的理論研究不僅增加了對熱傳導機理的認識,而且為設計各種熱裝置開辟了道路. 一些研究提出了有趣且實用的熱學器件,例如整流器[10-13]、熱二極管[14]、晶體管[15]、熱邏輯門[16]、隔熱斗篷[17-18]、熱記憶[19]、熱泵[20-21]、熱限流器[22]和恒熱源[22]等,這些研究關注非線性響應機制. 在非線性響應狀態(tài)下,負微分熱阻(NDTR)是一種違反直覺的、特殊的物理現(xiàn)象,其熱流隨溫度差的增加而減小,這可能成為某些熱器件的物理機制,近年來引起了廣泛關注.
目前對Frenkel-Kontorova模型的研究集中于標準Frenkel-Kontorova晶格模型[5,23]、由2段Frenkel-Kontorova晶格組成的模型[10,14]和由3段Frenkel-Kontorova晶格組成的模型[24],但是對原子所處的粗糙勢能對熱傳導影響的研究尚少.
具有粗糙周期性的FK鏈哈密頓量可描述為:
其中,pi表示第i個原子的瞬時動量;xi表示第i個原子偏離平衡位置的瞬時位移.V(xi+1-xi)表示最近相鄰原子的交互勢能:
其中,K0為FK鏈的彈簧常數.U(xi)表示粗糙周期勢能:
其中,V0為勢能的高度;r為粗糙勢能的高度;ω為粗糙部分勢能的頻率. 如圖1所示,當選擇r=0時,則標準的FK鏈勢能曲線光滑;當r≠0時,勢能變得粗糙并帶有凹槽. 增大ω會使總勢能的粗糙度增大,因此可以通過改變r或ω來改變粗糙勢.
圖1 V0 = 5時粗糙勢能U(x)隨x的變化
Figure1 The rough potentialU(x) as the function of displacementxin the case ofV0= 5
在數值模擬中,F(xiàn)K鏈的兩端分別固定在T+和T-溫度下,以實現(xiàn)穩(wěn)定的熱流. 鏈兩端的溫度由Langevin heat baths提供. 為了固定鏈,x0和xN+1都作固定邊界條件,取值為零.
其他原子的運動方程為:
其中,m是原子質量.γi和ξi的定義如下:
γi=γ(ξ+δ1,i+ξ-δi,N),
ξi=(ξ+δ1,i+ξ-δi,N),
其中,γ表示摩擦系數;δ表示狄拉克δ函數;ξ表示高斯白噪聲. 其耗散關系為:
〈ξ(t)ξ(t′)〉=2γkBTδtt′,
〈ξ(t)〉=0,
其中,kB是玻耳茲曼常數;〈…〉表示一段時間內的總體平均值.
為便于計算,將玻爾茲曼常數和原子質量設為1,即kB=γ=1. 計算局部熱流的方程為:
計算局部溫度的方程為:
經過長時間的模擬,系統(tǒng)達到穩(wěn)定狀態(tài),局部熱流ji與原子位置i無關,因此總熱流可以通過J=Nj計算.
通過聲子態(tài)密度(PDOS)解釋熱傳遞性質是一種有效方法. PDOS是在給定頻率間隔內變化的動能分布. 通過計算速度自相關函數的傅立葉變換,PDOS可描述為[25]:
其中,ω是聲子的頻率;vj表示第j個原子的速度矢量,〈…〉表示所有原子和所有時間的平均值.
2.1.1 負微分熱阻與粗糙高度的關系 在ω=3、T-=0.001、V0=5、K0=0.5、N=32條件下,不同r=0~0.10時,繪制總熱流與T+的函數圖像(圖2).
圖2 不同r取值時總熱流J隨T+的變化
注:T-=0.001,ω=3,V0=5,K0=0.5,N=32.
在一定溫度范圍,如果出現(xiàn)溫差較大而產生的總熱流較小,則說明出現(xiàn)NDTR. 當r<0.05時,NDTR 出現(xiàn);當r>0.05時,NDTR消失. 與r=0的情況相比,當r<0.05時,增加r會使NDTR的范圍變小. 圖2還說明存在一個臨界溫度Tc,當溫度T+>Tc時J隨r的增加而增大. 這是因為高溫使顆粒易于克服勢能,原子更加趨向遠離x=0處的勢能凹槽中,勢能凹槽的深度隨r的增加而增大,增加r可使槽中的原子比標準FK鏈中的原子獲得更多的動能,故增加r時熱流J增大.
當r=0.01和T-=0.001時,NDTR出現(xiàn)規(guī)模效應(圖3). NDTR的范圍變得更小,最終隨著系統(tǒng)大小N的增大而消失. 這是因為NDTR可能是某種邊界機制的結果,例如聲子邊界散射或邊界熱阻,當N增加時,邊界機制的影響減小. 在T+=0.070、0.154、T-=0.001情況下,得到PDOS圖(圖4). 與T+=0.154的情況相比,當T+=0.070時,PDOS在低頻下較高,因此,熱流在T+=0.070時比在T+=0.154情況下的大,NDTR出現(xiàn). 當r=0.05時,在T+=0.154情況下,PDOS的低頻部分大于T+=0.070的情況,因此NDTR消失.
圖3 不同系統(tǒng)大小(N)條件下總熱流J 隨T+的變化
Figure 3 The change of total heat fluxJas a function ofT+for different system sizes (N).
注:T-=0.001,ω=3,V0=5,K0=0.5.
圖4 PDOS與頻率的函數圖像
2.1.2 負微分熱阻與粗糙頻率的關系 由總熱流J與T+的關系(圖5)可知,當固定T-=0.001,而對ω取不同值時,NDTR出現(xiàn),但隨著ω的增加,NDTR逐漸消失. 隨T+增大,ω對熱流的影響減小,最后熱流趨向相同,這是因為溫度升高原子運動劇烈,粗糙勢能對原子的作用力比熱源的作用力小,因此改變ω熱流的變化不大. 當T+=0.154時聲子態(tài)密度的低頻部分比T+=0.070時的大,NDTR消失(圖5).
圖5 不同ω與T+時的總熱流和PDOS圖像
對于不同的ω,熱導率κ與粗糙勢能高度r的關系如圖6所示.r對熱導率κ的影響隨粗糙度頻率ω的不同而變化. 當ω=1時,κ與r單調增加,這是由于總勢能高度r降低所致. 當ω從1開始增加時,κ會增加,然后隨著r的增加而減少,即存在一個峰值κm,κm是ω的函數.
圖6 熱導率κ與r的關系
當ω=1時,粗糙勢可以寫成
其中,
φ=arctan(r-1),
它表明增加r會降低勢能的最大值,因此熱流增大. 由圖1可知,當ω>1時,粗糙勢能會引起溝槽. 與r=0的情況相比,當r≠0時處在凹槽底部的原子將獲得較少的勢能,并且隨著r的增加,凹槽越深,獲得的勢能越小,勢能越小原子獲得的動能越大. 當r較小時,原子可以穿過x=0附近的凹槽到達遠離x=0的凹槽,增加r可使處在槽中的原子比處在標準勢能的原子獲得更多的動能,在這種情況下,增加r意味著原子更容易傳導熱流. 當r增加時,原子被困在接近x=0的凹槽中,這使得熱流變小.
由圖7可知,κ隨ω的增加而單調減少,并且設置不同的r可以控制κ的下降速度. 這是因為隨著ω的增大,勢能作用在原子上的力增大,導致原子運動的速度和范圍變小. 因此,熱流更難以從高溫區(qū)域傳遞到低溫區(qū)域,熱導率減小. 由系統(tǒng)尺寸對熱導率κ的影響(圖8)可知,當系統(tǒng)大小N=64、128時,隨r的增加,熱導率κ先增大后減小,也具有最大值.
圖7 熱導率κ與ω的關系
圖8 熱導率κ與r的關系
研究了Frenkel-Kontorova晶格處于粗糙勢能下的熱傳導性能. 結果表明:當粗糙勢能的高度、粗糙度的頻率增加時,NDTR的范圍變小,最終消失. 研究了熱導率與粗糙勢能高度和頻率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在不同頻率ω下,存在一個粗糙高度r最優(yōu)值,熱導率κ在該處取最大值. 隨著系統(tǒng)尺寸的增加,粗糙勢能仍可以對熱導率起作用. 粗糙勢能的頻率增大可以使熱導率單調降低. 粗糙勢能的高度或頻率增大將縮小NDTR的范圍,這可能是導致在實際材料中幾乎找不到NDTR的原因,因為在現(xiàn)實中建立標準勢能場是一項較難的操作. 本文提出了一種可能的方法,即通過改變粗糙度FK勢的高度和頻率來控制低維晶格中的熱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