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子
“刪不刪前任的聯(lián)系方式”是很重要的,我們要謹慎對待,就如謹慎對待感情本身一樣。
分手之后,你會不會刪掉前任的聯(lián)系方式呢?以前,這個話題有很多“正確”答案,如“分手也是朋友”“做人要大度”等。聽起來,“拿得起放得下”就是一種天經(jīng)地義了。然而,實情是不是如此呢?
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婚姻與家庭》雜志在各大新媒體平臺展開了一項調(diào)查—你會刪掉前任的聯(lián)系方式嗎?在回收的2417份有效問卷中,60%的人表示:“會。”這些人為什么要刪除?是他們心胸狹隘還是另有隱情?那些回答“不會”的人又是怎么想的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份有趣的調(diào)查結(jié)果吧。
這項調(diào)查中最有趣的一處就是,只有3%的人坦然承認:“讓他知道我也是有脾氣的。”也就是說,只有這么少的人肯承認,他們依然對前任帶著強烈的情緒和期待,希望對方看到自己的情緒,理解自己的不快,甚至他們會期望對方“幡然醒悟”,痛改前非,主動做出補償,挽回這段感情。
這種“用分手來示威”,甚至“用分手來要求更多愛”的方法,其實在親密關(guān)系中很常見。相信不少人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氣呼呼地跟對方說分手,刪光聯(lián)系方式。但沒多久,見對方?jīng)]反應(yīng),又郁悶地加回來,主動講和,心里還暗戳戳地想“他是不是不愛我了”。這么常見的事,為什么只有3%的人承認呢?大概是因為在其他選項的人看來,這3%實際上還算不上分手,也算不上前任吧。
“不在眼前,就不在心里”,這句話跟“丈夫丈夫,一丈之內(nèi)才算為夫”是呼應(yīng)的,都是描述一種“感情生變,就會掉入絕情谷”的人。這種人平時就不容易與他人親近,因為他們可能受過很大的挫折,以致無法將心交托給別人。當然,他們也會談戀愛,但內(nèi)心還是會保持距離,常常讓人感覺“高冷”。當感情生變的時候,他們會閃過強烈的憤怒和失望,就如從前經(jīng)歷過的那樣。然后,他們就一下子轉(zhuǎn)入更深的冷漠之中,一揮手,希望把對方徹底地從心里推出去。他們就是用這樣的方式來保護自己的。
在刪掉前任的各種情況里,最為常見的是“可以促使自己放下過去”和“怕自己手賤跟他聯(lián)系”這兩種。乍一看,這兩個選項挺相似的。但后者會有比較重的自責,將“聯(lián)系、挽回”的愿望說成是“自己手賤”,就像我們將思念一個人說成是“自己不爭氣”,都是一種強烈的自貶。有這種想法的人,一方面是對對方失望至極,狠下心來不想再有任何瓜葛,一方面又恨自己心里不能真正放下,因此在放棄關(guān)系的過程中會受到更多的折磨:外部,關(guān)系喪失;內(nèi)在,自我懲罰。他們需要一個過程,才能慢慢走出上一段戀情的傷痛,放下對方,也放過自己。
這一題其實還可以多加一個選項—“是我提分手的,不刪也無所謂?!狈凑粣哿耍退闱叭伪咀鹛焯煸谀忝媲盎?,你也不會有什么感覺,更何況是區(qū)區(qū)一個聯(lián)系方式?不用,它就自己沉下去了,刪不刪又能礙什么事呢?不過,這樣的人往往也更能輕松地說出:“對方永遠是親人”。因為這句話本身就顯得很厚道啊?!坝H人”來,“親人”去,往往也把主動提分手的內(nèi)疚感平衡掉了。
當然,真能把前任當親人的也不算少。這種感覺并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的。特別是很多人分手時經(jīng)歷了爭吵、冷戰(zhàn)、仇恨……根本沒法想象“前任變親人”是什么樣子。實際上,這是一種分手事件被充分哀悼后的狀態(tài)。當所有情緒都被釋放掉,雙方都認為分手比在一起更好,這時,當初相處時的快樂和親昵反而更容易被承認。因為這些記憶很美好,同時,回憶它們也不會再困擾到自己。于是,它們就會很自然地浮現(xiàn)出來,提醒我們曾經(jīng)有過的那些美好的感覺。
至于那些選擇“因為老是會后悔,重新加上好尷尬”的人,往往也曾是“慣于用分手來博取關(guān)注”的主兒。但因為同樣的事情干多了,對自己也有了更深的認識,所以對于刪聯(lián)系方式就很謹慎了,但他們依然有刪掉的沖動。這說明,他們博取關(guān)注的方式比較有限,所以總想使用從前的老辦法。
至于不刪聯(lián)系方式卻老刷存在感的人,就像“讓他知道我也是有脾氣的”的3%一樣,本質(zhì)上都更傾向于表達情緒、挽回關(guān)系。但方式上,他們比3%更高明些,沒有把事情做得很絕。雖然說了分手,但聯(lián)系方式還在,微博互關(guān),微信也在聯(lián)系……這種“保持通話”的局面,的確給了關(guān)系更多機會。
回答“無所謂”的人是最接近于放下的,這就跟“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不在乎”是同一個道理。不在乎一個人的所作所為,意味著你和他的鏈接已經(jīng)很弱了。刪也好,留也罷,你都不大放在心上,這就是真正的解脫了。
當然,一部分賭氣的人也說“無所謂”,雖然嘴硬,但是心里很糾結(jié),還要假裝不在乎。
而提倡“大家都狠一點兒”的那類人,要么是自身難下決斷的人,他們需要借由對方的狠心,才能讓自己徹底放下。要么是試圖通過強硬決絕來面對人生的喪失,這種硬朗的態(tài)度無疑可以保護他們的自尊,同時也能在洶涌的無助感之中,為他們構(gòu)筑一塊堅實的陸地,讓他們可以一時立足,感受到自己的力量。
然而,這種硬朗也是有代價的。因為它意味著自欺欺人:明明在乎,你卻要否認;明明想要,你卻要推開;明明心心念念,你卻要冷嘲熱諷……這會讓你遠離自己的感受,拒絕內(nèi)心軟弱、無力、亟待安慰的那一部分,結(jié)果就是,這些感受被壓制,卻沒有消失。當你稍一松懈的時候,它們還會以更加猛烈的方式反彈回來,再次將你徹底淹沒。
相比之下,選擇“如果知道對方刪掉了,還是會難受的”的人,雖然沒有徹底放下,但至少這份柔軟是真實的,沒有半點自欺。他們允許自己想念前任、哀悼喪失,也可以勇敢地直面“難受”,這意味著,他們的心靈更加強大,才會讓這么不舒服的感覺浮上意識,而不是將它們強壓下去。這也意味著,這些情緒能夠得到妥善的宣泄和安撫,而不是像定時炸彈一樣被暫時埋下,你都不知道它們何時會突然爆發(fā)。這樣的人盡管會一時難受,但他們依然很有機會度過分手的傷心期,重新步入正軌而不會留下陰影,因為他們實際上擁有消化苦難的能力。
對于分手這樣的重大喪失來說,“是否刪掉前任的聯(lián)系方式”其實是一件無關(guān)緊要的事,畢竟連人都走了,微信電話留不留又有什么所謂呢?然而,這個話題一直被廣泛討論,甚至帶有某種“分手儀式”的意味,這說明,“刪不刪”在很多人看來是很重要的,它承載了當事人無數(shù)的情感,是難以言說的心聲表達,有時還寄托了微妙的愿望。所以,它是關(guān)系的推動者。無論刪或不刪,它都會促使關(guān)系向前發(fā)展:走向分裂、融合,或者某個我們意想不到的方向。因此,我們要謹慎對待這件事,就如謹慎對待感情本身一樣。無論刪不刪,行動前都要先想一想:我們做的,真的是我們要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