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市口腔醫(yī)院 (遼寧 大連 116021)
內容提要: 目的:研究口腔修復中運用牙周整復術的效果。方法:在本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隨機選定56例口腔修復患者,隨機雙盲法分組,為28例實驗組患者運用牙周整復術,為28例對照組患者擇期實施口腔修復。結果:與對照組進行對比,明顯實驗組口腔修復效果、口腔修復滿意度均更為理想,組間差異明顯(P<0.05)。結論:口腔修復中運用牙周整復術,效果較為理想。
臨床上越來越重視牙齒健康及牙齒美容,因此,臨床上對口腔疾病患者所使用的修復材料進行了不斷研究、更新及引進,對多數(shù)口腔問題進行徹底解決或者有效解決。在口腔疾病患者治療中,口腔技術較為常用,可利用人工裝置,修復頜面組織缺損、牙周病、缺失牙[1],可對患者口腔正常生理功能進行有效恢復,可對患者口腔美觀性需求進行有效滿足??谇恍迯瓦^程較為復雜,可對患者牙齒進行修復,可修復患者牙周組織。分析得出,口腔修復術實施過程中,由于缺失牙牙槽嵴形態(tài)異常、個別牙錯位等情況,可對患者口腔修復整體效果、牙齦美觀性造成一定影響。臨床對如何有效解決以上問題進行了研究。本文選定56例患者,對口腔修復中運用牙周整復術的效果進行了研討。
從本院臨床診斷、治療的口腔修復患者中隨機選擇56例,均自愿參與,時間2017年4月~2018年3月,分組方式是隨機雙盲法,實驗組28例,男女比20:8,年齡分布22~69歲,平均55.5歲,牙槽嵴異?;蛉睋p患者例數(shù)、齦頸緣不協(xié)調及錯位患者例數(shù)分別是10例、18例;對照組28例,男女比19:9,年齡分布23~68歲,平均55.0歲,牙槽嵴異常或缺損患者例數(shù)、齦頸緣不協(xié)調及錯位患者例數(shù)分別是11例、17例。對比2組患者資料,P>0.05。
治療前,2組患者均開展全身檢查、病史詢問、X線、血常規(guī)等常規(guī)輔助檢查。
給予對照組擇期實施口腔修復:確定患者不存在手術禁忌癥,為患者開展擇期口腔修復,嚴格執(zhí)行相關流程。
為28例實驗組患者運用牙周整復術:術前,為患者開展常規(guī)消毒工作,局麻,麻醉開始發(fā)揮作用后,將染色劑在探針上涂抹并對需切除牙齦部位進行標記[2],使用高頻電刀切除標記部位及使用渦輪鉆對患者牙槽嵴及牙頸緣進行相應修整且作為臨時冠,開展翻瓣切開處理,保證金屬烤瓷間距離3mm,利用渦輪鉆對牙槽嵴進行鉆除處理,修復根面并保證平整,操作人員應將患者牙周膜纖維刮除徹底后實施復位、沖洗、縫合,保護創(chuàng)面過程中使用牙周賽制劑。為牙槽嵴缺損嚴重患者實施對應處理,移植頦部骨并使用人工骨材料(羥基磷灰石)填塞,然后對患者手術切口進行縫合。術畢,利用漱口液進行定期漱口[3],3次/d,促進患者口腔清潔衛(wèi)生。術后1周,拆線處理,觀察時間是5周。愈合牙齦頸緣后,為患者實施牙冠修復術,良好恢復牙齦,美觀、自然。
2組患者均隨訪1年。
治療后,癥狀明顯改善,牙周及牙齦均恢復正常且美觀度高,為恢復良好。
利用問卷對患者口腔恢復滿意度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滿分100分。
對計量資料、計數(shù)資料進行臨床分析,行t檢驗、χ2檢驗過程中參照SPSS19.0軟件,分別采用±s、%的形式表示,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組探究中,明顯實驗組口腔修復效果、口腔修復滿意度均更為理想,對比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見表1。
利用口腔修復,可對牙列缺損、牙列缺失、牙體缺損、頜面組織缺損、牙周病等口腔疾病進行相應處理,有效性較高。研究獲知,對于口腔修復學來說,內容繁雜,治療過程中,操作人員應科學選擇各種修復體,為患者實施口腔修復治療,可對患者口腔正常解剖結構進行有效恢復,可恢復患者口腔正常生理功能,保證患者口腔器官健康,對患者美觀性需求進行有效滿足,但是,在口腔修復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牙錯位現(xiàn)象[5],可對義齒穩(wěn)定性造成不良影響,在滿足患者牙齒外觀美觀性需求方面,效果不夠理想,因此臨床上提出了牙周整復術,效果較為理想。
相關性文獻報道,牙周疾病可對義齒修復造成破壞,可對義齒修復效果造成不良影響,可嚴重影響患者牙齒外觀美觀性,因此,在口腔修復過程中,應及時處理牙周疾病,避免患者牙齒修復效果不理想,在口腔修復開始前,操作人員應利用針對性措施來促進患者牙周疾病癥狀明顯減輕,牙周整復術開展過程中,操作人員應充分參照患者牙齒長短,然后實施對應牙齦頸緣、義齦及牙槽脊修整[6],可對患者口腔功能恢復起到一定促進作用,可有效提高患者牙齒修復成功率。
表1. 對比2組患者口腔修復效果、口腔修復滿意度[n(%)]
在口腔修復過程中,容易遇到相關問題,可對患者修復后牙齒美觀性造成不良影響,包括個別牙錯位、牙齦頸緣不協(xié)調等,另外,臨床實踐得出,若患者局部缺失牙牙槽嵴形態(tài)異常,可對患者固定義齒修復結果造成不良影響,基于此,操作人員應為患者開展牙齦、牙槽嵴修整術及固定修復,隨訪時間控制在1年,可獲得滿意效果。
在治療過程中應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對治療措施進行科學制定,若患者牙齦較長,應對患者義齦進行修復及整復處理,若患者牙齦較短,應對患者牙頸部牙齦及牙槽嵴進行對應修整以確保牙齦整體統(tǒng)一,若患者嚴重缺損牙槽嵴,在治療期間,應給予患者實施填塞修補術,確?;颊呖谇涣x齒修復生理基礎滿足,若患者牙齦頸緣不協(xié)調、牙槽嵴缺損,利用高頻電刀可進行對癥治療,操作過程中較為方便,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較小,定位方面,準確性較高,疼痛較輕,在較短時間內,可取得理想修復效果。在治療期間,醫(yī)護人員不需要特殊培訓及特殊處理,嚴格遵照口腔修復術相關流程進行操作即可,可促進患者達到有效的治療目的。本組實驗結果:明顯實驗組口腔修復效果、口腔修復滿意度均更為理想。結果證實,口腔修復中運用牙周整復術,可行性較高。
通過以上數(shù)據(jù)及結論得出,口腔修復中運用牙周整復術的效果較為理想,可明顯改善患者口腔修復效果、口腔修復滿意度,值得臨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