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歡
互聯(lián)網(wǎng)將人們的距離拉近,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似乎都生活在一個地球村。互聯(lián)網(wǎng)出現(xiàn)后,不僅以閃電的速度滲透到各個領域。而且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讓人們日常的生活得到了巨大的改變,和傳統(tǒng)媒體相比,新媒體可以通過網(wǎng)絡快速的傳播信息,從而讓人們能夠得到大量的信息。在信息時代出生的年輕人更有可能接受并熟悉新媒體,并愿意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分享他們的感受、故事和生活, 比如QQ,博客,微博和微信都已經(jīng)吸引了大量的年輕人。他們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看到和聽到的內容會影響他們的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
1.1 大學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體的普及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來說有好有壞,比如說過去的教育方法,對于學生的在吸引力不足,從而無法得到想要的教育效果,傳統(tǒng)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自上而下的管理任務發(fā)布模型。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無法參與其中的,在教學方法上,教師講課,教學內容主要是理論知識,特別繁瑣枯燥。評價方法多為開放式或半開放式試卷評估,“學習考試,考試后遺忘”的情況在學生中越來越普遍,難以引導學生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
而隨著新媒體的普及,大量的信息可以被學生所獲得,從而使得學生的觀念慢慢的變化,這樣如果還使用傳統(tǒng)的方式教學,很難得到效果。所以當前的思想政治工作要適應新媒體的發(fā)展趨勢,做出必要的改變。
1.2 新媒體對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
首先,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是一個開放,信息豐富的多媒體交流互動平臺。通過各種方式,比如通QQ,微博,微信等使得老師可以和學生之間可以得到充分的溝通,并且可以讓兩者的關系變得更加的密切。學生可以實時接收課程信息,反饋和情感交流,這是一個有效的發(fā)展平臺。
其次,網(wǎng)絡包含大量的實時信息,可以與平臺上的學生共享和討論。在上課的時候,可以將其中的熱點融入到課堂上來,使得可以有著很好的課堂氛圍除了提高教師的效率外,它還可以激活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所以新媒體能夠在學生之間受到歡迎。通過應用新媒體平臺與大學生互動交流,結合網(wǎng)絡宣傳教育,可以有效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目標,豐富教學手段。新媒體在學生和教育者之間建立一個有效的聯(lián)系,教師可以在這上面給與學生學習任務和討論熱點話題,而學生則可以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解決問題,并且有問題的時候,還可以進行及時的溝通。
1.3 新媒體對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挑戰(zhàn)
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在線平臺從各個方向獲取信息,并愿意在線分享和討論。而隨著學生每個人基本有一部智能手機,這樣就會使得傳統(tǒng)的方式很難讓學生達到學習目標。而另一方面,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來說,他們必須不斷地學習有關于網(wǎng)絡的知識和技能,同時要將教育觀念慢慢的改變,從而可以不斷地創(chuàng)造新的方式。
同時,教師在收集和組織網(wǎng)絡資料時應善于篩選有效信息,消除負面信息。當教師沒有很好的對自己所要教授的內容進行很好的把握的時候,往往會將一些不合適的想法在課堂上講,從而使得教學效果得到影響。而隨著新媒體的普及,學生往往會缺乏理想思維,使得會被網(wǎng)絡中信息牽著走,從而有一些比較危險的思想。而教育者要做的是要在傳授知識的時候,可以對學習的想法有所了解,而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難度。
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活力,體現(xiàn)在靈活多樣的社會實踐教學形式中。
2.1 實踐性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是一種實踐性的教學活動,在正確的思想和觀念的指導下引導學生。它具有突出的實用特性。在進行思想政治課的時候,教師要做的就是將課程的實踐元素充分融入到其中,使得在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時候,可以讓教學方式的變得多樣化,同時,相對來說,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因為對學生很難起到實際性的幫助,從而很難得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在對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過程中,應該將實踐性充分的融入其中,只有這樣才可以讓教學得到很好的效果。
2.2 多樣性
大學生教育的多樣性體現(xiàn)在組織形式、實踐對象和實踐載體的多樣化上。對于老師來說,要想讓思想政治活動落到實處,可以采用多種組織模式,包括志愿服務工作,社會調查活動,展覽和訪問,以滿足各種教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同時在對教學活動的設計方面,教師要做的就是對于學生的實際情況有著充分的把握,有針對性的對設計組織計劃,突出不同實踐對象的特點。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使得在實施的時候能夠更加的全面。
2.3 教育性
教育特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性質受其基本教學目的的影響,所以需要努力完善教育機制。其中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可以形成良好的品德,同時也可以提高創(chuàng)新精神。因為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于他們自身的承載起著關鍵作用,同時也對社會的發(fā)展有著巨大的影響。所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顯的教育特色,這就使得有必要主動以大學生為教育對象。
面對新媒體帶來的機遇和挑戰(zhàn),以前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法未能吸引今天的大學生。老師要做的就是要將充分的需求充分考慮在內,同時考慮好學生的心理特點,使用新媒體,來對所要教授的內容進行合理的設計,從而可以讓學生的注意得到充分的集中,并且要對學生的想法進行收集,使得可以在實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達到理想的狀態(tài)。
3.1 新媒體影響下當代大學生的基本特征
對于現(xiàn)代的大學生來說,一般都是90后或者00后。他們在這個時候可以對信息快速的接受,并且對于新媒體技術也可以很快的進行掌握。同時,由于可以接受到大量的信息,使得他們都對事物有著自己獨特的看法,這就使得傳統(tǒng)教育是被他們所不喜的,如果不對教育方式進行改變,往往會導致“教師在舞臺上講話,學生在舞臺上演奏”的尷尬局面。
從現(xiàn)代背景來說,新媒體的普及,讓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對待事物的態(tài)度造成了巨大的影響。近年來,“WIFI”,“微博”,“微信”等應用的出現(xiàn),反映了他們所生活的時代背景。對于現(xiàn)代的大學生來說,他們對于手機上應用的使用可謂是爐火純青,比如說,可以在不同的平臺以不同的身份來對同一件事來討論、交流,甚至相互的嘲笑。同時,他們愿意討論一些重大問題,表達對某些社會現(xiàn)象的不滿,并渴望批評社會。
3.2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應優(yōu)先考慮學生
目前的移動終端已成為商人的戰(zhàn)場,其主要營銷對象之一是我們的大學生,商家絞盡腦汁為學生提供方便、時尚的平臺,以學生的需求為導向,推廣移動終端應用或產品對他們而言,這也是“超級課程”進入市場的原因之一。所以在要讓新媒體在教育方面得到應用,就必須要讓所設計內容能夠對學生有著充分的吸引力,同時要做的就是,充分的考慮好學生的興趣使得教育可以有趣起來。
4.1 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師對新媒體的掌握程度
在大多數(shù)的高校中,其中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師相對來說對于新媒體的技術無法得到很好地掌握。所以對于教師來說,要不斷地學習新媒體技術,從而可以讓老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得到使用,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對于該課程產生興趣,達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4.2 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為了使得新媒體可以得到更好的使用,教師要做的就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有這樣才可以讓學生參與課程的積極性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比如說,兩者可以對課程內容設計提出自己的想法,這樣不僅可以讓教學質量得到充分的提升,同時可以讓兩者形成良好的互動。
4.3 使用新媒體平臺進行有效互動
要使得可以服務可以得到有效的創(chuàng)新必須注重信息的反饋。教師要做的就是和學生進行充分的互動使得可以對學生的思想有著良好的了解,同時收集他們對課程的看法,只有這樣形成信息的互動性,才可以讓其得到有效的保證。
4.4 提高學生的媒體素養(yǎng),加強對網(wǎng)絡媒體的監(jiān)控
網(wǎng)絡媒體非常的復雜,所以在日常的時候應該對學生的媒體環(huán)境有著充分的把握,從而可以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抵制不良信息,合理地使用新媒體。同時,要定期發(fā)布網(wǎng)上行為規(guī)范,加強大學生網(wǎng)絡道德教育,規(guī)范和限制網(wǎng)絡行為的法律意識。
網(wǎng)絡媒體的發(fā)展,讓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有著新的方向,所以要對新媒體技術不斷地學習,從而應用于教學過程,尊重主體地位學生,為了更好地達到教育的目的,培養(yǎng)人才,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作者單位:武昌首義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