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云溶
新課改下,對初中語文教學目標和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科學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也影響著我國語文教學的模式和效率。運用導學案在語文教學中廣泛的應用使教師的教學技能和教學質量都有明顯的提升。這也要求教師把導學案有效的應用于語文的教學中,激發(fā)初中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和興趣,實現高質量教育的基本要求。
“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在某種程度上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著學生今后對于語文的學習基礎。信息技術是這個時代下科技發(fā)展的產物,讓教育教學與時俱進的必要條件就是把信息技術和教學方式相結合。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模式和思想,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靈活的運用多媒體數字技術和語文課堂教學相結合。
1.1 導學案的應用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部分語文教師的教學觀念落后,大多為教齡長的老教師,對導學案應用于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嚴重不足。一些老教師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不愿意使用現代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認為教學效果沒有很大的影響,而他們教學方法單一,往往教學質量偏低。通常這些教師多使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教導,課堂活動進行僅為教師傳授知識,學生多為死記硬背,學習的積極性不高,不太樂于主動學習語文。
隨著基礎教育的改革實行,課程理念的不斷更新,如今無論是教育教學機構還是教育工作者,都在積極尋找教育突破的路徑,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努力提高教學效率、教學質量。在素質教育不斷推進的情況下,教育教學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更新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
1.2 信息技術的使用方法不當
信息技術的合理使用是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的突破之一,把學科知識的傳授和信息技術應用恰當的相結合,來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但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往往出現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的使用方式不當,難以達到理想的課堂效果,導致信息技術的使用失去教學意義。
2.1增強教學活力
在“互聯(lián)網 +”的時代背景影響下,大數據更是加快了多媒體信息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是新背景下發(fā)揮技術對于教學促進作用的現實需要。由于導學案的不斷發(fā)展和成熟,在課堂革新中起主導作用。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更能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率。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大大增強教學的活力增強學生興趣。
2.2豐富課堂教學形式
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在準備課程時,提取有效信息、擴展課堂教學的知識面,使課堂的內容更加豐富,更加有內涵。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中,靈動鮮活的語文教學被貼上乏味、單調、無趣的標簽。教學方式正好可以彌補機械生硬的教學,教師有效的利用、研究、設計能夠很好的改善教學活動進行的方式,豐富教學形式,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學生學習語文整體認知。
2.3激發(fā)語文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語文的學習興趣對教學活動的進行是非常有幫助的。學生是形象思維主宰的客體,通過合理的教學,利用信息技術設計符合學生認知發(fā)展水平的教學資源,來積極的引導符合他們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的教學內容,使他們的視野更加寬闊,文化素養(yǎng)有所提升。對能力的塑造及興趣的激活和激發(fā),都有所幫助和提高。
3.1理解應用要義,合理定位目標
導學案應用的主要目標是語文學科知識充分融合,利用合理設計后的教學資源,實現信息化語文課堂。信息技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合理應用在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十分之重要,因此語文教師們不僅要不斷深化研究,而且要更加深刻的去理解應用下的教學目標和應用意義。教學過程是互動的,教師要把和學生的交流放在首當其沖的位置,讓其起到輔助作用,合理運用信息技術來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關系更加明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明確實際需要,落腳在教學質量。不是為了媒體應用,更不是為了突出現代先進教育技術的應用。如果忽視對教學實效的達成,那么,即使語文課上有再多樣的形式、再精湛的技術,其結果要么華而不實。
3.2恰切使用技術,探索多種方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信息技術的掌握和熟練是信息技術應用的先決條件。在新型的信息教育模式下的創(chuàng)建前,語文老師必須具備優(yōu)良的語文教學素養(yǎng),深刻明白信息技術帶來的改變和實現的最終目標。而這一切必須以落實融合的本真要義和最終旨歸為出發(fā)點和歸宿。恰當的教學技術運用,使每節(jié)課堂變得有意義、符合理想。讓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的學習變得更加容易、有意義,更能夠和學習相伴,在語文的學習中提升自己的修養(yǎng)。
3.3尊重個人差異,呈現有效價值
每個學科都有各自的學科特點,而依據學科的特點進行學課研究,更好的利用其優(yōu)勢,發(fā)揮學課優(yōu)勢,是促進教學科學化的有效途徑。語文學科本質的、自身固有的屬性,不會不能也不應該因為多媒體等信息技術的介入而發(fā)生質變的。在語文學科的研究過程中,教師要正視語文學課具有的特點和難點,對待不同年齡段的語文課要依據不同階段的學生心理知識能力,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尊重不同階段學生的接受能力,尊重不同教師的知識技能水平,運用適合教師本人的教學方式。只有尊重和凸顯語文學科的特點,才能真正讓信息與語文課堂教學的融合,在初中語文學科教學中的價值生動地顯現出來。
運用導學案的發(fā)展推動了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改革方向,而且還加快了我國整體的素質教育的步伐。提高教學質量。語文教師應主動的進行繼續(xù)教育,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讓語文教學課堂從傳統(tǒng)方式教學轉變?yōu)樾畔⑾嘟Y合的新型高效課堂,實現有效教學。
課題項目:廣東省陽春市雙滘中學科研課題成果《“導學探究,精講多練”教學模式的研究》,項目編號:2017yc054。
(作者單位:廣東省陽春市雙滘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