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順贏
【中圖分類號】G62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 2020) 06-054-01
課堂教學生活化,就是讓學生自己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地發(fā)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的過程。當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還存在著教學方法單一,唯教材化傾向明顯,嚴重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只會讓學生對小學道德與法治這門課失去興趣,使教學陷入了惡性循環(huán)。在基礎教育改革回歸生活世界的大背景下,落實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生活化可以讓教學從抽象化、空洞化的說教中走出來,回歸到學生的生活世界,因此,本文從課堂導人、課堂情景和課堂對話去探究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教學對策。
一、課堂導入生活化
課堂導入是一堂課好的開端,這就需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通過創(chuàng)設導人生活化情境或生活化問題,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究的興趣。例如:教學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與班級共成長”第1課《我們班四歲了》第一課時中,教師用游戲導入,“同學們,你們了解我們班嗎?讓我們玩?zhèn)€游戲,名字叫《班級默契度大考驗》?!比缓蟪鍪緭尨痤}。當然搶答題內容是學生平時生活中常見的人和事。教師接著說“看來大家對我們的班級很了解,我們每個人都是集體的一員,是班級的小主人?!苯處熗ㄟ^游戲導入激發(fā)起學生對班集體的熱愛,感受自己在集體中的成長與快樂。從而順理成章的導入新課。
二、課堂活動生活化
要做到課堂活動生活化,教師需要讀懂教材中活動圖標的提示,理解教材所預設的多種類型的教學活動。教師還可以結合本地、本校或本班的實際情況,以學生在某個單元主題上的學習興趣或學習困惑,調整教材中相應的教學活動,確保教學的有效性和趣味性。例如:教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面對成長中的新問題》第2課《學會溝通交流》時,教師在突破教學重點“正確對待不同看法”時設計的課堂活動①閱讀教材11頁“活動園”內容。②請兩位同學演一演梁毅和吳云飛之間發(fā)生的事情。③小組合作,案例討論。討論問題:你會對這種分歧采取什么樣的態(tài)度?你的態(tài)度對自己的心情會產生什么影響?你的態(tài)度對朋友關系會產生什么影響?你的態(tài)度對自己的棋藝會產生什么影響?這種生活化的課堂活動讓學生明白理性看待不同看法,真誠的與人溝通的道理。
三、課堂對話生活化
要實現課堂對話生活化,前提是要增加教學中的對話和學生的主動參與。這種對話包括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學生與教材的對話,也包括學生自我反思。對話教學不同于問答教學,問答教學是封閉的單向交流,問答教學中學生是被動參與者。進行課堂對話生活化要做到以下幾點。
1.教師角色的轉變
教師是對話激發(fā)者和全身心參與者,而不能游離于教學過程之外,以“導演”的身份來控制教學。因此,教師要讀懂教材沒計,并用好它。比如,教師可以借助“主持人語”、活動圖標和留白的提示,引導學生開展活動,當然,教師也可以作為一個主體參與其中。例如:在教學四年級第二單元“為父母分擔”第4課《少讓父母為我操心》第一課時的教材第27頁內容“活動與探究”中,教師作為被采訪者與學生對話,參與小記者采訪活動的演示,讓學生了解父母的工作情況。然后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問題: “通過上述采訪,你能看出什么?如果采訪對象是你,你會怎么辦?你覺得父母工作辛苦嗎?你想對父母說些什么?做些什么?”激發(fā)學生感激父母,孝順長輩的情感。
2.教學中兒童生活化的營造
兒童只有在屬于自己的生活世界中才能敞開心胸,自由自在地發(fā)展,才能有效地接受教育。在教學中營造兒童生活化是要求教師在進入兒童生活世界引導、改造兒童生活,使改造過的兒童生活既有利于兒童的成長,又具有教育意義。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我們的國土,我們的家園”第7課《中華民族一家親》第一課時,教師利用兒童愛聽故事的特點采用講故事與學生對話,講述故事“昭君出塞”“文成公主進藏”“彝海結盟”以及新時期,各族人民團結互助一家親的故事,然后讓學生聽完這些故事,談談你的收獲和感受。使學生知道我國各民族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幫互助,才能真正成為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3.以“生活因素”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
所謂“生活因素”是指兒童自身的經驗、體驗,以及與兒童生活直接相關的因素。從“生活因素”出發(fā)的教學中,由于師生處在平等的地位,師生都有話可說,都有說話的欲望,對話的展開就有了一個起點和基礎。一方面,兒童的眼界需要拓寬,生活經驗需要拓展,他們需要從自身經驗和體驗走向更為廣闊的世界;另一方面,道德與法治課程不可能完全限于兒童的個體經驗和體驗,還要體現國家和社會的要求,更要反映人類幾千年積累的文明成果。例如:教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我們的守護者”的第一課《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時,探究“生活法律緊相連”這一活動時,教師設計了三個問題與學生進行對話:①出示教材內容,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法律。你知道下面這些情景與哪部法律相關嗎?用線連一連。②出示小視頻:《法治公益廣告》(英雄篇)看了視頻,你想說什么?③討論,如果沒有法律,我們的生活會怎樣?通過連線、看視頻、討論等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生活與法律的緊密聯系,知道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綜上所述,教師要創(chuàng)設出開放式的教學環(huán)境,才能使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生活化,才能使學生在民主、自由的環(huán)境中充滿興趣地學習,教師要創(chuàng)設密切聯系學生生活的課堂教學活動,才能使學生的現實生活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要源泉,才能使小學道德與法治真正成為學生喜歡的、真實的課程。
【注:本文系廣州教育學會小學品德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課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sxp2019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