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伊麗
【摘要】在高中通用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案例的實際精選情況將會直接關系到整個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據此,本文將結合通用技術在高中課程中的作用,并以海南黎族船型屋為案例,介紹說明在高中通用技術課堂中如何精選和優(yōu)化教學案例,以期能夠為業(yè)內人士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字】高中通用技術 教學案例 黎族
【中圖分類號】G6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 2020) 06-047-02
前言
所謂通用技術,就是指在高中課堂教學過程中,除信息技術之外的、較為寬泛的、能夠體現出基礎性和通用性、并與專業(yè)技術有著較大差異性,能夠在日常生活過程中應用較為廣泛、對所有參與學習的學生有著較大的價值的技術。通用技術課程將會以學生的親身經歷、動手操作、親身體驗為基礎,強調學生能夠實現全程參加、全員參加,實現與其他學科、其他各方面知識進行多方面聯系與綜合運用,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強調通過技術的設計、制作和評價以及技術思想和方法的運用來解決實際問題。
一、通用技術在高中教育中的作用
(一)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適應力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如今社會對于技術型人才的需求量也在急劇上升。由此可見,只有幫助學生擁有一定的技能才能,充分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學生的人身規(guī)劃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進而為學生的未來的學習和發(fā)展打下基礎,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性。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為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技能才能和自主學習能力,如今高中普通技術課程在課堂形式和課程活動上都呈現出了多樣化的發(fā)展態(tài)勢。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多種技術活動和課堂形式將會相互穿插,相互連接,實現以學生親身操作、親身經歷、親身體驗為基礎,強調學生實現全員參與和全過程參與,進而達到“學中做”、“做中學”的課堂教學目標,促使學生能夠根據教學目標積極、自主的完成課題教學實踐,最終通過教學實踐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三)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索能力
創(chuàng)新是科學技術發(fā)展的靈魂,只有實現了科技創(chuàng)新,國家才能夠長久、快速的發(fā)展。高中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發(fā)展的接班人,其實際創(chuàng)新意識將會直接影響到國際未來的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的快速發(fā)展。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將高中學生引導到創(chuàng)新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動手創(chuàng)造能力。通用技術作為一門比其他基礎課堂更具有綜合性和實踐性的課程,其不僅需要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動手和動腦,還需要學生能夠以現有的事物為基礎進行發(fā)明創(chuàng)造,從而加深學生對于通用技術的學習和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及創(chuàng)造能力,最終促使學生未來的進步和發(fā)展,為國家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1]。
(四)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特征
在通用技術教學過程中,其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到更多基礎課程中所了解不到的知識,以這些知識為基礎,以技術實踐為補充,促使學生實現全面綜合發(fā)展。另一方面,隨著課堂改革的持續(xù)推進,如今高中課堂的教學目標已經轉變?yōu)檫M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特征,促使學生個性化發(fā)展上。而通過通用技術則可以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個性潛能,促使學生能夠個性化發(fā)展的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起自信心,為學生的未來學習和發(fā)展打下基礎。
二、高中通用技術案例的精選與優(yōu)化
(一)案例選擇要結合學生的學情
所謂學情就是指學生的的多方面情況,其主要包括有著學生的年齡特征、現有這知識經驗、學習能力、學習風格等等。與其他學年段的學習相比較,高中學生已經有著一定的知識經驗基礎、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但相對于大學生來說,仍舊有著較大的差距。因此在進行實際高中通用技術案例選擇的時候,一定要結合本地區(qū)學生的學情,進而對所有案例進行精選工作[2]。
以《技術與設計2》第一單元結構與設計第一節(jié)《常見結構的認識》為例,該部分課程中說明了結構就是指事物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有序搭配和排列。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結構,并且結構將會決定事物存在的各方面性質,現如今比較常見的結構類型分為實體結構、框架結構、殼體結構三種。
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我校的學生大多都是來自于海南陵水黎族自治縣的孩子,其中有部分孩子是黎族,為能夠方便學生對于案例的學習和理解,本校在該節(jié)課程的實際教學過程中,以海南黎族的船型屋為例來進行實際課堂教學案例講解。通過本地的案例來進行講解,學生因文化習俗的關系,更加容易接受教學案例,也更容易對案例中的所涉及到的內容進行學習和理解,最終實現提升高中通用技術課堂教學實際效果,讓學生能夠關注黎族的傳統(tǒng)住房、感受黎族的傳統(tǒng)文化,并促使傳統(tǒng)黎族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
(二)案例的選擇要與課堂內容相關聯
對于教學案例的選擇,應能夠保證案例與課堂教學內容有著較高的關聯性與代表性。若是一個案例未能夠有效反應出課堂教學內容,那么通用技術課堂教學的根本教學目標便無法達成,即便教學案例極具趣味性,能夠良好的吸引學生的課堂學習注意力,那么仍舊是一個失敗的案例選擇。該部分內容雖然看似非常簡單,但卻是教師在進行案例精選過程中極易出現錯誤的環(huán)節(jié)[3]。以下將會結合海南黎族船型屋對通用技術案例教學進行分析說明。
教學內容:《技術與設計2》第一單元結構與設計第一節(jié)常見結構的認識
教學環(huán)節(jié):課程導入。
案例要求:通過一個課堂案例來引入本節(jié)的實際課堂教學內容,該案例要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深入學習和理解世界上常見的結構,并說明結構的實際作用。
案例選擇:該案例選擇來自于海南黎族的船型屋,該船型屋的骨架是框架結構,屋頂是殼體結構。當地人民喜歡圓拱形結構,只因海南省經常會遭受臺風的侵襲,而圓拱形結構可以有效增加房屋的臺風抵御能力。另外,船型屋整體還呈現出架空的結構,該種結構還有著防濕、防瘴、防雨的作用。
案例選擇的原因:之所以會選擇該案例作為通用技術的教學案例,主要還是因為教材上的教學案例雖然很好,但因其僅能夠結合其他地區(qū)(的學生)的實際學情,而不太適合本地區(qū)孩子的實際情況,不僅無法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而且還會加大學生的課堂認知難度,從而降低案例教學的實際效果。
教學設計:在實際教學設計過程中,需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出發(fā)點,結合現有的教材內容,巧妙的選擇素材,通過多媒體技術、信息技術等現代化教學工具,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教學情境,通過情境教學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將案例教學內容與教材中的學習內容相關聯。
教學效果:本案例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有著緊密關聯,通過教學情境的方式,不僅能夠良好的活躍課堂教學氛圍,還能夠讓學生明白結構的實際作用以及結構設計在事物設計制造過程中的重要地位。
(三)案例的選擇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
對于教學案例,教師應保證其能夠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關聯,簡單來說就是將學生身邊所發(fā)生的事物或者是最近所發(fā)生的社會熱點問題和新聞作為教學案例。該種案例選擇方式有著兩點好處:其一,由于案例來源于學生的實際生活,所以在進行案例實踐的時候,學生往往會認為該案例相關的知識與技術實踐更有著現實意義,能夠在實際生活中進行應用,從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4];其二,從建構主義的角度來看,學生們的實際學習過程就是知識建構的過程,若是學生們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所接觸到的知識與其原有的知識體系有著較強的關聯性,那么將會極大的降低學生的學習理解難度。該方面特點在案例選擇方面也同樣適用[5]。以船型屋為例。船型屋作為海南黎族所特有的房屋建筑形式,即便近些年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新型結構正在取代傳統(tǒng)的船型屋結構,但其仍舊與本校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更密切的相關性,學生對于該種形式的房屋的認識相比較其他類型的房屋也更多,學習難度也就更低。
(四)開發(fā)具有地方特色的案例
開發(fā)具有地方特色的案例是將教學案例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聯的進一步體現,該種形式也同樣可以進一步降低學生對于案例的學習理解難度。在進行有地方特色案例的設計的時候,教師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延伸拓展,然后對本地區(qū)的所有有著地方特色的案例進行深入發(fā)掘匯總,進而從中尋找出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聯的教學案例,用于通用技術的課堂教學將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6]。例如在進行《技術與設計2》第二單元流程與設計教學的時候,研究者對于案例設計,便是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身心發(fā)展特點與民族習俗特點,為學生們上了一節(jié)《剪紙設計》課。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研究者未拘泥于課本中的實際內容,而是選擇了海南三月三節(jié)為背景,讓學生以該背景進行實際剪紙設計活動。而三月三節(jié)作為海南省黎族人民最為盛大的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其本身便蘊含著剪紙的相關內容,學生對于剪紙和三月三節(jié)都會有著較多了解。將三月三節(jié)、剪紙與課程相結合以后,教師將無需在對諸多復雜內容進行講解,學生對于該方面內容的理解難度也將會得到降低。除此之外,在對具有地方特色的案例進行充分發(fā)掘利用的時候,學生還可以了解到本地區(qū)的歷史文化、民俗民風等方面內容,對本地區(qū)的民俗和文化進行有效的傳承。
三、總結
綜上所述,想要實現高中通用技術課程中對教學案例的精選,那么教師就需要在進行案例選擇的時候充分結合學生的學情、課堂的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生活、本地區(qū)的地方特色,然后以課堂教學內容為基礎,以學生的實際經驗為出發(fā)點,以現代化的教學工具為課堂教學補充,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最終多方面結合下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對于通用技術課程的興趣愛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同時,完成教學目標,實現對學生多方面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和鍛煉,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優(yōu)秀課堂教學設計集錦[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韓仲明.高中通用技術課程積極為實現新課程理念破冰[J]教育教學論壇,2012(7):93-94
[3]紹文東.海南黎族傳統(tǒng)村落、織錦和民謠文化的審美價值[J].新東方2009(10):31-40.
[4]胡鳳玲,學進,周艷.案例教學法在“管理學”課程中的應用.中國大學教學.2005(8)27-28.
[5]管少敏通用技術教學中案例的使用[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08(9):89-90
[6]何妮妮.對高中通用技術課程目標的理解[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5):37-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