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有自己的語言,苗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分湘西、黔東和川黔滇三大方言。為加強民族文化的保護和開發(fā)利用,促進民族文化傳承躍上一個新的臺階,我們對黔南州貴定縣四寨村苗族文化進行了普查。在普查過程中,我們對四寨村的苗族文化特色、民俗狀況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關鍵詞:四寨村;文化;習俗
一、 基本情況
四寨村是貴定縣傳統(tǒng)的苗族聚居村之一。位于貴定縣北部,距貴定縣城25公里。東與福泉市岔河鄉(xiāng)接壤,北與福泉市仙橋鄉(xiāng)毗鄰。總面積為37.7平方公里。全村轄9個自然寨,有13個村民組578戶共3041人,為苗族聚居村寨。
所謂四寨,是以當地苗族最先定居的大谷撒寨、甲耳溝寨、大坤主寨、大新寨等四個寨子而得名,與相鄰的福泉市三昌相對應?!叭奔锤H忻缱寰劬拥墓劝驼?、野雞坡寨、谷頂招寨等三個寨子。當地稱“四寨三昌”。
二、 生活習俗
四寨苗族是一個熱情好客的民族,人民雖然世世代代居住在偏僻山鄉(xiāng),但思想純樸。每當有親朋好友前來做客,他們便會殺雞宰鵝,把家中珍藏的美食拿出來招待客人,十分講究禮儀。
幼輩見長輩。凡是幼輩見了長輩,不管是男是女,是熟識還是初次相見,都必須說話誠懇,行為恭敬,笑臉相迎,并要用一定的尊敬詞語相稱。若是幼輩正在行走,見了老人或長輩,必須立定;若是幼輩正在坐著,長輩來了,應該立即起立讓座。眼睛要平視,雙手要放下。如遇到自己不相識的長輩,對方年齡比自己大一二十歲的,男的稱呼為“阿已(ɑ31i55叔叔)”,女的稱呼為“阿吳(ɑ31vu31阿姨)”。如年齡再大一點的,男的稱呼為“阿的(ɑ31ti31爺爺、老人家)”,女的稱呼為“阿蓮”(ɑ31奶奶)。稱呼完畢后,幼輩才能坐下或相辭而去。
平輩見平輩。凡是平輩相見,必須點頭招呼。若是相識的,要用固定稱謂相呼;如果不相識,男的可稱之為“阿里ɑ31ni55”(大哥)或“不裸ɑ31po55luo55”(青少年女性對老表哥或姐夫的稱呼),女的可稱之為“tɑ24阿大”(大姐)。雜禮。老人或長者與青年或幼輩一起走路時,青年人或幼輩必須讓老人或長輩走在前頭。老幼同桌吃飯時,上坐老人,下坐壯年,兩邊座位一般人都可就坐。老幼同在地樓上的火坑邊入座烤火敘談時,靠近中柱的那一方,習慣讓客人、長輩或老人坐。其他方面,隨意自由。
三、 文學與藝術
苗族人民在漫長而艱辛的發(fā)展歷程中,創(chuàng)造了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藝術,豐富了中華民族絢麗多彩的文化藝術寶庫,苗族民間歌舞,則是這寶庫中一顆閃亮的明珠。
苗族民間歌舞源遠流長,這與苗族人民的生活有著血緣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新鋪鄉(xiāng)的苗族生活在高山之巔,雖然生活條件很差,但苗鄉(xiāng)人民熱愛生活,他們用歌舞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表達他們愉悅的心情。由于生活在高山上,地域廣闊,環(huán)境空曠,因此女孩子們有著天生麗質的嗓音,歌聲悅耳動聽,沒經過聲樂培訓的嗓音聽起來也像百靈鳥的歌聲??梢赃@么說,她們只要在山頭放歌,就可以逗得山鳥應和。
苗族人民愛歌舞、善歌舞,離了歌舞難以生活,可見她們愛得十分虔誠,她們以能歌善舞為驕傲,也以不會歌舞為恥辱。四寨的苗族村寨,幾乎人人喜歡歌舞,他們僅僅依靠民間交流這根紐帶,老傳青、青傳少,一代一代傳承下來。
苗族的山歌內容有自古流傳下來的古老歌謠、有新式即興唱的;有男女愛情方面的,有敬酒的,還有辦喜事賀主人家的等。苗族同胞只要會唱山歌,他們都會編歌謠,像是信手拈來,他們看到什么都能編成歌謠來唱,真不愧古老傳說中的“蘆笙人間造,歌謠天上來”的說法。有這么首愛情歌:
前三十年有感情,后三十年哥死心。
只有情哥來求妹,哪有情妹來求人。
前三十年感情好,后三十年死了心。
只有情哥來求妹,哪有情妹來求哥。
黃泥舂墻圍大坡,情哥跟娘留念多。
情哥跟娘多留念,要想分離不奈何。
鵑子梁上說閑話,飛的飛來落的落。
飛沒飛來站沒站,手提明燈有人奪。
走到高山站一站,一眼兩望前層坡。
走到海邊望一望,一眼兩望鞋底腳。
如果情哥分離我,前三十年話砸我。
前三十年轉說話,一心不玩二心哥。
這兩首歌謠體現(xiàn)苗族的青年男女們談情說愛,第一首體現(xiàn)苗族女子從來不會主動去追求男子,要等男子來追求。第二首體現(xiàn)苗族女子對愛情的忠貞不二,一旦選中了意中人,將會長相廝守一輩子。
這些歌謠是苗族人民世代相傳的口頭文學,是苗族人民古往今來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內容豐富深刻,形象鮮明,值得我們?yōu)橹院馈?/p>
四、 體育
為增進鄰寨之間的友誼,增強同民族的體質,四寨苗族同胞們在農閑的時候喜歡開展一些體育活動,主要開展打籃球、拔河、掰手腕,附帶斗鳥、斗雞、斗牛、攆山、唱山歌等。他們活動時間一般農歷正月間和農歷六月二十四的苗“族會親節(jié)”這一天。打籃球是以一個寨子組為一隊,一般組建的都是男隊,拔河也是以寨子來組成男女各兩隊。掰手腕就不分寨子了,抓鬮找對家實行淘汰制形式。他們開展的這些體育活動是群眾自行集資,自娛自樂的形式,設置的獎項最高不超過1500元最低不低于100元,政府補貼一部分。
五、 建筑
房屋狀況,普遍是農戶自建民房,建筑類型舊房以土坯房、竹木結構,茅草屋頂為主,后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住房已改建為磚木結構,磚混房了。沒有什么明顯的特征,還有相當部分簡易房。農房朝向不一致,色調風格不統(tǒng)一,住房結構大致如下:
正屋大體上是三開間一幢,較富裕者則五開間為一幢。大門開在中間一間的二柱之間,成“凹”字形。大門之內為堂屋,左右兩開間又各隔成兩間。右邊里邊的小間,是主人夫婦臥室,外間安火塘(意即火邊,烤火的房間),左邊一間的房間為兒女住房。廁所、豬牛圈設在正房之側。有條件的人家還在正房前側左右兩邊設偏廈。偏廈之上住人,其下一邊安谷倉,一邊安廁所及豬牛圈。
正屋的房頂用青瓦片覆蓋,脊上用石灰水泥混合筑成一條銀白色的脊梁,兩頭的脊梁呈龍頭型高高翹起,取“騰龍”之意。脊梁中間澆筑成一朵紫荊花瓣形狀,顯示美觀。屋檐涂成青綠色花紋的六條長廊,四角仍向上。
參考文獻:
[1]伍新福.苗族文化史[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
陳文靜,貴州省都勻市,黔南州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