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勝清
(重慶南華中學 重慶 401120)
當代教育理念提出了學生應做為課堂主體,那么如何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真正的發(fā)揮,作為初中化學教師,在課堂上實施生活化教學,將課堂學習中所學知識與生活實例相結合,理論知識生活化,會讓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更加的全面和深入,甚至能夠舉一反三。
教師作為傳統(tǒng)教學中的中心,為學生源源不斷地灌輸知識,學生也只是被動地接受理論,這種枯燥的講述,會讓學生感覺這門學科沒有任何吸引人的地方,導致課堂效率得不到有效提高。
初中化學是一門與從生活中來,回到生活中去生活的學科,采用生活化教學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相當重要,但很多老師在上課時往往忽略了實踐的重要性,有的雖然也采取了一些生活化教學手段,但卻不能與教材知識相結合,與學生所學內(nèi)容不相符,使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產(chǎn)生錯誤的理解。
2.1 為學生構建情境教學課堂。學生在九年級才初次學習這一學科,對于很多抽象的知識難以理解,教師在課堂中如果能參照學生的學習情況,充分與教學材料相結合,恰當?shù)囊肷畎咐湍苡行Ь徑饣瘜W理論知識的抽象性,教師在選擇生活案例時,通過學生在生活中遇見的化學現(xiàn)象創(chuàng)造學習情境,能大大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好奇心,從而積極主動的配合老師完成教學內(nèi)容。
例如在學習“酸和堿的中和反應”我們可以從早餐為什么最好食用雞蛋、豆?jié){,隔一段時間再和牛奶、可以從松花皮蛋為什么要用醋拌?被蚊蟲叮咬為什么可以用肥皂水來緩解疼痛?從洗頭時為什么要先洗發(fā)后護發(fā)等生活常識來引出了所學內(nèi)容,增加課堂趣味性的同時,在課堂學習中實現(xiàn)對酸堿中和反應概念的本質理解,提高課堂效率。
2.2 教學內(nèi)容生活化。教師在化學課堂教學中通過化學知識生活化處理,將化學理論知識生動的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完成對抽象知識的具體化,培養(yǎng)學生考慮問題的能力,加深學生的直觀感知,讓學生充分意識到化學其實就是來源于生活,讓他們領略化學的魅力。
比如在學習氧氣的化學性質和用途時,可以引出生活中水果氧化的案例:香蕉還有蘋果在空氣中暴露一段時間以后會變色,其原因是什么呢?通過教師的舉例,學生就會思考:是呀,香蕉和蘋果為什么會在空氣中變色呢?一下就可以拉近生活與課堂的距離。
2.3 其他教學模式與生活化教學相結合。隨著教學的不斷深入彌補了傳統(tǒng)課堂忽略學生作為主體的缺陷,教師可以用多種教學模式與生活化教學相結合。在課堂學習中,教師可以為利用平板電腦、展示臺、手機等等網(wǎng)絡設備為學生展示生活中常見的化學反應,幫助學生理解理論知識,這樣可以使學生能夠更為直觀地了解化學知識,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2.4 開展生活化實驗、課外實踐。化學具有很強的實驗性,學生掌握化學知識不光要靠學習理論知識,更要通過實驗、課外探究,使學生對知識的運用游刃有余。
在化學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將一個演示實驗進行分解,讓學生自己去設計實驗方案,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材料,替代教材中該實驗所用的儀器和藥品完成整個實驗,然后再讓同學之間進行交流,總結自己設計實驗方案的優(yōu)缺點,思考如何進行改進,這樣會讓學生對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和進一步深化。
例如:在學生學習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時,老師將實驗原理和實驗裝置講完之后,可以引導學生在保證實驗要求的前提下自己動手設計實驗,選擇生活中的雞蛋殼,食醋作為反應物,用塑料瓶和吸管作為裝置完成整個實驗;在講到水的凈化時,可以讓學生參照教材選擇塑料瓶、吸管、河沙、木炭、棉花和紗布等材料制成一個簡易的凈水器完成,讓學生理解凈水的原理。
同時,初中化學課本中存在大量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實踐問題,課外實踐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布置假期作業(yè)任務,讓學生對生活中的化學反應進行探究,鼓勵引導學生將課堂中學習的知識引用到生活中,從動腦上升到學會動手,促進學生綜合學習。
例如:在講解鐵生銹的實驗原理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自己去動手做鐵生銹的實驗,也可以讓他們?nèi)ナ占P的鐵制品,從而自己進行總結,加深對鐵生銹原理的理解,以后在生活中會利用這個原理去解決生銹的實際問題。
總之,把枯燥、難以理解的理論知識具體化,并學以致用,通過生活化情境和教學內(nèi)容以及與其他教學方式結合等應用,引導學生學習掌握理論知識,真正落實教育即生活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