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恒·馬木爾汗
(新疆阿勒泰福海縣初級中學 新疆 阿勒泰 836400)
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在化學教學中更加重視培養(yǎng)學生綜合應用能力,重視培養(yǎng)學生利用已經學習過的化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不斷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問題是產生思考的前提,有了問題意識才能明確學習內容的核心,有了問題意識才能為學生化學思維指明方向,有了問題意識才能鼓勵學生主動探究化學知識,提高探究能力,從而鍛煉學生化學邏輯思維,為學生以后高層次化學學習夯實基礎。
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普遍都是非常嚴肅的形象,更加重視培養(yǎng)學生化學解題能力,重視提高學生化學成績。在課堂上學生主要聽教師講課,很少發(fā)表自己對于知識點的看法和意見,這樣的方式,無法鍛煉學生問題意識,抑制學生想要提問的想法。為了更好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鍛煉學生化學邏輯思維,教師首先應為學生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課堂的主人,感覺人格獨立和思想自由,知道自己有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權利。當學生提出問題時要鼓勵和認可學生,給學生發(fā)言的機會,學會保護和發(fā)展學生的好奇心,當學生提問“這是什么”和“為什么”等一系列問題的時候教室不要一下子否決學生的問題想法,不要壓抑學生的思維,對于恥笑別人提出問題的行為的學生也要及時給予批評和制止。細心挖掘學生思維碰撞的小火花,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有耐心和細心,正面的回答問題。不要因為學生的某些問題很淺顯而顯得不耐煩,置之不理。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為了提高化學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教師應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探究,鍛煉學生化學邏輯思維,允許學生提出質疑,通過化學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和發(fā)現(xiàn)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實驗現(xiàn)象產生思考,激發(fā)學生化學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想問。比如在學習《金屬的化學性質》一課時,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做化學試驗,讓學生觀察,在常溫狀態(tài)下鎂和鋁的氧氣反應,以及在高溫狀態(tài)下鐵和銅的氧氣反應,在實驗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的現(xiàn)象,引導學生對實驗的過程產生問題,為什么鎂和鋁在常溫狀態(tài)下與氧氣反應產生如此活躍的現(xiàn)象?二鐵和銅即使在高溫的狀態(tài)下也沒有如此劇烈的反應,而且顏色發(fā)生變化。
很多情況下教師會發(fā)現(xiàn),當教師完成授課內容時學生沒有任何問題提出來,這時不代表學生沒有問題,而是學生缺乏問題意識,不知道從哪個角度思考能產生問題,不會提問,這時教師應結合學生對于知識點的認知情況以及化學基礎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關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化學教學內容中存在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引導學生學會提問的方法,讓學生會問。比如在學習《溶質的濃度》一課時,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教師提前準備倆顆生銹的鐵釘,分別放到兩個不同濃度的酸質溶液中,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引導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發(fā)出提問,為什么鐵釘在不同濃度的酸質溶液中會有不同的反應?在A溶液中氣泡產生的速率較快,在B溶液中氣泡產生的速率緩慢。引導學生細致思考溶液的濃度這一概念,增強理解,然后教師再開展教學內容,為學生解答疑惑。
化學是一門產生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學科,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化學知識之后,教師應鼓勵學生帶著已經學習過的化學知識,帶著疑問走出教室,到日常生活中,利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鼓勵學生探索更多的未知世界,始終保持問題意識,有問題要提出問題,想盡辦法解答自己的問題,再將問題與答案應用到社會生活中,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比如如何治理水污染,如何防治白色污染、防止酸雨的形成等等。
綜上所述,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響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培養(yǎng)學生探究意識,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為學生明確教學目標,設計相關問題,為學生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組織小組合作探究,鍛煉學生化學邏輯思維,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相關教學情境,通過以上方式讓學生從傳統(tǒng)課堂中一言不發(fā),跟著教師的思維思考,變成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敢于提問,學會提問的方法,讓學生想問、會問。最后引導學生帶著疑問走出教室,將知識遷移到日常生活中,探索未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