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獻峰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與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在平日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但部分教師受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過程中,習慣性延續(xù)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沒有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與空間進行學習,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難以在實驗學習當中得到發(fā)展。因此,初中生物教師應以核心素養(yǎng)作為切入點,通過實驗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提高學生自身實踐能力及生物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生物核心素養(yǎng);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4-081-1
生物教材與舊教材相比,最大的特點是幾乎每節(jié)課都增加了實驗探究內(nèi)容,新教材新理念倡導探究性學習力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逐步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等。盡管增加的實驗探究內(nèi)容給課堂注人了生機和活力,但給我們廣大生物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改革實驗教學方法迫在眉捷,筆者通過三年的新教材實踐嘗試探索出一套較為適合新教材實驗教學的方法,一供同仁商榷。
一、改分散技能訓練為集中訓練
做好探究性實驗的條件之一是學生要有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尤其對剛進入初中學習的七年級學生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如顯微鏡的使用,臨時切片的制作,一些常用儀器的使用和辨認等,為了使學生初步掌握這些實驗基本操作我結合課文實驗一般至少用兩到三周時間,反復訓練,力求使學生人人會用,會制作、會使用常用實驗儀器,以及初步掌握使用注意的事項等,同時,我還特別注意了開始演示實驗的規(guī)范性,以及熟練準確操作技巧、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等。對學生的潛移默化和熏陶作用,使學生初步認識并形成細致的觀察習慣和科學思維頭腦,為今后學生更好做探究性實驗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改演示實驗為分組實驗
演示實驗置學生被動地觀察地位,他們心中“躍躍欲試”雙手不得“一試”,學習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壓抑,動手能力得不到充分培養(yǎng)。改演示實驗為師生雙邊活動的分組實驗,可克服此弊端,同時還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四動”(動眼、動口、動手、動腦)能力。結合我校儀器設備實際情況,在平時教學中有選擇地把許多演示實驗改為分組實驗。如植物《呼吸作用》一節(jié)中的三個演示實驗(種子萌發(fā)過程中釋放出能量,種子萌發(fā)過程中放出二氧化碳,種子萌發(fā)過程中需要氧)?!断臀铡芬还?jié)中的“膽汁對脂肪的消化”等,通過改為分組實驗深深的感受到學生的興趣濃,學生個個都能參與實驗,動手操作,使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得到較好的訓練,課堂效果較好。
三、改課內(nèi)實驗為課外實驗
新教材的內(nèi)容一般具有開放性、整合性、綜合性等特點,有些實驗,受季節(jié)限制,一些材料一時上課找不到,結合當?shù)貙嶋H可拓展到課外,我在這方面做了一點嘗試,收到了一定效果,如講到桃花的結構,識別雄蕊、雌蕊、花冠等,這一內(nèi)容教材安排的在冬季而未在春季,可留給學生在課外完成,待春天來臨時,讓學生采摘桃花,仔細觀察,做好記錄,分析識別,得出結論。還有如講到“魚”的形態(tài)結構時,要求學生在家中養(yǎng)魚,以觀察魚的運動、呼吸、食性以及對外刺激的反應等現(xiàn)象,并做好記錄、結論分析等,使學生不僅獲得感性認識,而且掌握了實驗的基本方法和科學的分析思維能力。還有些實驗需要較長時間,若放在課堂上,組織不好會影響教學效果,改為課外實驗,可減輕學生學習壓力,更好的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如用顯微鏡觀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區(qū)別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的實驗,“測量胸圍差”實驗,急救常識(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實驗等,組織學生在課外分組完成觀察、測量、操作,并做好具體記錄,寫出實驗報告,分析得出實驗結論,通過實踐,學生興趣很濃,大部分學生提前完成了任務。
四、改難以操作實驗為信息技術虛擬實驗
信息技術的使用,給我們課改注入了活力,尤其在實驗教學方面,有些可用信息技術虛擬實驗代替,使難度較大或設備不足等實驗變成信息技術虛擬實驗,使學生獲得感性材料,便以學生進一步觀察理解其生物結構、層次、及運動等,如《根對水分的吸收》,有關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演示實驗,若想讓實驗現(xiàn)象十分清楚展顯出來,讓每個學生都能觀察到,這是很難做到的,如果課前讓學生先對此實驗進行簡單地操作,再用多媒體以動畫形式將過程和現(xiàn)象全部展示出來,進而分析實驗結果,得出蘿卜條失水和吸水的道理,從而提高微觀現(xiàn)象的可見度。還有七年級下冊“觀察人體血液循環(huán)路線”,若組織學生去看書上的模式圖,學生很難理解,若采用信息技術虛擬實驗,血液流動現(xiàn)象明顯,直觀形象,學生感性印象很深。諸如此類還有很多。如:呼吸運動,學生做吸氣動作和呼氣動作時有些現(xiàn)象感受不是很清楚,大部分學生很難掌握,若借助于多媒體教學可使學生對呼吸運動理解的更為透徹。
總之,筆者通過三年實踐嘗試,努力改進實驗方法,可較好的體現(xiàn)新理念,能使學生廣泛的參與課堂,課堂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參考文獻]
[1]唐麗娟.基于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初中生物探究性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學生物學,2018(3).
[2]陳春紅.核心素養(yǎng)下的生物實驗教學[J].求知導刊,2017(29).
[3]徐勇.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探析[J].中學生物教學,2016(20).
(作者單位:甘肅省合水縣樂蟠初中,甘肅 合水 74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