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人生中,時時刻刻都面臨著選擇,這些選擇可以很小,小到今天穿什么衣服、吃什么午飯,這些選擇也可以很大,大到足以改變一個人未來的命運。
日后威名赫赫的晉文公回首往事時,一定不會忘記他人生中至關(guān)重要的一個選擇:要不要離開齊國?
重耳想要留下,他做出了常人最可能做出也最容易理解的選擇。畢竟四處漂泊的日子并不好過,為什么要放棄來之不易的安逸生活,重新踏上顛沛流離的逃亡之路呢?
妻子姜氏替夫君選擇離開,因為在她看來,作為一國公子,應(yīng)該以更大的志業(yè)為重,也應(yīng)該對追隨自己的臣子負(fù)責(zé)。假如只顧著自己享樂,而不試著回國開創(chuàng)一番事業(yè),那么他要拿什么去回報這些忠誠的臣子呢?
最終,姜氏和臣子們“幫助”重耳做了選擇,爛醉如泥的重耳被裝進(jìn)離開齊國的車子,在黑夜中再次駛向了晦暗不清的未來。
和我們喜歡看的偉大冒險一樣,重耳的公子流浪記最終收獲了一個看起來很美好的結(jié)局。就像在《霍比特人》中,在甘道夫的慫恿下,膽小懦弱的矮人比爾博離開舒適的矮人洞穴踏上了遠(yuǎn)征之路,成為獲得魔戒的勇士;就像在《西游記》中,初心各異的師徒終于克服重重誘惑與險阻,不懼西天遙遙萬里,取回真經(jīng)。選擇離開安樂窩的重耳,也終于抵達(dá)了屬于自己的光明未來,成了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位春秋霸主。
假如重耳在離開齊國后,最終沒能成功返回晉國,更沒當(dāng)上國君、霸主,那么他的選擇是否就是錯誤的?換作是你,你會做出怎樣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