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輝 喻敬東
湖北省直屬機關醫(yī)院外科,湖北武漢 430071
痔屬于肛腸常見疾病,目前關于發(fā)病機制尚未統(tǒng)一,存在兩種說法,即肛墊下移學說和靜脈曲張學說,為了有效控制疾病,目前常選用手術、射頻、微波、紅外線、冷凍、膠圈套扎、絲線結扎、枯痔釘、注射、藥物等方式進行治療,其中以套扎術最為常用,且效果明顯,但此類方式操作復雜、成本高耗費大,且需進行局部麻醉,容易引起較多并發(fā)癥[1-3]。而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技術的進步和改進,自動彈力線痔瘡套扎器開始廣泛用于臨床,其操作簡便、實用、成本低等優(yōu)勢,從而達到自動化優(yōu)勢,且耗時較短,可給后續(xù)治療帶來極大便利,但近年來,有學者認為通過聯(lián)合超聲刀手術,能夠減少出血量,減輕周圍組織創(chuàng)傷性,提高治療安全性[4-5]。而本文旨在探索不同治療方式在混合痔患者中的價值性,現(xiàn)報道如下。
該課題獲湖北省中醫(yī)院省直分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和患者的知情同意,并于術前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本次試驗人員為混合痔患者100例,采用抽簽隨機化分組方式,各50例(分兩組),人員均在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入選標準:(1)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脫出、排便時出血等癥狀;(2)患者經(jīng)病史、癥狀、影像學分析,確診為混合痔;(3)患者均存在手術適應癥。觀察組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齡(43.9±3.2)歲,平均病程(6.85±1.72)年,疾病分期:14例為Ⅲ期,21例為Ⅱ期,15例為Ⅰ期。對照組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齡(43.3±3.5)歲,平均病程(6.96±1.54)年,疾病分期:12例為Ⅲ期,22例為Ⅱ期,16例為Ⅰ期。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混合痔外剝內扎術治療,首先對患者進行心電圖、凝血功能、肝腎功能、便常規(guī)、尿常規(guī)、血常規(guī)等各項檢查,完成腸道清潔工作后,可進行骶骨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將體位改變?yōu)檎鄣段?,對于年齡較大者,還需首選截石位,暴露痔核,沿著痔核邊緣行V切口,并將皮膚切開,剝離皮下靜脈從齒狀線上部,采取彎鉗對于內痔的基底部進行鉗夾,并予以縫合結扎,分別處理較大的痔核及瘺管雙側的痔核[6-7]。
觀察組采用自動彈力線痔瘡套扎器聯(lián)合超聲刀手術治療,本次使用的超聲刀選用美國強生公司提供的UHS GEN300型號,在完成麻醉和常規(guī)自動彈力線痔瘡套扎器治療后,還需使用剪刀型超聲止血刀頭進行電凝止血,且保證超聲刀的震蕩空間,注意創(chuàng)面的形態(tài),促使組織凝固切割時間充足,同時痔核間需保留皮橋和黏膜橋,對于存在創(chuàng)面出血點患者,還需在切口兩側進行鎖邊縫合(使用可吸收線),從而促進愈合時間,縮小創(chuàng)面,對于內痔明顯患者,還需運用膠圈套扎治療,同時還需多次扣動套扎器的負壓扳機,直至痔核完全吸入引頭內,持續(xù)性產生負壓,且對于無明顯出血點患者,還需在肛內留置排氣管[8-9]。
對比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橡皮圈脫落時間、疼痛指數(shù)、總有效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臨床療效:顯效,患者痔核完全消失,且疼痛、脫出、便血等癥狀完全消失;有效,患者痔核明顯縮小,且各項癥狀均呈恢復趨勢;無效,患者病情無任何癥狀改善,甚至呈惡化趨勢[10]。疼痛指數(shù)評估:Ⅲ級,患者疼痛感較為明顯、嚴重,通過口服止痛藥治療無明顯作用性,需進行肌肉注射緩解,且嚴重影響睡眠質量;Ⅱ級,患者通過口服止痛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且存在明顯肛門下墜感,疼痛感較重,且存在輕度影響睡眠質量;Ⅰ級,患者對睡眠質量不造成影響性,且無需使用止痛藥制藥,可通過分散注意力,緩解疼痛感,疼痛感不明顯;0級,患者無下墜感、無明顯疼痛感[11]。
應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總有效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采用χ2檢驗,采用[n(%)]表示,疼痛指數(shù)采用秩和檢驗,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橡皮圈脫落時間、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采用t檢驗,采用(±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橡皮圈脫落時間、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手術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觀察組疼痛指數(shù)0級率高于對照組,Ⅱ級、Ⅲ級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觀察組患者實施自動彈力線痔瘡套扎器聯(lián)合超聲刀手術后,能夠提高總有效率(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效果比較
表2 兩組的疼痛指數(shù)比較[n(%)]
表3 兩組的總有效率比較[n(%)]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感染率、尿潴留率、肛門水腫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安全性比較[n(%)]
痔瘡包括混合痔、外痔、內痔等,又稱之為痔疾、痔核、痔瘡,屬于一種慢性疾病,主要特征為肛門黏膜的靜脈叢、肛門直腸底部發(fā)生曲張,且呈現(xiàn)為一個或多個柔軟靜脈團[12-14]。早期常運用自動彈力線痔瘡套扎器治療,其屬于新型治療方式,能夠阻斷直腸末端動靜脈的終末吻合支,順利切除直腸黏膜脫垂帶,從而有效阻斷、消除痔瘡發(fā)生根源,同時還能夠減輕、消除痔癥狀,保留肛墊結構,但整體療效性不佳。
分析混合痔臨床特點后,我院選用了自動彈力線痔瘡套扎器聯(lián)合超聲刀手術,主要優(yōu)勢在于:(1)超聲刀能夠保證視野清晰,層次分離清楚,且刀頭能夠旋轉360°,能夠避免盲區(qū),了解各個血管、組織的分布,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15];(2)超聲刀手術能夠準確分割各類組織,且刀頭通過接觸組織,能夠對組織進行水分汽化,促使組織蛋白與刀頭接觸,對血管進行進一步凝閉,減少術中出血量,利于縮短手術時間,節(jié)省縫扎止血時間[16];(3)通過聯(lián)合性治療能夠降低混合痔術后水腫的發(fā)生率,減輕疼痛感,無結扎線刺激,減輕對周圍正常組織的損傷性,順利分離組織,從而縮短手術時間,降低手術風險性,減少器械更換的耗時性[17-18];(4)聯(lián)合治療更能夠符合肛墊下移學說和靜脈曲張原理的理論基礎[19-20]。分析本次試驗,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總有效率、疼痛指數(shù)0級率高于對照組(P<0.05),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P<0.05),橡皮圈脫落時間、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手術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由此說明,自動彈力線痔瘡套扎器聯(lián)合超聲刀手術能夠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順利保留肛門功能,保留肛墊解剖結構的完整性,且不破壞肛管直腸的正常結構,同時還能夠減輕局部炎癥反應,達到明顯止血功效。
總而言之,自動彈力線痔瘡套扎器聯(lián)合超聲刀手術具有操作簡單、安全性高、療效性高、作用性強等優(yōu)勢,用于混合痔患者中,能夠降低手術風險性,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緩解機體疼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