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婆婆有兩兒一女。過年前,兒女們計劃帶她去海南游玩。但還未實行,兒女們就因為旅行路線問題發(fā)生了爭吵。吳婆婆既難過又擔心。旅游本是件開心事,怎么還沒出門就吵得不可開交了?那真要出門了,七八天大家都在一起,豈不要吵得天翻地覆了嗎?
現(xiàn)代社會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人們之所以在旅行中容易發(fā)生爭吵,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因為生活重心的轉(zhuǎn)移。人們的生活重心往往在工作及衣食方面,即使是同住的人相處時間也很有限。而在旅行時,人們往往更注重自身的感受,此時可能會表現(xiàn)得比較自我,也就更容易與人發(fā)生矛盾。有時一件平時可以忍受的小事,在旅行途中卻會成為爭吵的導火線。
另一方面,旅行是一個令人期待的計劃,成員們對于旅行往往都有自己的期待。但是一次旅行很難滿足所有成員的要求和期待,此時往往需要犧牲一部分人的愿望。而那些期許沒有得到滿足的人,從內(nèi)心深處覺得自己“吃虧”了,也就容易因為心里不平衡而發(fā)生爭吵。
如果冷靜下來理性地看待,你就會了解,由于旅途線路不滿意或在旅途中出現(xiàn)的爭吵與平時生活中的爭吵大有不同。此類爭吵往往沒有是非對錯,僅僅是因為個人的喜好或性格不同所致。既然沒有對錯,爭吵也就不會有結(jié)果,反而容易沒完沒了,將這種負面情緒擴散。如此看來,旅途中的爭吵很不值得。換句話說,親人之間根本不必為此爭吵。一旦不幸在旅途中發(fā)生爭吵時,家庭成員中最權威的某個或幾個人也應立即制止,先隔離開雙方,隨后讓核心成員商量解決辦法,或等爭吵雙方冷靜后商討。
此外,老人們在出游前也要做好心理準備:無論是跟團游還是家庭游,出門在外免不了會遇到性格不合或生活理念不同的人,因此要多一些包容與忍讓,減少矛盾與爭吵。
最后,在出行前,我們一定要認清自己的出行目的。有些出游的主要目的是維系親情、陪伴老人,風景對于這類出游反而是次要的。因此如果子女們?yōu)榱寺眯芯€路與老人發(fā)生爭吵,其實已經(jīng)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