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艷
【摘 要】本實驗選用彝藥白草莓萃取5個有效部位進行幽門螺旋桿菌的體外抗菌實驗,測定各部位的最小抑菌濃度(MIC),結(jié)果石油醚部的MIC為281.25?g.ml-1,二氯甲烷部的MIC為1125?g.ml-1,乙酸乙酯部的MIC為35.16?g.ml-1,正丁醇部的MIC為562.5?g.ml-1,水層的MIC為17.5?g.ml-1,對照藥克拉霉素的MIC為0.0075?g.ml-1,其中水層的抗菌活性最強,驗證了白草莓用于治療慢性胃炎的民間驗方的科學(xué)性。
【關(guān)鍵詞】白草莓;慢性胃炎;有效部位;抗菌
【中圖分類號】R2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6--02
白草莓為薔薇科草莓屬Fragaria植物黃毛草莓的干燥全草,白草莓(云南中草藥選),異名白泡兒、白蒲草、白地莓等,又名:銹毛草莓(秦嶺植物志)[1]。多年生草本,粗壯,密集成叢,高5-25cm,莖密被黃棕色柔毛,幾與葉等長。藥味甘、苦,性涼。主治肺熱咳喘,解毒消腫,百日咳,口舌生瘡,痢疾,小便淋痛,蛇毒咬傷,骨折損傷[2-3]?!对颇现胁菟帯酚涊d主治口腔潰瘍,血尿,尿路感染,腰椎結(jié)核,骨折。其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資源豐富,但目前對其藥效研究較少,但為民間驗方常用藥。本文根據(jù)民間用其治療頑固性慢性胃痛立題,慢性胃炎為臨床常見疾病及多發(fā)疾病,臨床表現(xiàn)癥狀較多表現(xiàn)為上腹部疼痛或飽脹、惡心、噯氣等,隨著病情的發(fā)展會發(fā)生上皮分化致腺體萎縮,進而發(fā)展成胃癌。選取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菌幽門螺旋桿菌做體外抗菌實驗,確定藥材不同有效部位的最小抑菌濃度,為今后用民族藥預(yù)防、治療慢性胃炎提供有力依據(jù)。
1 實驗材料及儀器
1.1 材料
1.1.1 藥材 采自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區(qū),經(jīng)中國科學(xué)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鑒定為薔薇科草莓屬(Fragaria)植物黃毛草莓的全草。
1.1.2 菌種 幽門螺旋桿菌(H.pylori)標準菌株ATCC11637,由云南省楚雄州藥檢所微生物實驗室提供。
1.1.3 培養(yǎng)基及培養(yǎng)條件 選用腦心浸液肉湯(BHI)培養(yǎng)基,美國Sigma公司,加入10%的無菌脫纖維兔血,加入聯(lián)合抗生素Timp 5mg/L,萬古霉素5mg/L,兩性霉素2mg/L,制成選擇性血試管備用。菌株經(jīng)過活化、接種后,將試管置于含5% CO2 37℃條件培養(yǎng)3—5天,選擇陽性者用于實驗。
1.2 樣品提取 白草莓藥材5kg用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混合得2500ml為總提物,用極性從小到大的5種溶劑順序萃取,得有機溶劑部分和水層部分,后者再用其2倍量的有機溶劑萃取兩次,即得石油醚萃取部(30.075g)、二氯甲烷萃部(109.342g)、乙酸乙酯萃部(126.032g)、正丁醇萃取部(155,320g)、剩余水層(184.721g)、對照藥品為克拉霉素(幽門螺旋桿菌的特效藥)。
2 試驗方法
2.1 樣品稀釋方法 采用二倍稀釋法[6-8]:取無菌試管11支,每支加BHT培養(yǎng)基2ml,第1管加入抗菌藥2ml,從第1支管取2ml至第2管,混勻。依次取至第9管,第9管取2ml棄去。第10管不加抗菌藥為陽性對照管,第11支管加受試藥不菌液為陰性對照管,混勻后去2ml棄去,1—10管加100 ?L菌液。菌液用0.5號麥氏比濁管比濁,將其濃度調(diào)至4×105—5×105 cfu.ml-1之間。第1管至第9管中的藥物終濃度由高到低為:3000、1500、750、375、187.5、93.75、46.88、23.44、11.72 ?g.ml-1,克林霉素濃度由高向低依次為0.64、0.32、0.16、0.08、0.04、0.02、0.01、0.005、0.0025 ?g.ml-1。
2.2 試驗結(jié)果觀察標準 幽門螺旋桿菌接種后置于37℃,5% CO2 條件頂微需氧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3—5天,讀取MIC值,以無菌生長的試管中所含藥物最低濃度為藥物對該菌的最低抑菌濃度。
3 結(jié)果
4 討論
本實驗提取彝族藥白草莓經(jīng)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水層萃取所得的不同有效部位進行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菌幽門螺旋桿菌的體外抗菌研究,選用克拉霉素為對照抗菌藥。結(jié)果顯示白草莓石油醚萃取物對致病菌的MIC均數(shù)為281.25 ?g.ml-1、二氯甲烷的MIC均數(shù)為1125 ?g.ml-1、乙酸乙酯的MIC均數(shù)為35.16 ?g.ml-1、正丁醇的MIC均數(shù)為562.5 ?g.ml-1 、水層的MIC均數(shù)為17.5 ?g.ml-1,克拉霉素的MIC均數(shù)為0.0075 ?g.ml-1。其中白草莓水層的抗菌活性最強,其次是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效果也較好。本實驗結(jié)果為今后于民族藥中篩選出治療慢性胃炎特效藥提供有力依據(jù),同時也證明本實驗選用的彝藥白草莓在民間長期用于預(yù)防、治療慢性胃炎是科學(xué)的、合理的。
參考文獻
王麗,李學(xué)芳.白草莓的生藥學(xué)研究[J].云南中醫(yī)學(xué)院學(xué)報,2011,34(5):11-14.
江紀武,靳朝東.藥用植物詞典[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2005:335.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第4卷)[M].上海:上??萍汲霭嫔纾?999: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