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麗芳
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是學校教育計劃和其他各項管理的實施者,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以及學習習慣、勞動習慣和文明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使這種作用發(fā)揮的更充分呢?我大致總結(jié)如下:
一、帶著“思考”去管班
班主任,官不大,事不少。早上查早操,晚上查宿舍,中間還得上課、坐班,有時還要查上課的情況,真可謂“兩眼一睜,忙到熄燈”。的確,很辛苦,很累??扇绾问刮覀儾榈牟荒敲葱量嗄兀磕蔷偷孟胫?,巧著干。即:帶著“思考”去管班。當問題出現(xiàn)的時候,我們想原因,找根源,抓關(guān)鍵,于無聲無息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思考”,任何時候都要思考。剛開始接一個班的時候就得思考,思考我們該用什么樣的方法,什么樣的思想,什么樣的理念去管班。管到什么程度,達到什么效果,起到什么作用,要有自己的打算,要有自己的計劃,做到心中有數(shù);教育學生的時候,我們也要思考,要沉著,要冷靜,想我們該如何教育,分幾兒步來教育,教育到什么地步,達到什么目的,有什么效果。我們不能一刀切,一棒子把學生打死。我們也可不能通過簡單的一次檢查,一次批評,一次家長做保證,就把這個學生完全改變過來,而是要通過很多次耐心、細致的教育,一步一個腳印,使學生慢慢有所改變,有所進步。想著干,是要巧著干,而不是急著干;想著干,是要有計劃的去干,而不是盲目的去干;帶著“思考”去干,我們才會有更多收獲。
二、帶著“德”去管班
這里的“德”不是指老師的“德”,而是指學生思想道德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德育是學校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人的一切行為,無論其對錯、美丑、高雅還是卑劣,都是通過主題的認識和選擇而付出實踐的!因此,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水平直接影響著他的行為,影響著一個班的班風。所以,我們要抓學生思想道德素質(zhì)的培養(yǎng)。
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不能只是簡單的說教,即:“我們要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團結(jié)同學……”最好是發(fā)揮各種教育渠道的作用,比如,找一個恰當?shù)臅r機,開一堂班會,經(jīng)常組織學生開展讀好書、唱好歌、看優(yōu)秀影片、講故事和收集名言句等活動,這樣,我們就會看到學生在成長,在進步,我們也就會有更多的期待。
三、做好及時提醒,及時總結(jié)
提醒指的是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他們有做的不好或不對的地方,及時說明,及時糾正。這就需要我們班主任老師平時不斷的積累經(jīng)驗,不斷的總結(jié),要勤觀察,勤發(fā)現(xiàn),及時更正學生的小毛病,小錯誤,使學生以后的路更好走。
總結(jié)指的是學校的每次活動之后,例如:軍訓、歌詠比賽,還有每次考試之后,我們都要進行總結(jié)??偨Y(jié)時,首先指出整個班級的優(yōu)點和閃光點;其次,表揚個別同學的努力和進步;最后,指出問題和提出要求。這樣,學生就會有任務、有目標、有方向、有動力。
四、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質(zhì)
帶好一個班,對班主任素質(zhì)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例如:樹立威信;威信的樹立不是靠打,也不是靠罵,而是要求我們說話算話,說到做到,言行一致。即有布置,有安排,就要有檢查,有總結(jié),做到有始有終,言而有信。不要輕易給學生許諾,一旦許下,必須想辦法實現(xiàn)。我們?nèi)暨@樣做,就會給學生樹立榜樣,教會他們每干一件事,不能半途而廢,要有頭有尾。這樣,我們在學生心中就樹立了成信,自身也就有了一種氣勢,一種駕馭一個班,掌控一個班的氣勢,當然,我們也就可以做到有張有弛,游刃有余。
加強學習。《大學》中有這樣一句話:“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币馑际钦f我們要不斷學習,這樣才能誠意、止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治國、平天下,我們談不上,但管理班級,我們也要學習。
五、走進學生的心靈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別讓任何一次心靈振蕩不知不覺從您身邊掠過,要成為學生雪中送炭的幫助者,心靈創(chuàng)傷的醫(yī)治者?!弊鳛榘嘀魅?,要走進每個學生的心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改變傳統(tǒng)的觀念,尊重學生的差異,鼓勵個性發(fā)展,使他們感受到老師的真誠,班級的溫暖,才能與學生的心靈保持零距離。前段時間看了一個讓我深受啟發(fā)的小故事。某學校有個班級的學生,不懂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罵街現(xiàn)象非常嚴重,剛接班的班主任不是喋喋不休地講道理,而是開展了一個活動。這位班主任在講臺上擺了一個鮮艷的、沒有一點傷痕的蘋果,說:“從今天開始,每當有人說臟話時,就在這蘋果上刻一刀?!钡谝惶?,蘋果上刻了一刀又一刀,第二天,第三天……蘋果上傷痕累累。班主任捧著蘋果痛心地說:“它原來可是一個鮮艷得沒有一點傷痕的蘋果?。】扇缃窬蛡Τ蛇@個樣子。我們每個同學就是一個蘋果,一個鮮艷的蘋果,我們不應該彼此傷害?!边^了一周,老師在講臺上又放上一個鮮艷的、沒有一點傷痕的蘋果,第一天過去了,第二天過去……這個蘋果始終鮮艷、沒有一點傷痕。同學們開始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了。這個老師借用了一個蘋果,而非蒼白的說教,巧妙地打動了學生的心靈,他對于學生的不良行為,沒有直接地指責和批評,“一個鮮艷的蘋果最后卻變得傷痕累累”,他用形象例子告訴學生,每一個學生都不應當彼此受到傷害,這打動了學生,使學生樹立起了正確的審美觀。
由此可見,班主任必須從學生的“心”著眼,使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教導。很多時候,一味地說教、指責、批評,甚至采取鎮(zhèn)壓,短期內(nèi)或許會取得成效,但并不能成為長久之計,因為長此以往,學生會在思想上產(chǎn)生麻痹,甚至抵觸。要讓學生自然地認識到自身的缺點,接受他人的建議,教師必須從他們能夠理解、接受的角度出發(fā),將“心”比“心”,如上述那位教師采用的巧妙的方法那樣,讓“實例”觸動人的內(nèi)心,讓教育在“無痕”中進行。
總之,管理班級的方法很多,但什么方法才是好方法?我想只要我們根據(jù)自己的性格特點,找到適合自己的管理方法,那就是之有效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