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穎
繁花落,哀鳥啼,漫天花謝飛云間。我有些悵然,雷池隱隱,我身在其邊,究竟該何去何從?“不敢越雷池一步”是今天人們常常引用的一句俗語,典出東晉丞相庾亮《報溫嶠書》,現(xiàn)比喻人們墨守成規(guī),不敢創(chuàng)新進取。(開頭運用比興手法引出話題,增加了文學色彩,增強了可讀性。)
曾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玻璃魚缸里養(yǎng)一條兇猛的小鯊魚,又養(yǎng)了幾條鯊魚最愛吃的小魚,中間有塊玻璃將它們隔開。小鯊魚幾次想吃小魚卻撞玻璃不得。久而久之,當人們把玻璃抽走后,鯊魚也不再去吃那幾條小魚了。不敢越雷池一步,這是何等的悲哀?。。ㄓ^點鮮明,由事及理,自然巧妙。)實驗只是一個現(xiàn)象,卻令人深思。人們或許會笑小鯊魚愚鈍,殊不知許多人也如它一般不知突破成規(guī)!越過雷池,掙脫禁錮的枷鎖,打造一片天地,才能開拓新的世界。(點明中心論點。)
“越過雷池”的人往往開朗、健談,善于社交;“越過雷池”的人,往往特立獨行,不拘一格;“越過雷池”的人,往往勇往直前,死而后已。
(這里先列舉一個實驗來說明“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困窘狀況,進一步明確了“越過雷池,才能打造新天地”的立意,論證有力,說理巧妙;接著,又自然過渡到中心論點,闡明“是什么”的問題。)
那么,古今中外歷史上為何有那么多人要采用“冒天下之大不韙”的行動“越過雷池”呢?因為越過之后,境界全新,事業(yè)有成,局面引人。(這里,作者從更深一層闡述了“越過雷池”的原因。)
越過雷池,出現(xiàn)了引領人類進入新境界的大師。蘋果落在頭上帶給他的不是一味地感嘆,反而讓他成為了蘋果之下的幸運者,在他之前又有誰會去思考“萬有引力”這個嚴肅而又莊重的話題?牛頓沖破了傳統(tǒng),打破了常規(guī),越過了雷池,走向了未來,引領人類進入了知識的新境界和新天地。
越過雷池,塑造出了新文化運動中閃耀的明星。錢玄同對于你來說,或許比較陌生,可是新文化運動中的他,卻“語不驚人死不休”,被歷史所深深銘記著。在那個腐朽黑暗的年代,他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探索,全盤反擊舊文化,成了新文化運動中的風云人物。他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而是勇于開拓,慣于突破;他不顧別人的風言風語,他一枝獨秀,出類拔萃,堅持著那看似“怪異”的想法。然而最終的他成功了,他的“標點符號”的概念,永遠深入人心。他,可謂是“越過雷池”之后的欣欣然者。
越過雷池,產(chǎn)生了大觀園里不畏傳統(tǒng)的狂人。在腐朽的封建時代,這樣的“新新人類”張揚個性,顛覆傳統(tǒng)。寶黛用堅強的反叛精神點染凄迷憐人的愛情故事。他們有著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他們彼此珍視,他們不畏傳統(tǒng),不懼封建禮教,他們攜手跨步越過雷池,即使最終落得個香消玉殞、空守棲影的結果,但依舊勇往直前,不枉此生。
新的時代,面對新的情況,需要更多勇于“越過雷池”的人,那么,我們應怎樣做呢?我們首先應有智慧,科學思考;其次,我們要有超人的勇氣,不怕失敗;最后,更要有引領時代的風范。因為“越過雷池”不是標新立異,而是出類拔萃;不是孤芳自賞,應是芳香滿園。
越過雷池,張揚個性,勇于創(chuàng)新,柳暗花明又一村。
敢于嘗試,向前邁進,敢于突破,日出江花紅勝火。
(這一部分重點闡明了我們應如何去做,即解決了“怎么樣”的問題,怎么才能做到“越過雷池”。層層推進,水到渠成。)
【升格評點】
此文升格之后,嚴格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這一思路來構思行文,開頭引出話題,結尾呼應開篇,主體部分闡明了為什么要“越過雷池”以及“越過雷池”應具備的素質(zhì)與方法。總體來說,文章運用了“層進式”結構,層層推進,條分縷析,思維嚴密,水到渠成。
【技法延伸】
層進式論證結構的文章能讓人心服口服,究其原因,即文章各層次之間是層層深入、步步推進的,各層的前后順序有嚴格要求,它體現(xiàn)了作者思維的清晰性,更能反映作者思維的深刻性。一般來說,層進式的論證結構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1.節(jié)節(jié)推進法。這種方法即將中心論點進行分解,分成幾個分論點,這些分論點之間的關系是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不停留在一個層面上,而是層層推進,一層深入一層。層間可用諸如“不僅……而且……”“……況且”等關聯(lián)詞語過渡,同時又以此反映層次間遞進的關系。對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安排論證結構。
2.步步深入法。緊扣中心逐層深入地分析說理。議論文“層進式”結構,還有一種常見的形式:“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是什么”可理解為提出問題,或指明問題的實質(zhì),或申述論述的范圍,或直接提出中心論點等;也可以是對論述對象作必要的解釋、說明等。從“為什么”與“怎么樣”的角度論述,是文章的主體部分,這兩部分可以并重,也可以有所側重,不一定平均用力。側重點的選擇,要考慮需要我們著重講清的是觀點成立的理由,還是根據(jù)某個道理應該怎么做。
3.層層剝筍法。針對社會上某些不好的現(xiàn)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產(chǎn)生根源,指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即“擺現(xiàn)象—析危害—挖根源—明做法”的格式。這種方法常常用在材料作文或時評的寫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