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與學非兩截事。敝校同人竊本斯旨,以學之精神為教,一面自己學,一面教學生學。蓋學生者,學而能事畢矣;然教師者,非教而能事畢焉。《學記》稱:“今之學者,申其咕畢,多其訊言,及于數(shù)?!苯桃嗲诳嘁樱∪欢?,“施之也悖,求之也佛,隱其學而疾其師,苦其難而不知其益,雖終其業(yè),其去必速”,徒勞而無功者,何也?則以未能浚發(fā)其活潑及創(chuàng)造之自動能力,研究之精神,而覺為學可樂也,是謂“教之不刑(型)”。然則如何可?曰:學之為言覺也。惟能浚發(fā)學生活潑及創(chuàng)作之自動能力,研究之精神,“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則自能“安其學而親其師”矣!《記》曰:“君子之教也,喻也。道而勿牽,強而勿抑,開而勿達;道而勿牽則和,強而勿抑則易,開而勿達則思?!焙鸵滓运?,斯之謂善喻。同人不敏,不敢不勉!
——錢基博《復(fù)滁縣教育會省立第三師范學校國文教授報告書》
錢基博(1887-1957)字子泉,別號潛廬,江蘇無錫人,現(xiàn)代著名國學大師、語文教育家。歷任上海圣約翰大學、國立北京清華大學、私立上海光華大學、無錫國專、浙江大學、湖南師大、華中師范學院等學校國文系教授、系主任、文學院院長等。博學精思,著作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