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會云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多年來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喜歡寫作,特別幻想學生擁有一支能生花的妙筆,從選材到構思,到遣詞造句,用靈動的筆去描摹世間萬物的情態(tài),走進用文字構成的精神樂園里去看花開花落,聆聽梧桐落雨,感受春華秋實。因此,我不斷的去探索,去實踐,想方設法引領學生喜歡上寫作,學會寫作,讓他們能走進寫作的樂園。
一、引領學生大量閱讀吸取寫作營養(yǎng)
大量的閱讀是學生汲取寫作營養(yǎng)的重要渠道。只有大量閱讀,將閱讀中學到的知識積累起來,才能厚積薄發(fā),達到所謂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這種高層境界。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通過大量的閱讀豐富詞匯,獲得間接知識經(jīng)驗,為習作積累必要的語言材料和寫作技巧。
課堂教學中我注重溝通課堂內(nèi)外,拓展閱讀空間。每篇課文的教學我都要拓展延伸,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誘發(fā)學生閱讀有關課外書的欲望。
二、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寫作方法
大量閱讀是寫作的良好基礎,但并不是寫好作文的全部。要寫好作文還應有一定的技巧,這寫作技巧就需要教師的滲透和指導。
教材中有許多經(jīng)典的名家名作,是指導學生習作的很好素材。四年級上冊語文第四組中選取了四篇有關動物的課文——豐子愷的《白鵝》,俄國作家葉·諾索夫的《白公鵝》,老舍先生的《貓》和《母雞》,四篇均是名家名作,都是非常好的習作例文。教學中我把這些名家名作作為范例,對學生進行寫作技巧的指導。
1.揣摩作者的謀篇布局
《白鵝》一文“先總后分”的結構特點很突出,文章圍繞“好一個高傲的動物!”展開描述,分別從鵝的“叫聲”、“步態(tài)”、“吃相”三方面進行具體細致地刻畫了鵝高傲的特點。這一結構特色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我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揣摩作者的謀篇布局上。讓學生認識到“高傲”是文章的中心,也就是作者的寫作目的,即作文的立意。文章中描述的三個內(nèi)容:鵝的叫聲、步態(tài)和吃相是作者的選材謀篇, “總起—分述”的結構就是作者的布局。使學生明白要寫好一篇作文,首先要先立意,然后再進行謀篇布局。
2.品味作者的遣詞造句
《母雞》一文,在描寫作者一向討厭母雞的部分中,“沒完沒了、顫顫巍巍”兩個詞語把母雞令人討厭的特點充分表現(xiàn)出來。描寫母雞到下蛋的時候,“就是聾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了?!边@個語句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更加形象的體現(xiàn)了母雞令人討厭的特點。在教學中,我經(jīng)常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作者這樣遣詞造句的方法,反復品讀,反復體會,從而感悟到名家名篇用詞的精妙所在,并能學以致用。
3.欣賞作者的語言風格
在教學老舍先生的《貓》和《母雞》兩篇課文時, 作者那平實無雕琢的語言風格,使人倍感親切。在對貓和母雞的性格特點介紹時,只是像嘮家常一般,把具體的事例講述出來。我在此注重引導學生品賞這一語言風格的妙處,并能將此方法應用到習作中。
4.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
每一篇文章都寄托了作者的一種情感。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以便更好地了解作者表情達意的方法。
《母雞》這篇課文,描寫了作者對母雞看法的變化,表達了對母愛的贊頌之情。課文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前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作者對母雞的情感由“討厭”轉變?yōu)椤白鹁础?。教學這篇課文時,我重點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首先讓學生自讀自悟,弄清作者對母雞的態(tài)度有怎樣的變化,原因是什么,然后再體會作者的真實情感。
5.在對比閱讀中,豐富語言積累
閱讀教學就是學習文章言語的精確妥帖,學習作者表情達意的方法,比較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方法。《白鵝》和《白公鵝》是不同作家寫同一動物,屬同題課文,《貓》和《母雞》是同一作家筆下的不同動物。每一篇文章的內(nèi)容和表達方法不盡相同,但都表達了同樣的情感——作者對動物的真正喜愛和真誠贊美。四篇課文學完以后,我引導學生們進行回顧,通過對比閱讀,引導學生進一步感悟和體會不同風格的語言表達,感悟作者在表達方法上的獨到之處,從而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
對比閱讀中,學生通過回顧四篇文章的寫作特點,指導學生學習、借鑒文章中的表達方式進行習作——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閱讀教學后,學生深刻感悟了名家之作的言語形式和表達特點,并借鑒運用到了自己的作文中。
三、堅持寫日記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
寫日記是非常好的寫作訓練方式。自從二年級學習了日記的寫法后,我就鼓勵學生每天堅持寫日記。要求學生把自己每天的所見、所聞、所感寫下來,把生活中感興趣的事寫下來。內(nèi)容、體裁、題材不限,但必須是真實的,不要摘抄,也不要借鑒,將積累的知識運用其中,在日記中自由表達。抓住每天中一個值得寫的片斷,當長即長,能短則短,并把在閱讀中積累的詞語在日記中加以靈活運用。
每次日記我都認真批閱,寫出對他們的評價,多數(shù)是鼓勵的語言,最優(yōu)秀的幾篇日記都進行公開表揚。漸漸的學生們寫日記的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了,日記的水平也提高了。
四、反復修改中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作文課要有實效,必須重視作文講評。學生作文后,要進行多次修改。俗話說:“好作文是改出來的。”古時候有很多關于修改文章的典故,如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綠”字的運用幾經(jīng)修改。賈島的“僧敲月下門”中“敲”字也是幾經(jīng)推敲。這些故事都說明好的語言是要經(jīng)過修改,經(jīng)過錘煉的。當然學生作文,我們不做如此高的要求,但是修改作文是絕對不能忽視的,修改作文的環(huán)節(jié)絕對不能少的。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對學生進行語文素質(zhì)訓練的主陣地。作文教學也是一項“慢”的事業(yè),需要日積月累,需要慢慢培養(yǎng),慢慢的引領,引領孩子們慢慢的感受到寫作的快樂,才會步入那寫作的樂園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