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玄之, 劉婷婷, 柴延軍, 孔 猛, 羅 勇
(1.聚烯烴催化技術與高性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上海 200062;2.上海市聚烯烴催化技術重點實驗室,上海 200062;3.上?;ぱ芯吭河邢薰?,上海 20006)
聚氧化乙烯(polyethylene oxide,PEO)是環(huán)氧乙烷經多相催化開環(huán)聚合而成的一種線性非離子型水溶性聚合物[1],其相對分子質量可在很大的范圍內變動(2萬~800萬),已廣泛應用于建筑、造紙、醫(yī)藥、日用品、農業(yè)等領域[2]。PEO的分子鏈中含有醚鍵,鍵能約為334.4 kJ/mol[3],化學穩(wěn)定性較差,固體粉末及其水溶液在貯存及使用過程中易于發(fā)生降解,影響其使用性能。PEO在應用中最受關注的參數(shù)是其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以及其降解后產品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系數(shù)(MWD)。目前,已有文獻報道了PEO及其嵌段共聚物在熱[4-6]、光[7, 8]、電[9]、超聲[10-11]作用下的降解產物,并確定其屬于自由基反應。Mkhatresh等[12]研究了具有窄分子量分布系數(shù)特點的PEO在150 °C時的熱氧降解過程,并指出具有窄分子量分布特點的PEO隨著降解時間延長分子量分布變寬。然而目前PEO商品大多具有寬分子量分布特點,該類PEO的降解機理未見文獻報告。
聚合物的分子鏈斷裂過程的機理可以由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系數(shù)的變化得到。凝膠滲透色譜法(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廣泛應用于水溶性聚合物子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系數(shù)測試[13-14],具有速度快、重復性好、能連續(xù)測定等優(yōu)點。隨著現(xiàn)代計算機科學技術的進步,計算機科學技術與高分子科學技術能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彌補實驗測試方法上的不足。Viebke等[15]、Plaumann等[16]報道了降解機理的計算機模型,發(fā)現(xiàn)分子量分布的變化趨勢取決于斷裂方式是隨機還是有規(guī)律的。
本文利用紫外光下PEO水溶液在不同溫度條件下降解,采用GPC測試不同溫度、時間下降解產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系數(shù),通過擬合得到分子鏈平均斷裂次數(shù)和每克PEO的斷裂次數(shù)隨時間變化公式及不同溫度下的降解速率常數(shù),計算出光降解反應的活化能。最后通過計算模擬方法對斷裂機理進行計算,驗證了分子量具有寬分布特點的PEO的降解規(guī)律。
原料:聚氧化乙烯(工業(yè)級),上海聯(lián)勝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實驗用水為自制去離子水。
儀器:紫外分析儀(北京賽百奧科技有限公司,波長254 nm);恒溫恒濕箱(上海賀德實驗設備有限公司,LRHS-150BF型);凝膠滲透色譜儀(美國Waters公司,1515型),配備Waters2414示差檢測器、Brookheaven靜態(tài)八角度激光光散射儀、TSK-polygel色譜柱。
取一定量PEO溶于去離子水中,配制成質量濃度為10 mg/mL的PEO水溶液。取20 mL上述PEO溶液于玻璃皿中,置于紫外分析儀下,整個實驗于恒溫恒濕箱中進行,調節(jié)溫度分別為20~40 ℃,按一定時間間隔采樣分析PEO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系數(shù)。
采用凝膠滲透色譜法分析測試,PEO水溶液濃度為0.1 mg/mL,測試時流動相為0.1 mol/L的NaNO3水溶液,流速為0.8 mL/min。
文獻研究表明,聚合物的降解主要有隨機降解、中間降解和末端降解3種方式[17],如圖1所示。隨機降解,鏈斷裂可以發(fā)生在分子鏈中間的任一成鍵位置。中間降解,該斷鏈方式從鏈的中間開始斷裂,如果鏈的單元數(shù)為偶數(shù)則存在1種斷裂方式,如果鏈的單元數(shù)為奇數(shù)則存在兩種位置斷裂可能,斷裂機會需要乘以2。末端降解,即每次斷裂只從鏈的一端開始,且斷裂1個單元。末端降解非常緩慢,且對分子量分布的影響很小[18],因此未對末端降解進行模擬計算。
圖1 分子鏈斷裂機理圖[17]
通過Python編程將通過GPC測試得到的PEO原料分子量轉化成分子數(shù),將各種分子量的分子數(shù)同比例擴大,使總分子數(shù)達到106。當被選中的1條分子鏈發(fā)生隨機、中間或者末端斷裂任一反應后,所有分子數(shù)會被重新計算。如在隨機降解反應中,被選擇的分子鏈上的1個隨機鏈節(jié)發(fā)生斷裂。在中間降解反應中,被選擇的分子鏈上的中間位置鏈節(jié)會發(fā)生斷裂。在末端降解反應中,被選擇的分子鏈上的末端位置鏈節(jié)會發(fā)生斷裂。所有被選中的鏈節(jié)在發(fā)生斷裂后消失,只有新生的片段存在,以此類推。在Python中使用隨機函數(shù)引入在分子鏈數(shù)目范圍內的隨機數(shù),在一定的斷裂次數(shù)內按照隨機、中間、末端斷裂方式,觸發(fā)隨機函數(shù)生成不同的分子片段,最終得到不同分子數(shù)的百分含量,與GPC測試結果進行對比。
PEO的降解過程可以使用PEO分子鏈平均斷裂次數(shù)(number of average chain scission,S)來評估[19-21]。根據(jù)Madras和McCoy建立的模型,使用式(1)計算分子鏈平均斷裂次數(shù),計算結果如圖2所示。
(1)
式中:Mn,0為初始的數(shù)均分子量;Mn,t為t時刻的數(shù)均分子量。
圖2 PEO分子鏈平均斷裂次數(shù)與輻照時間的關系
由圖2可知,分子鏈平均斷裂次數(shù)隨著輻照時間的增加而增加,且兩者之間具有良好的線性關系。對不同溫度下的分子鏈平均斷裂次數(shù)與輻照時間進行線性擬合,20 ℃時為S1=0.614t+0.084 1(R2=0.989);25 ℃時為S2=0.709t+0.040 2(R2=0.991);30 ℃時為S3=0.805t+0.015 4(R2=0.993);35 ℃時為S4=0.955t-0.090 0(R2=0.997);40 ℃時為S5=1.37t-0.453(R2=0.998)。由圖2及擬合結果可知,隨著反應溫度的升高,線性擬合公式中斜率逐漸增大,說明降解速率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比較20~40 ℃下線性擬合所得R2可知,隨著溫度的升高,分子鏈平均剪切次數(shù)與輻照時間的線性關系越好,說明隨著溫度的升高,PEO分子鏈斷裂規(guī)律更加明顯。
鏈斷裂反應也可以用每克PEO的斷裂次數(shù)(number of scission events per gram,Nt)來表示,Nt由式(2)計算[22],計算結果如圖3所示。
(2)
式中:Mn,0為初始的數(shù)均分子量,Mn,t為t時刻的數(shù)均分子量。
圖3 每克PEO分子鏈斷裂次數(shù)與輻照時間的關系
由圖3可知,隨著時間的延長,反應體系內輻射的能量會增加,每克PEO斷裂次數(shù)也會隨著增加。對不同溫度下每克PEO的斷裂次數(shù)與輻照時間進行線性擬合,20 ℃時為Nt1=2.92×10-7t+4.00×10-8(R2=0.977);25 ℃時為Nt2=3.38×10-7t+1.92×10-8(R2=0.983);30 ℃時為Nt3=3.83×10-7t+7.31×10-9(R2=0.990);35 ℃時為Nt4=4.55×10-7t-4.28×10-8(R2=0.994);40 ℃時為Nt5=6.52×10-7t-2.16×10-7(R2=0.999)。隨著溫度的升高,線性擬合公式中的斜率逐漸增大,說明剪切速率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比較20~40 ℃下線性擬合所得R2,可知,隨著溫度的升高,每克PEO的斷裂次數(shù)與輻照時間的線性關系越好,說明隨著溫度的升高,PEO分子鏈斷裂規(guī)律更加明顯。
由GPC測得的不同溫度條件下的數(shù)均分子量Mn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如圖4所示。
圖4 不同溫度下數(shù)均分子量與輻照時間的關系
由圖4可知,隨反應時間的延長,PEO數(shù)均分子量逐漸減小,數(shù)均分子量的變化與時間呈現(xiàn)冪衰減關系。反應在0~3 h時,PEO的數(shù)均分子量隨反應時間的延長迅速減小,當反應時間大于3 h后,PEO的數(shù)均分子量隨時間的延長減小緩慢。
根據(jù)聚合物降解模型,數(shù)均分子量隨時間的變化Mn,t與降解速率常數(shù)kd(the degradation rate constant)之間的關系[23]可以由式(5)表示。
(3)
式中:Mn,0為初始的數(shù)均分子量;t為輻照時間。
根據(jù)反應速率常數(shù),研究了降解過程的熱力學性質。以lnkd對1/T作圖,進行線性擬合,結果見圖5。
圖5 ln kd與1/T的關系
PEO原料的分子量分布較寬,MWD=10.93。圖6為30 ℃下PEO在不同輻照時間時得到樣品測出的分子量分布曲線。隨著輻照時間延長,曲線向左移動且變窄,說明分子量在減小,分子量分布在變窄。
圖6 30 ℃下PEO分子量分布曲線
為研究降解過程,對分子量分布進行計算模擬。圖7為5 h時實驗結果與不同降解方式模擬計算結果的對比圖,可以看出中間降解方式模擬結果與實驗結果匹配的最好。末端降解幾乎沒有改變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而隨機降解方式分子量最低且分子量分布最寬。
圖7 5 h時不同降解方式PEO分子量分布曲線
為了衡量模擬結果和實驗結果的匹配程度,引入一個匹配函數(shù)來評價模擬結果與實驗結果的匹配度[18],見式(4)。
(4)
式中:t為反應時間;WM為t時刻下分子量為M的相對含量,N為比較的數(shù)據(jù)點的數(shù)量(本文取 1 000)。
Ct值越大說明匹配的越差,越小匹配得越好。當Ct值<0.1說明匹配度較高。由表1可知,中間降解方式Ct為0.07,說明與實驗結果匹配度良好,隨機降解與末端降解方式Ct值均大于0.1,說明與實驗現(xiàn)象不匹配,因此,PEO的分子鏈斷裂更符合中間斷裂的方式。
表1 不同降解方式模擬結果與實驗結果匹配度
Tab.1 Matching functions simulated by different degradation methods
methodsCtExp.0Intermediatescission0.0712Randomscission0.313Terminalscission3.04
采用紫外輔助照射對寬分子量分布的聚氧化乙烯(PEO)水溶液進行了光氧化降解,并對不同溫度下的降解過程進行了實驗研究。不同溫度條件下,PEO分子鏈平均斷裂次數(shù)以及每克PEO分子鏈斷裂次數(shù)均與降解時間呈線性關系,且相應的斷裂次數(shù)均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不同溫度條件下降解速率常數(shù)分別為,20 ℃時剪切速率常數(shù)為3.10×10-7Da-1·h-1,25 ℃時為3.46×10-7Da-1·h-1,30 ℃時為3.86×10-7Da-1·h-1,35 ℃時為4.32×10-7Da-1·h-1,40 ℃時為5.33×10-7Da-1·h-1。該紫外降解反應的活化能為19.8 kJ/mol。理論模擬與實驗結果的對比研究表明,寬分子量分布的PEO水溶液在光降解過程更趨向于中間斷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