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征宇, 曹志威, 李永玲, 秦勇, 于格
(1.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北京100044;2.中關村軌道交通視頻與安全產業(yè)技術聯盟,北京100089;3.北京交通大學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100044)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自爆發(fā)以來,在人群中迅速傳播,對人們日常生活、經濟、社會都造成嚴重影響。近期,全國多數城市逐步開始復工復產,而堅持科學防控疫情、保證安全有序仍是大前提。采用基于視頻的乘客口罩佩戴檢測技術及非接觸測溫技術,能夠實現無接觸測量進站乘客體溫,實時辨識站內乘客口罩佩戴情況,可有效提高檢查效率,擴大監(jiān)察范圍,保障軌道交通場所和廣大乘客的安全。在此,針對基于視頻的乘客口罩佩戴檢測技術和非接觸測溫技術,介紹相關技術原理及發(fā)展現狀,以及在當前情況下軌道交通領域應用的解決方案,助力軌道交通系統(tǒng)更好地完成防疫任務。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fā)后,一些企業(yè)和研究人員投入到口罩佩戴檢測研究中,在較短時間內完成了數據集制作和算法開發(fā)。截至目前,針對口罩佩戴檢測的研究可分為2個方面:(1)開源算法。以百度公司為首的人工智能企業(yè)和研究機構,將口罩佩戴檢測代碼開源,供所有研究人員和企業(yè)免費使用。(2)方案提供。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簡稱華為)、杭州??低晹底旨夹g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海康威視)為代表的企業(yè)完成了口罩佩戴檢測系統(tǒng)的開發(fā),已應用于部分軌道交通車站。
口罩佩戴檢測屬于目標檢測,目的是定位人臉或口罩位置,并對其進行分類,進而判斷人是否佩戴口罩。目前,開源和應用的口罩檢測算法均基于深度學習,通過設計卷積神經網絡,訓練標注的人臉和口罩數據,實現口罩檢測的目的。
百度公司首先開源了口罩佩戴檢測算法,并提供落地部署、模型訓練和優(yōu)化升級等服務,目前已廣泛應用于多家企業(yè)。其開源算法PyramidBox[1]網絡結構見圖1,該算法原本用于人臉檢測,但在口罩檢測中也取得出色效果。PyramidBox是一種上下文輔助的單步檢測算法,通過3方面改進充分利用上下文的信息。首先,設計了一種新穎的上下文錨點(anchor),同時學習口罩、頭部和身體的特征信息促進模型擬合。其次,百度公司提出一種低維特征金字塔網絡,該網絡將高級語義特征和低級口罩特征融合在一起。最后,引入上下文感知預測結構進一步增加網絡性能,以提高輸出的最終精度。
圖1 PyramidBox的網絡結構
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滴滴)提出一種基于DFS[2]的口罩佩戴檢測算法??谡謾z測流程見圖2,首先使用DFS算法檢測人臉,并結合人臉特征,擴展到人臉區(qū)域。之后再使用Attention機制關注口罩區(qū)域,對該區(qū)域進行檢測,進而判斷是否佩戴口罩。
圖2 滴滴口罩檢測流程
AIZOO[3]提出一種基于SSD[4]的輕量級口罩佩戴檢測算法。該算法以SSD目標檢測算法為框架,并對其網絡結構進行改進。AIZOO統(tǒng)計了口罩數據集的寬高比,根據數據分布,統(tǒng)一設置5個定位層的錨點寬高比,提高了口罩檢測精度。此外,還特意在數據集中加入了捂嘴的圖片,降低了誤報率。AIZOO不僅將口罩檢測代碼開源,而且提供了口罩數據集,有利于促進口罩檢測算法的開發(fā)。
華為提供了一款零門檻的口罩檢測套件(見圖3)。通過華為云ModelArts平臺,可以快速實現數據自動標注、模型訓練和部署上線。
圖3 華為ModelArts平臺口罩檢測套件示意圖
當前,中關村軌道交通視頻與安全產業(yè)技術聯盟(簡稱聯盟)部分成員單位的乘客口罩佩戴檢測方案如下。
1.2.1 華為
華為乘客口罩佩戴檢測方案可部署在地鐵站內,鐵路進出站口,機場出發(fā)、到達、候機大廳,汽車站進出站口,售票處以及候車大廳(見圖4)。
圖4 華為口罩檢測方案
該方案具體功能如下:
(1)人臉抓拍:軟件定義攝像機(SDC)對進出人員抓拍記錄;
(2)乘客口罩佩戴識別:SDC對進出人員是否戴口罩進行檢測,包括是否戴口罩、性別、年齡等;
(3)乘客未戴口罩預警:在系統(tǒng)上顯示未戴口罩人員抓拍圖片和告警,未佩戴口罩自動告警識別準確率95%;
(4)現場處置:現場客戶端通知預警對未戴口罩人員進行核查,可提供社區(qū)人員10萬自定義名單庫管控;
(5)人像+測溫融合:測溫精度±0.3℃,室內室外都可部署。
1.2.2 浙江大華
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浙江大華)聯合阿里安全推出“AI防疫師”,具備實時精準測體溫、是否佩戴口罩識別、預警和追蹤高危人群等功能,可在園區(qū)、辦公室、商場、地鐵站、機場等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快速部署,通過無接觸方式,隨時掌控高危人群動態(tài),用科技手段防控疫情(見圖5)。
圖5 浙江大華口罩檢測方案
方案通過復用普通相機,并增加后端IVSS設備,可以實時監(jiān)測未佩戴口罩或未識別的戴口罩人員,并進行告警提示。系統(tǒng)可以融合公共場所常用安防子系統(tǒng),與關聯安防系統(tǒng)之間形成聯動管理。
當前,全國各行業(yè)紛紛復工,各地也進入了疫情防控攻堅期?;疖囌咀鳛橹匾慕煌屑~之一,客流量日漸增加,嚴格把控進出乘客的體溫篩查尤其重要。在乘客較多情況下,人工測量體溫不僅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成本高,部署復雜,同時也增加了人員接觸帶來的安全風險。采用基于熱成像人體測溫篩查的解決方案,通過非接觸式檢測乘客體溫,可避免一線檢查人員的感染風險,且布控靈活、節(jié)省人員,能夠幫助用戶快速篩查出體溫異常乘客。
在自然界中凡是溫度大于絕對零度(-273℃)的物體都能輻射與自身性質、溫度相關的電磁波能量,這種現象稱為熱輻射現象或紅外線輻射。紅外線輻射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種最為廣泛的電磁波輻射,它是基于任何物體在常規(guī)環(huán)境下都會產生自身分子和原子無規(guī)則運動,并不停地輻射出熱紅外能量,分子和原子的運動愈劇烈,輻射的能量愈大,反之,輻射的能量愈小[5-6]。
熱成像攝像機包含光學鏡頭、紅外探測器、信號處理系統(tǒng)和防護罩等(見圖6)。被測物發(fā)射的紅外線輻射通過光學鏡頭收集后被紅外探測器所獲取,通過紅外探測器檢測被測物的紅外輻射能量。輻射能量和溫度存在對應關系,通過信號處理系統(tǒng)將輻射能量即溫度通過不同灰度顯示出來,灰度不同即代表溫度不同。再通過黑體(用于標定紅外系統(tǒng)的基準源)進行測溫標定,建立灰度與溫度的準確對應關系,以實現測溫功能。
圖6 熱成像攝像機測溫原理及組成
當前,聯盟部分成員單位的乘客非接觸式測溫方案介紹如下。
2.2.1 和普威視
北京和普威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和普威視)多年致力于開發(fā)熱成像測溫報警產品,測溫設備可直接應用于人體體溫快速檢測,實現測溫顯示、數據處理和報警管理[7]。
公共場所人員密集,測溫系統(tǒng)設置在通道、卡口處,需要對快速通過的人群進行精確測溫,一旦檢測速度跟不上,就會滯壓大量人群,從而嚴重影響正常的公共流動秩序。和普威視推出的實時測溫方案通過選用高性能FPGA處理芯片、內嵌高效測溫算法、優(yōu)化信號處理和控制流程,提升紅外機芯的快速溫度檢測功能,配合后端測溫軟件的異常溫度篩選功能、報警功能,可有效滿足快速、實時測溫篩查的需求(見圖7)。
2.2.2 海康威視
相較傳統(tǒng)測溫手段,??低暉岢上衤摼W非接觸式無感測溫系統(tǒng)主要由雙光譜紅外熱成像攝像機和黑體組成,可在復雜環(huán)境下、密集人流中遠距離測溫,快速定位體溫超高人員,無需旅客配合,不耽誤安檢時間,既保障了通行人員的安全,也保障工作人員的安全(見圖8)。紅外熱成像+黑體組合方案將測溫精度保持在±0.3℃,具有超高體溫預警聯動功能,精準到每一個通行人員,便于工作人員及時復核和事后追溯。
圖7 和普威視乘客非接觸式測溫識別方案
針對火車站、地鐵等已建人員通道場景,可采用臨時布控體溫篩查方案和利舊改造體溫篩查方案。臨時布控方案由多種設備單獨架設(人體測溫熱像儀/卡片機/半球/筒機/手持+三腳架+4200客戶端軟件等);利舊改造方案則針對人員通道、安檢門改造智能測溫組件。
2.2.3 華為
華為非接觸式測溫場景方案可部署在地鐵進出站口、鐵路進出站口、機場出發(fā)與到達、汽車站進出站口、高速出入口、服務區(qū)測溫點等(見圖9)。
該方案具體特點如下:
(1)快速部署:1臺熱成像測溫攝像機+1臺電腦,10 min完成部署;
圖8 ??低暢丝头墙佑|式測溫識別方案
圖9 華為乘客非接觸式測溫識別方案
(2)實時測溫:測溫攝像機同時檢測到目標人員的可見光圖像和紅外熱成像,并在電腦管理客戶端上呈現,紅外熱成像上能反饋目標的實時溫度(測溫范圍:30~45℃,測溫精度:±0.3℃);
(3)異溫報警:對溫度異常的人員,電腦客戶端會發(fā)出報警提示。
2.2.4 宇視科技
浙江宇視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宇視科技)基于熱成像、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提供立體式體溫篩查方案,及時排查發(fā)現體溫超出正常范圍的人員(見圖10)。
該方案具體特點如下:
(1)支持實名制進出及一人一擋設置,精準記錄身份和溫度信息的同時,還可針對體溫檢測異常人員的通行權限進行設置,有效加強防范力度,降低病毒傳播風險;
圖10 宇視科技乘客非接觸式測溫識別方案
(2)科學采用輕量化組網方式,可根據防控工作需求靈活配置,最快僅需2 h即可部署完畢;
(3)基于神經網絡的深度學習算法,測溫更精準,漏報率、誤報率低,在32~42℃范圍內的檢測精度為±0.5℃。支持自動校溫,體表溫度自動修正,該方案目前正在進一步優(yōu)化,預期精度可提升到±0.2℃;
(4)結合視頻監(jiān)控業(yè)務,采用智能存儲,可實現視頻資料查看及回溯。
截至目前,中關村軌道交通視頻與安全產業(yè)技術聯盟各成員單位充分發(fā)揮視頻智能化技術能力,周密部署、迅速響應,在重要交通樞紐、各省醫(yī)院、重點企業(yè)等人員密集公共場所及高危區(qū)域高效快速、科學精準地進行方案部署,有效解決傳統(tǒng)檢測方式耗費人力多、效率低、預警慢等弊端,并降低了檢測人員的感染風險。聯盟通過自身能力提供科學防疫、高效防疫的技術方案,筑牢疫情防線,鼎力支持相關領域需求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