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佚 劉濤 武剛 葛宏澤 徐國輝
[摘 要]電力工業(yè)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yè),有利于維護社會穩(wěn)定、促進經濟發(fā)展。因此,在供電過程中,電力企業(yè)需要全面考量配電網電力工程技術的可靠性,進而為電力系統(tǒng)的正常運行提供強有力的保障?;诖耍疚闹饕治隽伺渚W電力工程技術的可靠性,旨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配電網;電力工程技術;可靠性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24.076
[中圖分類號]F273;TM7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20)24-0-02
0? ? ?引 言
為了高效提升配網電力施工質量,電力企業(yè)需要全面剖析相關技術問題,并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以保障供電的安全性、可靠性,滿足人們的需求,提升使用者的滿意度,促進電力行業(yè)健康發(fā)展。
1? ? ?配電網絡工程技術概述
1.1? ?作用
配電網絡工程技術在國民經濟產業(yè)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可以滿足人們生活、工作的用電需求。其中,電力設施涉及很多方面,如輸電網、配電網、發(fā)電廠等。想要正常供電,并保障安全用電,需要合理使用電力,并高度重視配電網技術,從而達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1.2? ?對配網電力工程技術進行可靠性分析的必要性
詳細分析配網電力系統(tǒng)的各項工程技術,可以幫助企業(yè)找到當前電網系統(tǒng)中存在的問題,快速制定解決問題的策略,進而保障電網運行的穩(wěn)定性。同時,還能提高電網運行的安全性,保障人們的用電安全。從某種角度看,隨著時代的進步,電力系統(tǒng)的各項技術將不斷創(chuàng)新。在這種情況下,詳細分析配網電力工程技術的可靠性非常有必要。
2? ? ?影響配電網電力工程技術可靠性的因素
2.1? ?外力因素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對配電網穩(wěn)定性的要求不斷提高,并逐漸開始重視配電網施工的安全性。在實際的配電網電力工程施工中,國內10 kV配電網存在較多問題,例如,10 kV配電網的穩(wěn)定性不足、結構單一、線路容量小等,不能滿足電力供應需要。其中,出現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網絡結構不合理。在電網建設過程中,主要以單電源的形式,利用架空線路進行供電,在這種情況下,一些用戶不重視接線處理,任意擺放導線的現象非常普遍。另外,隨著用電量的不斷增長,人們安全用電的意識越來越薄弱,這不利于保持配電網的安全性以及穩(wěn)定性,導致配電網配電不能滿足實際用電需求。
2.2? ?過電壓因素
在配電網建設初期,電力企業(yè)缺少必要的供電設施,很難有效保證整個電力系統(tǒng)的安全。許多配電網不但運行環(huán)境較差,還存在爬距不足的情況,如果供電設備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長期運行,則很容易出現絕緣設備損壞現象。在實際電網運行中,一些供電設備長期處于過電壓運行狀態(tài),加上工頻電壓效應,導致配電網設備故障率增加?;」饨拥剡^電壓是配電網最常見的一種故障,弧光接地過電壓能夠產生更高的電壓幅值,在正常電壓的4倍以上,容易損壞電氣設備的絕緣系統(tǒng)。當電流較大時,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將影響整個配電網的正常運行。另外,由于絕緣設備老化,原配電網的絕緣強度降低,影響供電的穩(wěn)定性。
2.3? ?閃絡放電因素
在配電網電力工程中,電網長期運行是出現閃絡放電現象的主要原因,且在實際施工中,供電設備表面會出現大量的沉積污染物,大大降低了設備的絕緣能力。此外,如果供電設備長期處于潮濕狀態(tài),則容易被雷電擊中,導致供電設備絕緣表面閃絡放電。一般來說,污閃類型的特點多種多樣,可能集中在一個點上,也可能同時發(fā)生在多個地點。如果配電網發(fā)生大量的污閃,將嚴重影響整個電力系統(tǒng)的安全。污閃發(fā)生后,配電網單相接地問題會頻繁出現,導致總電壓升高,其暫態(tài)電壓可能比相電壓高出約2.5倍。從正常的角度看,如果配電網中的相電壓上升,但沒有發(fā)生故障,電壓上升不會破壞絕緣設備,但如果系統(tǒng)運行環(huán)境差,則供電設備的絕緣容量會在一定程度上下降,導致閃絡現象發(fā)生。
3? ? ?提升配電網電力工程技術可靠性的有效策略
3.1? ?強化相關維護工作
從上述技術問題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目前有關維護工作的破壞因素主要是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電網企業(yè)有必要提高對電網維護工作的重視程度。第一,對于農村或城中村地區(qū),應加大安全用電的宣傳力度,告誡人們不要隨意破壞電網。第二,重視從事架空線路維護工作的施工人員的安全,同時加強日常維護,提高用電的安全性、可靠性。
3.2? ?提升防雷技術水平
如果在配電網正常運行中發(fā)生閃絡,電網將出現短路現象,無法正常運行。然而,自然災害不可避免,電力企業(yè)必須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護電網。比如,在線路中添加防污染罩;安裝瓷瓶的過程中合理使用真空吸塵器等,這樣一來,可以降低閃絡問題出現的概率,確保配電網安全穩(wěn)定運行。
3.3? ?合理設置電壓等級
通常情況下,可以根據配變容載比采用合理配置供電電壓的方式保障電網的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在電力傳輸過程中,采用降壓法降低電力故障率,提高電力安全性。但從長遠角度看,可能損失電能。基于此,電力企業(yè)應選擇合適的配變容載器,保持供電電壓穩(wěn)定,以降低電能損耗。同時,還要考慮電力運行的實際情況,達到節(jié)能的根本目的。
3.4? ?選擇合適的供電方法
我國地區(qū)差異大,所以配網建設規(guī)模也不同,一些地區(qū)配網建設比較密集,一些地區(qū)配網建設比較稀少。因此,相關工作者需依據不同地區(qū)的特征優(yōu)化各地區(qū)的供電模式。對于配網系統(tǒng)而言,需要調整的內容相對較多,且各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關系十分復雜,需要電力企業(yè)高效協(xié)調各項工作,為后續(xù)處理工作提供便利條件,進而不斷提高配網電力工程技術的可靠性。
3.5? ?完善制度,健全體系
電力工程是我國經濟發(fā)展的基礎工程,與人們的生活和社會的穩(wěn)定息息相關,因此,在電力工程施工過程中,需要專業(yè)技術人才作為主要支撐,同時還需要完善工程制度、健全工作體系,進而有效開展工程施工工作。首先,提高相關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在招聘管理者時要嚴格制定招聘標準。其次,培訓現有的工程管理者,促使他們全面了解相關專業(yè)知識,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在此期間,還要定期考核,同時記錄考核結果,以提升工程管理者的工作積極性。最后,在提高施工技術人員專業(yè)素養(yǎng)的基礎上,還要實行監(jiān)督機制,發(fā)現問題時要在第一時間處理問題。通過制定健全的制度體系及工作體系,可以確保配網架空線路施工技術使用的精確性,提高配網電力工程技術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3.6? ?強化工程技術管理工作
在整個配電網運行過程中,配電網絡工程技術管理工作的作用不容小覷,只有強化配電網絡工程技術管理工作,才能促進配電網絡工作有效開展,才能提升配電網工程技術的可靠性。強化工程技術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包括運營管理工作和停電管理工作。其中,停電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包括:臨時停電管理工作、計劃之內的停電管理工作。①臨時停電管理工作主要指在實際配電網運行中發(fā)生的必要性停電,在這種情況下,電力企業(yè)必須在第一時間識別停電故障的區(qū)域,及時開展相關應急維修工作,縮小停電范圍,在最短時間內恢復區(qū)域供電。②計劃之內的停電管理工作主要指重點考慮對人們日常生活方面的影響以及工作方面的影響,規(guī)定停電的時間及范圍,以減少停電給人們生產及生活帶來的影響。目前,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在配網電力工程技術運行及維護期間,電力企業(yè)要順應時代發(fā)展的潮流,運用先進的技術和理念,不斷提高配網電力工程技術的可靠性。
4? ? 結 語
配網電力的可靠性指電力企業(yè)的供電系統(tǒng)對用電客戶的持續(xù)供電能力,是衡量供電系統(tǒng)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能夠體現電網建設、運行、改造和維護工作的效果。目前,我國經濟發(fā)展水平不斷提高,各行各業(yè)對電力配網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國電網建設領域大,許多傳統(tǒng)技術仍然無法滿足現代建設的需要。因此,在施工技術方面,仍然需要人們進行不斷的研究和探索,進而不斷提高電力配網工程施工技術的可靠性,增加電力工程效益。
主要參考文獻
[1]陳松錦.10 kV電力配網工程施工技術及管理方案[J].科技風,2018(27):204.
[2]薛志剛.關于配網電力工程技術可靠性管理[J].現代營銷:創(chuàng)富信息版,2018(9):95.
[3]黃有立.配網電纜線路工程施工的關鍵技術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8(16):103-104.
[4]黃源.10 kV配網工程施工技術與可靠性對策[J].科技風,2018(25):98.
[5]武峰.配網電力工程技術可靠性研究[J].人力資源,2018(8):85-86.
[6]高薇.電力工程技術在配網建設中應用的安全可靠性探究[J].中國新通信,2018(23):213.
[7]鄒瑋平.配網系統(tǒng)中電力工程技術的可靠性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7(23):70-71.
[8]侯海娥.供用電的安全性與可靠性分析[J].圖書情報導刊,
2010(8):227-228.
[9]武博,彭鷹.關于配網電力工程技術的可靠性分析[J].科技風,
2013(6):124.
[10]方炳鋼.關于配網電力工程技術的可靠性分析[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yè),2012(25):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