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雙陽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初中歷史教學也迎來了改革和創(chuàng)新,如何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和質量,使學生在高效完成知識積累的同時促進綜合能力的提高,已經成為一線歷史老師研究的重要課題。構建高效的歷史課堂需要老師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巧設問題情境,啟發(fā)學生自主學習,利用信息技術,拓展學生知識視野,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積極自覺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從而實現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歷史;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1-032-1
在傳統初中歷史教學中老師占據著課堂的主導地位,以單向灌輸的教學模式一味的對學生進行知識講解,難以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因此新時期的初中歷史教學要摒棄傳統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用更加新穎的教學方法來調動起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從而構建出高效的歷史課堂。
一、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首先需要老師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使學生在興趣和求知欲的驅使下積極主動的參與知識的思考和探究中。老師可以充分發(fā)揮出組織者、引導者、輔助者的作用,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的歷史情境,使學生置身于歷史環(huán)境中去觀察歷史、思考歷史事件,站在歷史人物的立場上去研究歷史,使學生在歷史情境中對歷史知識探究產生濃厚的興趣。[1]比如九年級學習“列寧與十月革命”這課時,老師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為學生創(chuàng)設歷史上俄國十月革命的歷史情境,引導學生在歷史情境中從十月革命發(fā)生的原因、歷史背景角度進行歷史事件分析,生動的歷史情境激發(fā)起學生對這段世界歷史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進而跟隨老師的引導在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對俄國的影響”中輕松找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與十月革命爆發(fā)之間的密切關聯,使學生發(fā)現了十月革命爆發(fā)的原因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帶來的社會影響,理解了十月革命爆發(fā)的必然性。在歷史情境中學生在興趣和求知欲的驅使下積極的展開本課的學習和探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營造輕松氛圍,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老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鼓勵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式來完成歷史知識的學習。老師要為學生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大膽質疑,踴躍的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挖掘學生的思維潛能,使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積極的進行自由探索、熱烈討論,在思維碰撞中輕松完成知識內容的理解和內化,既增強了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構建出高效的歷史課堂。以九年級“文藝復興運動”這課為例,老師采用材料分析、問題探究、小組討論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出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在老師展示的歷史材料中打開知識探究的大門。老師為學生展示了意大利的美麗風光的視頻教學資源,為課堂教學注入了生機和活力,使課堂氛圍瞬間活躍了起來,進而積極主動的跟隨老師的引導展開本課的學習,發(fā)揮出自身的主體作用。
三、巧設問題情境,啟發(fā)學生自主學習
學起于思,精心設計的巧妙問題往往能夠快速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產生知識探究的強烈興趣,也是構建高效課堂不可或缺的影響因素。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老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巧妙的問題情境,激發(fā)起學生對新知識內容的渴望,從而積極的在教材輔助下展開自主探究,在新知識中探索問題的答案。依然以“文藝復興運動”這課為例,老師為學生介紹了文藝復習興起的背景,然后提出知識探究的問題:為什么文藝復興運動最先興起于意大利而不是其他國家?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是什么?文藝復興運動都帶來了哪些影響?你都知道哪些文藝復興運動的代表人物?在層層深入的問題情境中,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進而積極的展開自主學習,并在閱讀中勾畫出重點知識,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取得了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四、利用信息技術,拓展學生知識視野
隨著科技的高速發(fā)展,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應用日益廣泛,對初中歷史而言,信息技術手段帶來了豐富的教學資源,生動的情境創(chuàng)設,甚至能夠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進行時空轉換,給學生帶來更加豐富的學習體驗,拓展了學生的知識視野,更有利于老師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同時拉近了歷史與現實生活的距離,使學生對歷史背景、歷史事件理解起來更容易,印象更深刻,促進了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比如學習“探尋新航路”這課時,老師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動態(tài)展示出思維航海家航行的路線,使學生生動、立體、直觀的看到新航路開辟的經過,進而在老師的引導下輕松理解了新航路開辟的重大意義,使學生在生動、有趣的動態(tài)展示中經歷探索歷史的樂趣,學會了客觀的分析歷史問題,既提高了學生的思維分析能力,同時也使學生樹立起唯物史觀,實現了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協同發(fā)展。
在新時期的初中歷史教學中,老師要秉承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通過優(yōu)化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老師的引導和啟發(fā)下學生積極主動的展開自主學習和探究,構建出高效的初中歷史課堂。
[參考文獻]
[1]張正將.構建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有效途徑[J].當代教研論叢,2019(12).
(作者單位:南京外國語學校方山分校,江蘇 南京2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