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凱
摘要:在高中語文教學內容中,詩歌鑒賞為其教學的重點,其不僅為高考的重要考點,同時其教學的有效性能夠促進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本研究對影響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有效性的兩個主要因素進行探討與分析,同時對提高高中語文在進行詩歌鑒賞教學有效性的三個教學策略展開詳細的論述,旨在為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相關方面的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誦讀;詩眼;情景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1-0063
詩歌是我國歷史文化長河中最璀璨的一顆明星,是我國古代先人智慧的結晶。詩歌不僅具有非常鮮明的結構美感,且其內容生動形象具備濃厚的韻味,詩歌的學習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及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有顯著的效用,能夠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綜合素養(yǎng)。然而,在現(xiàn)今學生對詩歌的學習中,其學習的過程大部分時間處在一個死記硬背為了考試而學習的現(xiàn)狀中,缺乏發(fā)自內心對詩歌的欣賞與喜愛,導致學生對詩歌的欣賞水平不能有效地提高。因此,教師在對其進行詩歌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地提高學生對詩歌的學習興趣,促進其提高自身的欣賞水平與綜合素養(yǎng)。
一、影響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有效性的原因
1.高中語文教師對詩歌鑒賞的教學方式單一化
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詩歌鑒賞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快速完成對詩歌鑒賞內容的教學,教師主要采取的是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在此過程中,教師對詩歌中的內容進行逐字逐句的解釋,讓學生處在被動接受的地位,只能對所學的內容進行死記硬背。該教學方法雖然能夠快速地讓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記憶,在考試中幫助學生獲得高分,但是這種枯燥無味的教學方式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學生對詩歌的學習興趣,降低詩歌教學的有效性。
2.忽略詩歌所包含的情景
詩歌作為一個題材較為特殊的文化載體,雖然其語言相對精簡,但其字里行間所展現(xiàn)的意境完整且連貫,學生在對相關內容進行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僅要透過文字表面所囊括的基本意思進行分析,還需要教師在詩句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的挖掘與分析,甚至部分較為晦澀難懂的詩句,需要在一定的情景下才能對作者所要表達的真正內涵進行理解。因此,教師在進行詩歌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提高詩歌教學的有效性,需要結合詩歌進行情景的創(chuàng)設,并通過該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與作者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所表達的內涵。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為了追趕教學的進度常常忽略對詩歌進行情景創(chuàng)設,進而影響了詩歌教學的有效性。
二、提高高中語文進行詩歌鑒賞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加強對詩歌的誦讀,感受詩歌的韻律
詩歌在語言的表達方式上具備結構對稱、押韻等的特點,同時具備音律美與情感表達的美感等,在進行誦讀時,能夠對這些美有更深入的體會。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詩歌鑒賞的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性,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詩歌進行誦讀的教學,引導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對詩歌的韻味及其中所包含的內容進行理解與領會。在實際誦讀引導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不同的詩歌采取不同的誦讀方法進行誦讀。并且,教師自己在進行誦讀引導的時候要先做好聲情并茂的范讀,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激起學生對詩歌的閱讀興趣。同時,教師在誦讀的過程中要對誦讀的方法與規(guī)律進行講解,包括詩歌閱讀過程中的語音、語調以及停頓等,讓學生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掌握詩歌中的內涵,把握詩歌中的韻律美等。例如在《雨巷》這首詩歌的朗誦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在誦讀中對作者失望之后希望的出席以及幻滅等情緒之間的差別進行表達,同時對詩歌中所表達的煙雨江南的氛圍進行帶入想象,在誦讀的過程中節(jié)奏要放緩慢、婉轉,幫助學生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朦朧的意境等。
2.逐字品析,體會詩情
在詩歌進行賞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對整首詩歌的詩眼進行講解,幫助學生提高對整首詩歌學習的有效性。所謂的詩眼,是凝聚了整首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點睛之筆,也是詩人在詩歌寫作中最能表達詩人主體思想的句子。尤其是古代詩人在進行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對練詞達意有著嚴苛的要求,往往這樣的句子或詞對全文會起到點石成金的作用。例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使整句詩的畫面感更加生動形象,讓春天由一幅靜止的畫面轉化成一幅動圖,與后文的“明月何時照我還”形成鮮明的對比,更加襯托出詩人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
教師在進行詩歌賞析的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引導學生自發(fā)地尋找詩眼的位置。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還能夠更加明確詩歌所采用的形象化的文字所塑造的形象。通過對詩眼的反復推敲與琢磨,對詩眼所表達的詩情與詩意進行凝練,能夠提升學生對詩歌的欣賞水平,有效地提高教師進行相關內容教學的有效性。
3.對詩歌意境進行創(chuàng)建,幫助學生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師在展開詩歌鑒賞的教學過程中,要結合詩歌所展現(xiàn)的情景進行情景創(chuàng)建。該種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對詩歌中所展現(xiàn)的思想感情進行理解,并且通過情景的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詩歌學習的興趣,進一步提高詩歌教學的效果。對詩歌情景的創(chuàng)建要求教師對詩歌中所展現(xiàn)出來的客觀事物進行分析,明確其承載的詩人所描繪的情感,在進行情景創(chuàng)建的過程中要融情于景之中。例如,在遇到月亮為景時,則要把握住詩人思鄉(xiāng)的主觀情感,或遇到長亭等意象時,則表達出詩人依依惜別之意等。通過對相關情景表達的意義進行理解,能夠有效地展現(xiàn)教學的有效性,幫助學生提升對詩歌的理解能力,提升其欣賞水平。
詩歌是我國學生在進行語文學習時最重要的學習內容之一,但由于其表達方式的多樣及語言中所包含內在思想的豐富性,給學生在理解與欣賞的過程中帶來了較多的困難,同時也為教師進行教學帶來了較大的挑戰(zhàn)。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相關方面內容的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對其誦讀方法與規(guī)律的教學,在此過程中對其進行引導,幫助學生通過誦讀感受詩歌中的韻律美,同時做好對詩歌字句的賞析與推敲,結合情景創(chuàng)建進行教學,促進學生理解詩歌中的深遠意境,提升詩歌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顏丹群.讀韻尋眼,體境悟情——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策略[J].中外交流,2019(12).
(作者單位:江蘇省高郵市三垛中學225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