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先玲
所謂“多媒體”,是指將文本、圖像、動畫、音頻、視頻等媒體信息有機結合,目的是集中各種媒體的優(yōu)勢,形成一種功能更完善的信息傳播體系。提高多媒體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強化多媒體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直接運用和實現(xiàn)多媒體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機結合,是達到教學有效與有效教學的具體愿望。下面,淺談幾點個人的教學體會和教學經驗。
一、多媒體在英語課堂中的應用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可以說,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廣泛運用,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方式,多媒體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意想不到的新鮮活力,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結構,活躍了課堂學習氣氛,對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了積極作用。多媒體能夠融入音樂、提供清晰的影片和語音形象,并能添加背景資料、詞語圖片、動畫短片,還可創(chuàng)設與教材密切相關的情境,能夠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不同于其他課程,英語學習要求學生具備準確的發(fā)音,以及單詞聽寫能力,這就很有必要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英語是語言交際工具,必須在學習之中聽準、閱讀之中讀準、交流之中說準;英語是書面運用工具,必須書寫準確、整齊、美觀;英語學習需要積累,必須識記大量單詞、短語和專用語;英語學習需有文化背景、資料來源和社會知識的儲備。再者英語教學必須增加語言實踐的訓練、不斷強化學生學習聽、讀、說、寫的基本能力,掌握英語的交際能力,這就更加需要借助媒體進行語言跟讀、語音模仿和鞏固提高。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將抽象的文字信息轉化為圖像、音樂等,有助于學生把握教材內涵,理解教材的思想感情。而且多媒體可擴大信息的傳遞量,能夠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求知欲望、思維能力和理解程度,可將散亂的基礎知識整理成系統(tǒng)的章程和規(guī)律展示給學生,幫助學生更好地建立知識體系。
二、多媒體在英語課堂中的應用能夠減輕教師的講解負擔
用多媒體運備課能夠加快速度、節(jié)約時間、提高質量,課堂教學的提前工作就是備快課、備好課、備精課,由于英語的字母個體小、書寫難、掌握慢,書寫速度是相對較慢,多媒體電腦鍵盤可以提高速度。把多媒體作為教育教學工具運用于課堂教學能夠提高講解、換置和翻動的速度、質量和效果,有利于師生互相交流、互相探討,是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得力助手;能夠充分把握學生學習的個體性、層面性和全面性,是實現(xiàn)整體提高的最佳因素;能夠充分發(fā)揮師生輕松所教、輕松所學和輕松互動。
(1)多媒體具有生動性:明快的色彩、清晰的畫面、迅捷的速度就能開闊視野、加深記憶、領先思維、強化效果。
(2)多媒體具有系統(tǒng)性:講解與演示一定要互相配合、互相默契、互相照應,使學生方便于記憶、獲取、歸納、整理。;
(3)多媒體具有適用性:在不同程度上創(chuàng)建一個教學平臺使師生互動,教師可以在平臺上隱藏自己的教學設計,啟發(fā)學生思考,學生可以提前設置課前預習的疑問給教師以講授前的提示。
(4)多媒體具有資源性:教師能夠運用多媒體查找備課、講課和交流中所需要的資料,把疑問解決在課堂之內。
(5)多媒體具有準確性:更多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在多媒體網絡中獲得的答案高深、有益而準確,少有爭議。
(6)多媒體具有融合性:能夠在以“教材為主,資料為輔”的思想指導下實施多媒體英語課堂教學,能夠把知識性、趣味性、規(guī)律性互相融合、互相滲透、互相補充。
三、多媒體在英語課堂中的應用弊端
隨著多媒體在教育教學中的廣泛運用,有其明顯的優(yōu)越性,是其他任何工具目前無法代替的,我們盡可能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營造氣氛、喚起情感、引導想象、提高效率、節(jié)約時間、強化教學,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多媒體的運用同樣也會產生弊端:
(1)長期運用多媒體把學生面對文字的想象與創(chuàng)造空間“占”了,由此可能帶來學生在語言文字方面感覺和感受能力的逐步下降。
(2)多媒體課件都是提前制作就緒,中途很難改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難以根據課堂狀況及時調整,容易將學生的思路限于課件模式,可能會制約學的生思維。
(3)多媒體畢竟是“機器”,我們對它的性能了解是有限的,難免出現(xiàn)遺漏和失誤,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多學習、多探索、多思考、多請教,揚長補短,使其更有效地為教育教學服務。
(4)多媒體設備的屏幕畢竟有限,而且還有電光,字體小、反射強、距離遠,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容易導致教師、學生的視力下降,給學習、工作和生活帶來不便。
總之,多媒體在教育教學中的發(fā)展和應用日益頻繁,其功能和作用逐漸增強,只有合理使用才有顯著成效;多媒體在英語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視,是實現(xiàn)科學教育不可缺少的基礎工具;實踐證明:綜合發(fā)揮多媒體的優(yōu)勢,避免多媒體的弊端,進一步探討多媒體在教育教學中更深的使用原理、實踐經驗和有效結合,將是課堂教學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