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閱讀教學是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關鍵,通過有效的語文閱讀教學能夠擴展學生的學習眼界,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提高學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在新課程改革的深化發(fā)展下,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問題得到了有關教育人員的關注。而文本精細化閱讀則是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nèi)容,增強學生的閱讀體驗,進而實現(xiàn)有效的語文閱讀教學。為此,本文結(jié)合人教版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實際情況,以具體實例探究怎樣實現(xiàn)有效的語文精讀文本教學,旨在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語文學習。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文本精度;閱讀教學
精度閱讀主要是指在閱讀的過程中深刻感悟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鑒別眼光,學會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在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新課程改革的深化發(fā)展下,學生的閱讀內(nèi)容和閱讀方式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發(fā)展變化,閱讀能力成為人們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一個重要素質(zhì)。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語文閱讀教學是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陣地。而為了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語文閱讀成效,需要有關教育人員結(jié)合小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特點和學習需要思考怎樣實施文本精讀教學,旨在通過精讀教學來更好地提升學生語文閱讀水平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一、 文本精讀內(nèi)涵概述
文本精讀要求學生在閱讀文章的時候能夠仔細閱讀,對文章描寫和表達精彩的地方進行完整地把握,了解和熟悉文章中所應用的表達方式或者修辭方法,明白文章表達的主題思想。想要達到以上的閱讀收獲學生至少需要閱讀兩遍到三遍的課文,通過多次閱讀文本來更深入地把握文本內(nèi)容。
二、 文本精讀在閱讀教學中的實施意義
第一,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一個關鍵就是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對文本閱讀產(chǎn)生積極而熱烈的情感。在強烈興趣的指引下學生會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tài)參與到文本閱讀中,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通過文本精細閱讀能夠引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閱讀文本,感悟文章描寫的精妙之處。第二,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文學是一種藝術形式,高質(zhì)量的文本都具備獨特的藝術品位,蘊含一定的藝術修養(yǎng)。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指通過閱讀鑒賞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nèi)容,仔細感受文本描寫的趣味性,并能夠深諳每篇文章所應用的表達技巧、修辭手法,不斷提升自己的藝術品位。第三,能夠提升學生語文閱讀效率。閱讀是小學語文學習的重點內(nèi)容,也是小學升初中考試中重點考查的內(nèi)容。閱讀的關鍵是在這個過程中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通過閱讀更深層次的理解文本內(nèi)涵,深刻地體會作者創(chuàng)作的內(nèi)涵。通過精讀文本能夠在有效的時間內(nèi)幫助學生更快地理解和把握文本內(nèi)容,提升學生語文閱讀效率。
三、 小學高年級語文文本精讀教學策略
(一)采取多種方式開展有效閱讀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根本,但是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領學生開展有效的閱讀,即教師需要通過多種形式,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促使學生愛讀,并確保學生在每次閱讀的時候都能夠有所收獲。同時,在開展精讀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學會應用不同的閱讀方法,比如對于每個單元的講讀課文,教師要帶領學生抓住文本閱讀詞句,對這些重點的閱讀詞句進行精讀、研讀和品讀。例如在教學《琥珀》時,我先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采用搜索關鍵詞的方法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在反復閱讀的過程中學生發(fā)現(xiàn)了文本閱讀內(nèi)容所蘊含的科學知識,通過形成性認識、發(fā)現(xiàn)知識和探索文本價值來深化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強化學生的學習。這樣為深入地理解文章節(jié)省了時間,使得學生有了充分讀書、討論與交流的機會,大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時效性。
隨著年級的增加,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也需要對學生開展必要的朗讀訓練,為精讀閱讀奠定良好的基礎支持。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爸爸帶我去爬樹》一課時,對于文章中“爸爸微笑著注視著我。我來勁了,在這田野里,好像心里特別想玩——我上去就爬,兩只手抱緊了樹身,兩只腳也盤開對蹬在樹干上,然后手腳一起用力慢慢往上蹭?!边@樣的一句話,經(jīng)過反復學生能夠體會到作者爬樹過程中的好奇心理和緊張心理。再比如學習人教版高年級語文《野草》一課的時候,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比較難以理解“生命開始的一瞬間就帶來了斗爭的草,才是堅韌的草,也只有這種草,才可以傲然地對那些玻璃棚中養(yǎng)育著的盆花哄笑?!睂Υ@個比較難以理解的話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抓住“傲然”“哄笑”兩個詞進行反復的品讀,在反復品讀的過程中學生會忽然明白作者是在嘲諷無法經(jīng)歷風雨、安于現(xiàn)狀的樹木,與此同時贊美了小草頑強的生命力。通過反復閱讀學生能夠從整體上感知這篇文章的核心思想,從而達到有效的語文閱讀。
(二)以核心問題為基本引領,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思維
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發(fā)展實際情況來看,在教學的過程中普遍存在教學內(nèi)容繁雜、課堂提問過多、教學內(nèi)容安排瑣碎、教學思維混亂等問題,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無法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內(nèi)容。為了能夠改變這一課堂教學通病,教師需要在充分把握課堂、學情、學習目標、文本提出的基礎上提煉出一個到兩個關鍵問題,引導學生緊緊圍繞這個問題來發(fā)散自己的學習思維,在教師的帶領下開展一系列讀寫訓練,從而有效提升自己的語用能力。比如在小學人教版高年級語文《三國演義》教學的時候,這篇課文塑造了諸葛亮、劉備等優(yōu)秀生動的人物形象。在具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調(diào)動一切積極因素來幫助學生感悟文本中的生動形象,并在學生精細化閱讀的過程中提出以下的問題:①你能夠從文章中的哪些句子來感受劉備的真心實意?②在文本表達的時候作者是怎樣來表達自己的真心實意的?在語文閱讀精細化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能夠緊緊圍繞問題的提出深入開展教學,教師可以將和核心問題有關的內(nèi)容按照一定的層次嵌入教學板塊中,讓學生在這樣的板塊中深入理解文本內(nèi)容。第一個閱讀教學板塊“走進人物,察言觀行,感受形象的美”;第二個閱讀教學板塊“走進環(huán)境,體會句式,發(fā)現(xiàn)語言表達之美”;“輻射課外,走進名著,領悟文學的美?!?/p>
(三)欣賞文章的語言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小學語文高年級語文閱讀篇目中每一篇文章都是由具體的詞匯和語句共同構成,在這些詞匯的構成中形成獨具藝術魅力的語文閱讀世界。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精細化文本閱讀的時候教師需要注重帶領學生感受語言的美,引導學生提升語言的綜合應用能力和寫作能力。比如在開展人教版小學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出父親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敝小俺!弊值膽么螖?shù),并明確的標識來標記這個詞語,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仔細品味這個詞語在整個文章中的應用作用。在經(jīng)過閱讀之后學生發(fā)現(xiàn)常這個詞在整個文本中出現(xiàn)多次,常常說明經(jīng)常在一起,說的不是動人的甜言蜜語,滲透的是一種“教育”,一種親情教育,一種溫暖的親情教育。
再比如學習《壺口瀑布》的時候,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欣賞文本中具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感受瀑布的雄偉和壯闊,并在從總體上把握文本內(nèi)涵的基礎上感受到句子描寫的精髓,如句子“山是清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藍色,宇宙之間仿佛只有這水的存在?!痹趯W生反復理解這一句子的時候教師讓學生領悟到句子描寫中所應用的修辭手法、動詞、句式結(jié)構等,之后讓學生對這些優(yōu)秀的仿寫內(nèi)容進行記錄,在不斷積累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語言應用能力。
(四)反復閱讀,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點
在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文中涵蓋一些經(jīng)典歷史人物,為了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這些經(jīng)典人物身上的精神力量,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反復閱讀,通過反復精讀來更好地把握和體悟人物精神。比如在學習人教版五年級語文《草船借箭》一課的時候,基于《草船借箭》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凸顯出了諸葛亮人物的精神力量。在閱讀一次文章之后教師引入:“請同學們自由讀‘霧中借箭這部分內(nèi)容,把你認為最能表現(xiàn)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畫出來,再用心體會,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處。”以“諸葛亮知天文”為例,在學生精讀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出如下問題:“誰來說說,你從課文的哪些詞句中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痹趯W生回答“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之后教師繼續(xù)提問“這場大霧,諸葛亮和魯肅都看到了。請大家體會體會,魯肅看到這場大霧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假如你是魯肅,你會選擇以怎樣的方式來讀這個句子呢?”(引導學生讀出害怕、吃驚的語氣。)“假如你是諸葛亮,你會選擇以怎樣的方式來讀這個句子呢?”(引導學生讀出暗喜、得意的語氣。)通過仔細分析不同人物對待事件的看法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
(五)根據(jù)文章意境的創(chuàng)設,豐富學生的閱讀情感
意境是整篇文章的精髓,通過意境的創(chuàng)設能夠引起閱讀者對文章內(nèi)容的情感共鳴,同時激發(fā)閱讀者的情感表達。為此,在高年級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對文章意境的營造,從而給學生帶來豐富的學習體驗,強化學生的情感表達欲,增強學生對語文閱讀的熱愛。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六年級語文《山中訪友》內(nèi)容的時候,基于這節(jié)課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動展現(xiàn)大自然美景的散文,為了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即在朗讀的時候教師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創(chuàng)設身臨其境的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中讓學生感悟作者的思想,具體內(nèi)容如下“同學們,春風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報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聲有色,有情有義。我們這學期學習的第一組課文,將帶領我們投入大自然的懷抱,領略大自然的風姿,傾聽大自然的聲音,與大自然互訴心聲、交流感受?!?/p>
四、 結(jié)語
綜上所述,語文一門重要的交流學科,也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結(jié)合新課程改革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出的要求,教師需要在以往教學的基礎上強化對精讀這一題材文本教學內(nèi)容的關注,通過帶領學生細細品味精讀文本內(nèi)容來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體驗,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溫慧芳.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談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設計[J].課外語文,2018(12):123-124.
[2]羅小平.小學語文中高段閱讀教學中多視角文本解讀[J].考試周刊,2017(63):67.
[3]陳閱昇.小學高段語文閱讀教學創(chuàng)新與實踐[J].開心,2017(6).
作者簡介:
時旭,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會寧縣郭城驛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