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日
【摘要】推出共有產權房是為了保障中底層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吸引優(yōu)秀人才、抑制房地產泡沫等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平穩(wěn)房地產市場,落實房住不炒的精神。但北京市共有產權房仍然存在潛在的法律風險與違規(guī)問題、市場去化問題、后續(xù)管理等問題。因此,本文在借鑒國外經驗、降低認購門檻、多渠道拓寬共有產權房房源等方面,為北京市推行共有產權房提供參考。
【關鍵詞】共有產權房;房地產市場
共有產權房是北京市“?;?、分層次、廣覆蓋”住房供應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最接近“房子是用來住的”屬性,初衷便是抑“炒”?!白 ?。其面向北京市無房家庭,包括非北京戶籍的“新北京人”,體現了大保障、大支持的理念,讓百姓感受到北京的溫度,體會踏踏實實的“獲得感”。但由于推出的時間尚短,各方面做得還不夠周到,北京市的推出共有產權住房還不夠成熟,存在的部分問題亟待解決。
1、北京推行共有產權房歷史背景與現狀
1.1北京推行共有產權房的歷史背景
20世紀80年代,英國最早提出了共有產權房的概念,我國2007年在江蘇淮安市首次推出共有產權居住房,2014年,住建部指定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黃石、淮安六市為全國共有產權房的試點城市。2013年底,北京推出了自住型商品房,是共有產權房的“前身”。為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精神,北京市在2017年9月30日實施了《北京市共有產權住房管理暫行辦法》,隨后相繼推出了大量共有產權房項目。
1.2北京推行共有產權房的現狀
按照《北京城市總體規(guī)劃(2016—2035年)》中“擴大居住與住房供應,未來5年新供應各類住房150萬套以上”的相關要求,北京市政府還將在發(fā)展共有產權房方面來貫徹落實這一政策。從分布區(qū)域來看,主要集中在大興、順義、昌平、通州以及懷柔。在目前北京整體房地產市場下行、限競房遭遇高庫存的情況下,流通性差、配套滯后的共有產權房項目也表現平平。共有產權房的推行對于解決居民住房問題具有重大作用,相對于其他同等條件商品房均價更低,降低了購房門檻。
2、北京推行共有產權房的問題
2.1潛在的法律風險與違規(guī)問題
法律風險。北京市政府負責出臺共有產權住房的管理辦法,同時參與共有產權住房的后續(xù)運營,但一旦政府機關和購房者在產權變現問題上出現糾紛,現有體制下將很難處置相關問題。違規(guī)出讓或出租問題。部分居民獲得共有產權房后,為了私人利益,在規(guī)定的五年協議期間內出讓房屋或五年外暗中出租等,擾亂市場秩序。跟風炒房問題。有部分投資者對房市抱有跟風炒作的慣性思維,仍然想鉆各種空子從中牟利的利益沖動,可能帶來不良的社會影響。搖號購房問題。搖號的公平性容易產生問題,可能存在一人多次搖號,或與他人達成利益需求,借助他人名義實現一人多搖的現象。主管部門有必要介入管理,給所有參與搖號的群眾以更具公信力的搖號結果。
2.2市場去化問題
通過走訪北京市共有產權房布局重點區(qū)域的項目,調查發(fā)現項目去化率為五成左右,共產房項目去化率較低。同時形成了“客戶想買的買不到,開發(fā)商想賣的賣不掉”的現象。購房者在選擇共有產權房時,區(qū)位是第一要素,項目往往交通出行、配套設施等都相對滯后。與周邊限競房差價過小,銷售區(qū)域受限等都是影響去化的原因。
2.3后續(xù)管理問題
按照安排,自2107年起,北京要用五年時間完成25萬套共有產權房供地,如此高的供應存在諸多后續(xù)問題。共有產權房的購房者主要是中低收入家庭,其收入的穩(wěn)定性較低,非盈利性機構、社會資本還沒有完全參與到共有產權房。如果沒有金融性機構給予資金支持和指導,購房者將承擔過大生活壓力。
共有產權住房的物業(yè)定價、收繳、維護是共有產權房后期運營、取得良好政策效果所面臨的主要難點之一。由于共有產權住房涉及計劃、建設、買賣、租賃、后續(xù)管理等復雜事項,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設投資中心需要承擔更多責任。從當前政策實施來看,退出方式仍需進一步完善,嘗試探索新的退出渠道。
3、北京推行共有產權房的對策建議
3.1借鑒國外經驗
借鑒西方發(fā)達國家共有產權住房的成熟經驗,繼續(xù)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和住房保障體系,明確共有產權住房申請和退出等方面的細則。可以借鑒英國的產權比例可調節(jié)機制,住戶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靈活選擇產權比例,住戶的權益也隨產權調整而調整。購房者收入提高或者降低時,都可以適當選擇增購產權或者堅持產權。兼具靈活性和全面性的調節(jié)機制,能夠擴大受保障對象的覆蓋范圍,更好地保障共產房的市場公平性。
3.2降低認購門檻
雖然共有產權房有各種各樣的限制,但低價格毋庸置疑是最大優(yōu)勢,需要政府幫忙分擔住房壓力的剛需還是很旺盛的。如果能夠降低共有產權房的申購標準檔次,那么市場所能釋放出的潛力要比現在更大。優(yōu)化調整北京市共有產權住房申購政策,調整項目配售人群范圍,在堅持基本申購條件基礎上,調整取消不合理的準入條件,降低一些認購門檻,適度調整可售區(qū)域,在完成去化任務的同時,也能使更多人受惠,實現更多人的“住房夢”。
3.3多渠道拓寬共有產權房房源
多渠道拓寬共有產權房的房源,確保共有產權房的可持續(xù)供給。進一步吸引社會主體廣泛參與,鼓勵非盈利機構、國家企事業(yè)單位等主體積極參與,有效拓寬共有產權房的房源。北京市可以將之前出臺的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兩限房等保障性住房政策進一步轉化為共有產權住房,擴大共有產權住房來源,可以在棚戶區(qū)改造中嘗試共有產權房模式,進一步均衡共有產權房的區(qū)域供應,從而拓寬共有產權房的房源。
參考文獻:
[1]郝書雅,于長平.北京市共有產權房的現狀及發(fā)展建議[J].住宅與房地產,2019(16):11+23.
[2]殷貴梅.對我國共有產權住房試點情況的分析與探討[J].華北金融,2018(05):24-27.
[3]朱亞鵬.中國共有產權房政策的創(chuàng)新與爭議[J].社會保障評論,2018,2(03):112-122.
[4]胡吉亞.共有產權房中的博弈分析[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3(06):56-62.
[5]艾淵源.共有產權住房相關問題的法律分析 以北京市共有產權住房為例[J].中國律師,2019(08):66-68.
[6]尚維,俞駿.北京市共有產權住房制度主要特點與潛在問題研究[J].住區(qū),2018(03):1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