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永育
一條閃閃發(fā)光的大河在山間蜿蜒游走,看不見一滴水,自然也看不到一點兒浪花,河里全是密密麻麻的石頭。但奇怪的是,站在岸邊居然能聽到潺潺流水聲。
這條石頭河為何會發(fā)光?它是怎么形成的?河中的流水聲又是怎么回事呢?咱們一起去當?shù)靥絺€究竟吧。
驚現(xiàn)石頭河
石頭河位于俄羅斯的巴什科爾托斯坦共和國境內,發(fā)源于歐洲與亞洲交界處的烏拉爾山脈。它全長約6000米,平均寬度約200米,最寬處有700多米。
由于石頭河地處山區(qū),那里人煙稀少,十分荒涼,所以一直不被外界知曉。直到不久前,一支科考隊到烏拉爾山脈考察,才讓石頭河為天下所知。
這天晌午,科考隊的隊員們經過一番艱難跋涉,終于登上了烏拉爾山。站在山頂向四周望去,只見遠處的山莽莽蒼蒼,無邊無際;近處的原始森林樹木高大,郁郁蔥蔥,景色十分優(yōu)美。
“瞧,那邊好像有一條河!”這時,有個隊員叫了起來。大家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見不遠處的森林中露出一條白色的河床。在正午陽光的照射下,河床熠熠生輝,十分壯觀。
結束了考察任務后,大家下山向大河所在的方向走去。然而誰也沒有想到,他們走到大河附近,發(fā)現(xiàn)里面竟然沒有一滴水,自然也沒有一點兒浪花。站在山坡上看下去,河床里全是密密麻麻的石頭,石頭層層疊疊,從山頂一直延伸到山腳,最后消失在遠處樹林中。
望著眼前這條全是由石頭堆出來的大河,科考隊員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大家懷著巨大的好奇心,沿著河床一直往河的下游走,試圖找到河水,然而一直走到石頭河的盡頭,仍沒有看到河水的影子。更令大家難以置信的是,石頭河里竟然發(fā)出了清晰的水流聲,一路上,水流聲時而大,時而小,此起彼伏,仿佛一首樂曲在靜寂的山間奏響。
石頭河為何會發(fā)光
科考隊員們仔細觀察這條神秘的石頭河,發(fā)現(xiàn)河中的石頭個頭兒都不小,大的看上去重達數(shù)噸,小的也有幾十千克重。大河上游的石頭和下游的石頭在外觀上有著明顯的區(qū)別:上游一帶的石頭棱角分明,尖峭突起,給人一種亂石崢嶸的感覺;而下游的石頭則比較圓潤,幾乎沒有棱角,仿佛被精心打磨過一樣。
通過進一步的考察,隊員們還發(fā)現(xiàn),不論是哪段河道里的石頭,都含有石英和云母等礦物質。石英是由二氧化硅組成的無色固狀物,云母是片狀晶體,這兩種礦物質都具有玻璃般的光澤,當光線照射到它們表面時,會發(fā)生反射。這時,隊員們恍然大悟,石頭河之所以會發(fā)光,正是石頭中的石英和云母在起作用:它們把強烈的太陽光反射回空中,此時人如果站在高處向下看,就會發(fā)現(xiàn)石頭河熠熠閃光,猶如一條波光粼粼的河流。
石頭河形成的原因
隊員們在考察中還發(fā)現(xiàn),石頭河源頭所在的地方是一大片石頭山,而且山頂巖體呈大面積破碎狀。這些情況表明:石頭河里的石頭,很可能就來自于破碎的山體。
那么,山頂巖體是如何破碎的?亂石又是怎樣被“搬運”到山下去的呢?科考隊對此做了進一步的考察,認定造成山巖破碎的罪魁禍首是冰川。
冰川是極地或高山地區(qū)地表多年存在的天然冰體,是長年累月的積雪經過壓實、結晶、再凍結成冰等作用形成的??瓶缄爢T們認為,數(shù)萬年前,巴什科爾托斯坦共和國所在地區(qū)的氣候比現(xiàn)在寒冷得多,石頭河所處的烏拉爾山脈一片冰天雪地,山頂被巨大的冰川覆蓋著。隨著山上積雪越來越多,冰川的規(guī)模日益龐大。在冰川巨大的重力作用下,山頂巖體不堪重負,在某一天突然崩塌破碎,數(shù)不勝數(shù)的亂石被失去依托的冰川裹挾著,從數(shù)千米高的山頂傾瀉而下,呈河流狀一直綿延到了山腳。在向山腳滾落的過程中,石頭由于相互碰撞、擠壓等,棱角逐漸變得光滑圓潤,因而山腳與山頂?shù)氖^外觀大相徑庭。
這些石頭最初都被冰川覆蓋著,隨著氣候變暖,冰川消融,石頭便露了出來,最終呈現(xiàn)出一條令人嘆為觀止的石頭河。
流水聲音探秘
弄清了石頭河形成的原因,科考隊員們又對水流的聲音進行考察。
按理說,河床里滿是石頭,看不見一滴水,不應該有流水聲音。那流水聲音是從哪里發(fā)出來的呢?為了解開這個謎團,科考隊決定對河床進行“解剖”。隊員們選定了一段流水聲音最明顯的河道,動用機械設備,將上面的石頭一點兒一點兒地搬開。結果發(fā)現(xiàn),下面赫然出現(xiàn)一條潺潺流動的溪水——至此真相大白,一路上大家聽到的流水聲,原來就是石頭下面的小溪流動發(fā)出來的。
隊員們經過進一步考察,還弄清了溪水的來源。原來,烏拉爾山所在的區(qū)域降水比較充沛,特別是山頂一帶,常年雪花飄舞。積雪融化后滲入地下,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部分地下水匯集到石頭河的河床下面,從而形成了一條隱蔽的溪流。
水在石下流,泉水叮咚響,石頭河真是一條神奇的河。
烏拉爾山脈頂端常年積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