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詩意地棲居?!钡聡枷爰荫R丁·海德格爾的這句名言彰顯著思想家對理想生存方式的詩意追求,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內心期盼。他表明,充滿詩意和激情的生活,才是一種具有真正人生意義的較高境界的生活。法國17世紀最具天賦的哲學家布萊茲·帕斯卡爾也說:“人應該詩意地活在這片土地上,這是人類的一種追求,一種理想?!敝娙税嗾f:“凡是美的,即是詩的?!笔掑壬Q:“詩就是太陽?!?/p>
少年時期是人一生中情感最為充沛、最為純凈的時期;少年情懷總是詩??梢哉f,花季年華不能沒有詩。詩化人生,不是要人人都成為詩人,但充盈的詩情,卻是人生所必需。
1.凝練集中
三 代
◎臧克家
孩子
在土里洗澡,
爸爸
在土里流汗,
爺爺
在土里埋葬。
借鑒
詩歌是最為精練的文學類型,往往選取生動、典型的藝術形象,集中地反映生活的本質,以巨大的概括力激發(fā)讀者的想象,給人以美的享受。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六行詩,卻具有驚人的概括力,它不僅是三代農民的寫實,也是幾千年來中國農民苦難生活的縮影。
2.創(chuàng)造意境
中秋月餅(代一臺胞寫意)
◎許沛丁
盛著 故鄉(xiāng)的月光
盛著 童年的嬉戲
油光光
甜蜜蜜
盛著 關東的松仁
盛著 江南的蓮子
香噴噴
穌兮兮
我
實在不忍下口呦
生怕 咬破了團圓
留下 殘月的哭泣
借鑒
意境是詩人的主觀審美情感與所描繪的客觀生活圖象相互滲透、交融而構成的一種藝術境界。創(chuàng)造意境固然離不開藝術技巧,但更需要從生活中提取,從體驗中獲得。詩人站在一位“少小離家”的老臺胞的情感角度上,對人們慣常的心理作了一番反方向的探尋,由“團圓”想到“殘月”,由溫馨想到“哭泣”,不僅表達出懷戀故土、渴盼統(tǒng)一的熱切情懷,而且隱約透露出一種擔心圓月殘破的憂患意識,物境、情境兼?zhèn)?,耐人尋味?/p>
3.重視韻律
錯 誤
◎鄭愁予
我打江南走過
那留在季節(jié)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幃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借鑒
一首成功的詩歌,韻律是不可或缺的。詩句的末字韻母相同或相近,詠唱起來就有一種動人的音韻美。寫作詩歌可以運用雙聲、疊韻等增強詩的音樂美,還要注意整首詩的節(jié)奏感和詩行排列的形式美。作品將前人的“閨怨”詩化為現(xiàn)代語言,表現(xiàn)出一種古典的美。第一節(jié)首句6個字,次句15個字,短句長句交錯,短句暗示過客行程之匆匆,長句暗示思婦等待之漫長。“開落的蓮花”倒裝為“蓮花的開落”,富于音韻美。第二節(jié)用兩個比喻寫思婦的“心”,設喻新穎巧妙,形象豐滿動人;“小小的”兩次重復,形成一種輕盈、柔美的韻律。詩人又把“向晚”和“緊掩”這兩個動態(tài)的詞語倒裝,加強了語言的變化,而且更婉曲地表現(xiàn)了思婦的心理?!皷|風不來”“柳絮不飛”“跫音不響”“春幃不揭”四個否定句互相呼應,既增加了抒情的深度,又有助于音韻的調和。
話題引入1
請以“飛翔”為話題,寫一首小詩。
靈光一閃
1.“飛翔”是指鳥兒扇動翅膀盤旋地飛,是鳥類的正?;顒?。所以我們可以寫鳥飛翔的姿態(tài),比如雞鴨鵝的飛翔和天鵝大雁的飛翔是不一樣的,意義也不一樣。
2.可以寫“人類的飛翔”。一直以來,人類就夢想著更加自由地飛翔,所以發(fā)明了飛機,還發(fā)明了太空飛船飛到太空中去探索宇宙的奧秘。還有好多好多關于飛翔的夢想,也都在我們的腦海里、心靈中。
3.“天高任鳥飛”,飛翔常讓我們聯(lián)想到擺脫束縛、自由自在;此外,飛翔還可與超越、奮爭、開拓等概念相聯(lián)系。
4.飛翔并不是不受任何條件制約,比如鳥兒飛翔必須有矯健的雙翅,而且不能離開空氣;風箏飛翔必須有牽著的絲線,還要有風的幫助。
佳作示范
遠 翔
◎一考生
故鄉(xiāng)啊,故鄉(xiāng)
我不是你放飛的紙鳶
線一斷 便沒了去向
我會以鷹的形象
到迷人的遠方
銜回智慧的種子
植進那貧瘠的土壤
長出鮮花 捧出太陽與月亮
點評
這首小詩精選“鷹”作為主要意象,浸漬以真情,生動地抒寫了學子對故鄉(xiāng)的眷戀以及遠大的抱負、堅定的追求。
話題引入2
請以下面的句子開頭,寫一首詩歌。
人們處于遙遠的地方
看不見一棵在地平線上努力生長的小草
靈光一閃
1.“小草”要想使人們看見它,就要讓自己長得足夠翠綠、茂密、高大。
2.人們要想看到“小草”,不能只是遙遠地觀望,而要走近、親近“小草”,給“小草”的努力以鼓勵與肯定。
3.“小草”無需贏得人們的矚目,它只要努力地生長,活出自我就夠了。
4.人們與“小草”因為距離遙遠而彼此陌生,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隔閡由此產生。
佳作示范
小草的夢想
◎一考生
人們處于遙遠的地方
看不見一棵在地平線上努力生長的小草
鏡頭拉遠,拉遠,再拉遠
那是天地相接的地方
一棵小草就在那里,不為別人的觀賞
那是怎樣的小草啊
填不滿別人的視野,卻自由自在地生長
點評
詩作借“小草”這一隨處可見的形象,來寫自己的獨特價值。“不為別人的觀賞”“自由自在地生長”兩句,以樸素的語言概括自己對人生的態(tài)度。
【崔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