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自古便有“天人合一”的觀念。大自然是人類的家園,是人類的根基,人與自然的親近與交融創(chuàng)造出豐富的物質(zhì)的和精神的財富!中國古代的山水田園詩人帶給我們絕美的詩篇,這是文人的杰作,更是自然的饋贈!詩意田園已與我們漸行漸遠,但人與自然的和諧卻應當留在我們的生活中,永駐我們心中。
爬不起來,才是真正的失敗
斐濟山林中有一種紫藤花,這種花的主莖很脆弱,風雨天氣時,狂風非常容易把它們的主莖折斷。因此,紫藤花一般都是攀爬在樹或是其他硬物身上成片生長。陽光明媚的天氣里,紫藤花成片地開出紫色的花,放眼望去,非常漂亮??伤鼈冊陉柟饷髅牡奶鞖饫?,也會成片地死去,看上去十分凄涼。有人猜測,是不是紫藤花遭遇什么病毒或是蟲害,導致了它們大面積死亡呢?
一位植物學家對紫藤花進行了跟蹤觀察,最終解開了紫藤花大面積死亡之謎。原來,風雨過后,許多紫藤花主莖會折斷,折斷以后的紫藤花,有的會很快自我修復,重新攀爬起來,再成片地開花,美麗綻放。而有的,再也爬不起來了。爬不起來的紫藤花因為得不到養(yǎng)分,很快就會從根部開始腐爛。紫藤花開始腐爛的時候,都會在機體內(nèi)產(chǎn)生一種病菌,這種病菌具有相當大的傳染性,因此,當一株紫藤花產(chǎn)生這種病菌后,就會迅速地傳染給另一株,而另一株被傳染后,再傳給下一株。就這樣,靠近這片區(qū)域內(nèi)的紫藤花無一幸免,全部遭殃,也就失去了花開美麗的機會。
解讀
紫藤花折斷之后,有的重新站了起來,迎來了花開的美麗;而有的折斷之后,就再以沒有站起來,最后導致成片的花兒都遭殃,這個現(xiàn)象值得人類思考。生活中,我們都會遇到挫折,請記住,跌倒不算失敗,爬不起來才是真正的失敗。
蘭花的生存“妙招”
蘭花作為有花植物中最大的家族之一,早在恐龍時代就已經(jīng)存在。它們生存繁衍的妙招絕技,無疑也是大自然中最富創(chuàng)造力、最令人嘆為觀止的篇章之一。廣泛分布于歐洲、西亞和北非的蜂蘭,為了吸引雄性蜜蜂,進化出了與雌蜂外形相似的花瓣,不僅有頭、翅、腹,還有與雌蜂十分相似的絨毛,其“偽裝術”可謂精細到了“毫芒”的地步。分布于大洋洲、南美熱帶雨林和亞洲部分地區(qū)的“盔蘭”,唇瓣十分發(fā)達,向后卷起成桶狀,桶里有花瓣基部分泌的花蜜積成的一個蜜池,花蜜會散發(fā)出極具誘惑力的氣味。這時會有蜜蜂遠遠地循味而來,可是桶壁特別光滑,只要它一腳踏上去就會掉進蜜池里。在桶的底部有一個小小的臺階,蜜蜂可以沿著臺階往上爬,這樣會不可避免地沾染上蕊柱表面的花粉。當這只貪婪的家伙掉進另一株盔蘭同樣的“陷阱”里時,就會幫助盔蘭完成授粉的任務。
解讀
為了生息繁衍,蘭花家族的成員們在億萬年的進化過程中“妙招迭出”,成為地球上最成功的物種之一。它們繁衍和進化的歷程,充分顯示了“適者生存”這一自然界顛撲不破的法則。墨守成規(guī)和故步自封只會在瞬息萬變的生活中被無情淘汰,只有不斷地探索和突破自己,才能不負生命,并在未來占有一席之地。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矐?zhàn)國〕荀子
大自然的每一個領域都是美妙絕倫的?!补畔ED〕亞里士多德
只有順從自然,才能駕馭自然?!灿撑喔?/p>
按照自然所啟示的經(jīng)驗來生活?!驳聡呈灞救A
只有服從大自然,才能戰(zhàn)勝大自然?!灿尺_爾文
大自然從來不欺騙我們,欺騙我們的永遠是我們自己。
——〔法國〕盧梭
這自然法規(guī)我認為是最高的法規(guī),一切法規(guī)中最具有強制性的法規(guī)。 ? ?——〔美國〕馬克·吐溫
大地給予所有人的是物質(zhì)的精華,而最后,它從人們那里得到的回贈卻是這些物質(zhì)的垃圾。——〔美國〕惠特曼
我們違背大自然的結果是,我們破壞了自然景觀的美、自然動態(tài)的美和天籟的美。——〔美國〕諾曼·卡曾斯
我的人生哲學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奧妙,為人類造福。
——〔美國〕愛迪生
防沙治沙,化沙海為綠洲
沙坡頭旅游區(qū)位于騰格里沙漠東南邊緣處,集大漠、黃河、高山、綠洲為一體,具西北風光之雄奇,兼江南景色之秀美,被旅游界專家譽為世界壟斷性旅游資源。騰格里沙漠沙海茫茫、金濤起伏,由北面以不可遏制的兇蠻滾滾而來,到這里卻戛然而止,俯首在黃河岸邊、香山腳下,形成了一個寬2000米、高200米、傾斜60度的大沙坡,沙坡頭由此而得名。許多文人墨客紛紛慕名而來,王維更是在此寫下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千古名句。真正讓沙坡頭享譽世界的,還在于其輝煌卓越的治沙成果。為了確保西北交通大命脈包蘭鐵路暢通無阻,從1956年開始,勤勞智慧的中衛(wèi)人民與治沙工作者、科技工作者一道艱苦探索,創(chuàng)造出以“麥草方格”為主的“五帶一體”綜合治沙工程體系,化沙海為綠洲,一舉解決了世界性的難題。
解讀
防沙治沙,讓沙漠變?yōu)榫G洲,讓沙坡頭成為中國最美的沙漠,這是中國人反哺自然、優(yōu)化自然的突出業(yè)績。能取得這一成績,在于黨和政府的決策和領導,在于廣大科技工作者和治沙工作者的艱苦探索和辛勤努力。防沙治沙,使我們的家園更美麗,環(huán)境更美好。
退耕還林,彰顯出中國智慧
20年來,在中國大地上,從東到西、從北到南,退耕還林還草,改善生態(tài)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退耕還林還草,將渾善達克沙地南緣的內(nèi)蒙古多倫縣變成了青草綠樹的美麗畫卷,為扭轉(zhuǎn)風沙緊逼北京城的被動局面作出了巨大貢獻;退耕還林還草修復了南水北調(diào)中線源頭——丹江口水庫兩岸的森林植被,確保一江清水送北京;退耕還林還草為三峽大壩工程庫首的湖北省秭歸縣增加了大片植被,水土流失面積和土壤侵蝕模數(shù)大幅下降,為三峽庫區(qū)建起一道強大的生態(tài)屏障;退耕還林還草為西南部裸露的石漠化地區(qū)披上了綠衣裳……可以說,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關頭,退耕還林還草大大拓展了民族生存發(fā)展的生態(tài)空間。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退耕還林還草,把生態(tài)承受力脆弱、不適宜耕種的土地退出來,植樹和種草,從源頭防治水土流失、減少自然災害、固碳增匯,也推進了集中連片特困地區(qū)脫貧致富,助推實現(xi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
解讀
退耕還草還林,是對昔日盲動行為的一種糾偏,是優(yōu)化生態(tài)、修復自然、造福未來的一項得力舉措。退耕還草還林,讓我們不但重新審視了人與自然的關系,而且重新審視了生態(tài)與文明的關系。人是自然之子,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種體現(xiàn)。
垃圾分類處理,一舉而多得
垃圾分類無疑是近年來社會治理的關鍵詞之一。目前全國已有237個城市啟動垃圾分類,上海、廈門、杭州、寧波、廣州、深圳等18個城市垃圾分類覆蓋率超過70%。垃圾分類帶動了相關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在西安,生活垃圾末端處置市場隨之興起,西安市將有4家生活垃圾焚燒廠投入運營,餐廚垃圾處理廠等其他終端設施也在建設中。在鄉(xiāng)鎮(zhèn)農(nóng)村地區(qū),小噸位的垃圾熱解氣化技術近年來也逐漸被市場接受,在云南、廣西、甘肅、陜西等地均有投入使用。在環(huán)保裝備領域,垃圾分類也為傳統(tǒng)鍋爐生產(chǎn)企業(yè)提供了新的轉(zhuǎn)型方向。鍋爐行業(yè)煙氣排放較高,當前大多處于走下坡路的狀態(tài),而鍋爐生產(chǎn)與生活垃圾末端處置在工藝制造上有很多類似之處,越來越多鍋爐企業(yè)開始轉(zhuǎn)型進入生活垃圾末端處置領域。
解讀
垃圾分類處理后被送到工廠而不是填埋場,這樣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燒所產(chǎn)生的污染,還可以變廢為寶合理利用。在這場人與垃圾的戰(zhàn)役中,人們使垃圾從敵人變?yōu)榕笥?,更重要的是,垃圾分類還帶動了相關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垃圾分類處理,一舉而多得。
【王淦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