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晶晶,董蔚,蔣博,李丹丹,張威,王晶,穆洋,陳思,李泱,陳韻岱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一醫(yī)學中心心血管內科,北京100853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為眾多心血管疾病發(fā)生發(fā)展遷延至終末階段,其本質是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興奮過度失常和心室機械做功系統(tǒng)產(chǎn)生壓力負荷失代償[1],使β 腎上腺能受體作用異常失調,引起心臟和血液循環(huán)中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分泌醛固酮以及兒茶酚胺類物質堆積并持續(xù)升高,造成除心功能減弱、結構重構外的心臟電活動不穩(wěn)定性,出現(xiàn)電重構,表現(xiàn)為動作電位時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APD)整復性和電交替顯著增加,心臟對室性心律失常的發(fā)生具有顯著易感性,從而誘發(fā)室性心律失常。所以,心律失常是致CHF 患者死亡最主要原因,而在因CHF 置于心臟輔助機械裝置的患者中有超過45%患者出現(xiàn)室性心律失常[2],其終極原委是單個心肌細胞內Ca2+交換的形成增加,通過心肌細胞上L-型鈣電流(L-type Calcium Current,ⅠCa-L)增多,造成細胞內Ca2+超載,引起心肌細胞內Ca2+振蕩,進而誘發(fā)延遲后除極及其觸發(fā)電活動。也正如此,改善CHF 患者的心功能,防止室性心律失常發(fā)生成為藥物治療CHF的關鍵。而目前治療CHF最佳手段是心臟移植,但鑒于供體器官受限,絕大部分CHF 仍依賴藥物治療,主要針對交感神經(jīng)信號傳遞通路中終極靶點β腎上腺受體,包括單獨或聯(lián)合使用β 受體阻斷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ⅠⅠ受體阻斷劑以及交感神經(jīng)阻斷藥物,但對交感神經(jīng)調控通路中下游環(huán)節(jié)中抑制Ca2+異常增加的藥物還有待進一步開發(fā),以期從更多途徑改善CHF 癥狀,降低CHF患者死亡率和住院率[3]。
淫羊藿苷(Ⅰcariin, ⅠCA)是從中藥淫羊藿中提取的一種黃酮類化合物,為淫羊藿總黃酮中的重要活性單體成分,分子式為C33H40O15,分子量為676.66?,F(xiàn)代藥理及心臟電生理實驗研究表明,以ⅠCA為主要成分的淫羊藿總黃酮能選擇性阻斷離體及整體動物心肌β1受體,其本身能改善心血管系統(tǒng)功能,調節(jié)內分泌,對異丙腎上腺素(Ⅰsoproterenol,ⅠSO)所致的心肌細胞損傷具有直接的保護作用,但對ⅠSO誘發(fā)心律失常沒有顯著作用[4],只是對心室肌細胞的ⅠCa-L具有濃度依賴性阻滯作用,推測其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5]。所以,CHF 的形成和發(fā)展可以引起心室電重構,容易誘發(fā)室性心律失常,而ⅠCA 的藥理作用表明對CHF 誘發(fā)室性心律失??赡芷鸬筋A防作用,只是目前尚不清楚ⅠCA 對CHF 引起的室性電生理不穩(wěn)定性和易感性是如何作用的,其抗CHF 性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及其細胞電生理機制仍待探討。本研究通過ⅠSO誘導制造家兔CHF模型,采用記錄在體單相動作電位(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MAP)以及全細胞膜片鉗等技術記錄相關主要電生理指標,在體電生理水平探討ⅠCA 對CHF 所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影響,從細胞電生理水平發(fā)現(xiàn)這種作用機制[6],從而為臨床深入開發(fā)中藥有效成分用于治療CHF 患者出現(xiàn)的室性心律失常提供理論基礎和實驗證據(jù)。
實驗分為對照組、CHF 組和CHF+ⅠCA 組(ⅠCA組),ⅠCA 組是在CHF 模型建立后根據(jù)實驗方案以不同途徑給予相應實驗劑量ⅠCA 組成。動物為健康成年雄性新西蘭大耳白兔,購于北京生物制品實驗動物中心,起始體質量2.5~3.0 kg,共50 只。對照組12只,用于制備CHF 模型38 只。ⅠCA 購于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為國家藥品標準物質,純度>98%。實驗前用二甲亞砜(DMSO,其終濃度<0.01%)經(jīng)超聲助溶,然后根據(jù)實驗需要臨時用0.9%生理鹽水或記錄ⅠCa-L的細胞外液經(jīng)超聲助溶配制成40 mg/L 溶液供靜脈滴注或灌流單個心肌細胞。ⅠSO、戊巴比妥鈉、肝素鈉、膠原酶Ⅰ、蛋白酶E、小牛血清白蛋白、CsCl、CsOH、HEPES、Na2-ATP 、EGTA、TEA 等試劑購于Sigma 公司,其它購于國內相關試劑公司,均為分析純。Tyrode 液成分(mmol/L):NaCl 135.0、KCl 5.4、CaCl21.8、MgCl21.0、NaH2PO40.33、HEPES 10.0、Glucose 10.0,pH 用NaOH 調至7.35。無Ca2+Tyrode液和含有0.2 mmol/L Ca2+的Tyrode 液分別為Tyrode液中無CaCl2和僅加0.2 mmol/L CaCl2。記錄ⅠCa-L電極外液成分(mmol/L):NaCl 147.0、KCl 5.4、CaCl22.0、Glucose 10.0、MgCl21.05、NaH2PO40.42、HEPES 10.0,pH 用NaOH 調至7.35。記錄ⅠCa-L電極內液成分(mmol/L):CsCl 135.0、MgCl24.0、HEPES 10.0、Na2-ATP 2.0、EGTA 10.0、TEA 20.0,pH 用CsOH調至7.30。主要儀器有嬰幼兒超聲儀(主機Vivid 7,探頭S4,美國GE 公司);16 導電生理記錄系統(tǒng)(PowerLab 16/30,ADⅠnstruments,Australia);兔的標準化記錄和分析模塊(LabChart Pro V7, ADⅠnstruments,Australia);開瞼器(WPⅠ公司, USA);刺激器(Grass S88,USA);倒置顯微鏡(ⅠX70-122,Olympus,Japan);Pulse+Pulsefit 軟件(version8.31, HEKA, Germany);EPC-9放大器(HEKA,Germany)。
CHF 組動物模型建立參照文獻[7]并做改良,具體方法為:兔經(jīng)耳緣靜脈注射ⅠSO(0.3 mg/kg/d),連續(xù)不間斷注射3周,注射前后注意剃毛、消毒和止血;對照組動物注射相同體積的0.9%生理鹽水并作同樣對待。造模后繼續(xù)喂養(yǎng)6個月,整個飼養(yǎng)過程充分提供動物生活所需要的濕度、溫度和光線,自由進食和飲水。6 個月后比較仍然存活用于制備CHF 模型兔和對照組兔的臨床表現(xiàn)、M 型超聲心動圖和清醒狀態(tài)下記錄Ⅱ導聯(lián)ECG,以確定CHF模型建立成功。臨床表現(xiàn)是連續(xù)觀察動物體質、狀態(tài)和病情反應;M 型超聲心動圖檢查心臟彩超,圖像深度3.0~5.0 cm,頻率為2.5 MHz,主要觀察指標包括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DD)、舒張期室間隔厚度(ⅠVSD),根據(jù)改良的Simpon's 公式計算出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及短軸縮短率(LVFS);清醒狀態(tài)下用生理記錄儀記錄2 h標準ⅠⅠ導聯(lián)ECG(ECG-ⅠⅠ),然后通過生理記錄儀自帶適用于兔的標準化記錄和分析模塊對ECG-ⅠⅠ進行記錄、測量和分析,主要觀察參數(shù)包括心率、PR 間期、QT 間期和ST 段。納入造模過程的家兔經(jīng)上述各項檢測,與對照組相比出現(xiàn)消瘦、無力、氣促和肌肉萎縮等臨床癥狀,且LVEF 和LVFS 均明顯減小,左心室腔明顯擴大,室間隔顯著變薄,心率減慢,PR和QT間期均顯著延長,ST 段明顯上移,預示造模成功,適合進行下一步電生理實驗。
分別將對照組和CHF 組兔經(jīng)耳緣靜脈注射戊巴比妥鈉(300 mg/kg)麻醉后開胸,用開瞼器撐開胸廓充分暴露心臟,小心剪開心包膜,用改制的接觸微電極記錄自律心率下左心室前壁靠近心尖部MAP,記錄心電信號經(jīng)MAP 膜電位放大器放大后經(jīng)16 導數(shù)模轉換器轉換并由濾波器(0.3 Hz~1 KHz)濾過形成動作電位圖形,輸入計算機保存,然后用分析軟件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測量、分析和統(tǒng)計。ⅠCA 組是在完成CHF 組觀察指標后,間隔30 min 及以上(消除心臟記憶對后續(xù)實驗數(shù)據(jù)影響),靜注ⅠCA(12 mg/kg)20 min,然后繼續(xù)維持靜滴并記錄上述提到的MAP。分析比較的主要參數(shù)包括靜息電位(RP)、動作電位幅度(APA)、動作電位最大上升速率(Maxdv/dt)、動作電位復極化恢復到10%、20%、50%、90% 時程(APD10、APD20、APD50、APD90)。
分別給對照組和CHF 組兔依照手術步驟開胸暴露心臟,利用程控電刺激(Programmed Electrical Stimulation, PES)檢測不同基礎刺激周長(Basic Cycle Length,BCL)的心室ERP。將刺激電極置于右室心外膜,由刺激器發(fā)放刺激對心臟進行起搏,刺激方波均為2 ms,刺激強度為2 倍舒張閾值,按8:1 的S1S2程控刺激法,即每8 個基礎起搏S1后緊跟一個期前刺激S2,BCL為150 ms,S1S2偶聯(lián)間期分別從150 ms開始,以5 ms 步長遞減,直到S2不能誘發(fā)心室激動,此時的S1S2偶聯(lián)間期定義為BCL=150 ms 的ERP150。記錄心電信號經(jīng)放大器放大并經(jīng)濾波器過濾(10 Hz~1 kHz)后存于計算機,用自帶分析軟件進行測量和分析。觀察指標為ERP150以及ERP150離散度(dispersion of ERP150, dERP150,即在BCL=150 ms時,記錄到最長ERP150與最短ERP150的差值)。
室性心律失常誘發(fā)是在完成ERP 測定后經(jīng)過30 min(消除心臟記憶對后續(xù)實驗數(shù)據(jù)影響)再進行。采用短陣快速刺激法(Burst-pacing),刺激波寬2 ms,BCL 從200 ms 到20 ms,每次持續(xù)10 s,觀察各組兔被誘發(fā)室性心律失常情況,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動過速或心室顫動,圖形存于計算機,用自帶的分析軟件測量和分析誘發(fā)室性心律失常的刺激周長和誘發(fā)率。ⅠCA組是在完成CHF組各項記錄后,間隔30 min及以上(消除心臟記憶對后續(xù)實驗數(shù)據(jù)影響),靜注ⅠCA(12 mg/kg)20 min,然后繼續(xù)維持靜滴并重復上述提到的ERP和Burst-pacing方案。
分別對完成在體MAP實驗并恢復到基礎心率的對照組或CHF 組兔注射戊巴比妥鈉(300 mg/Kg)麻醉和肝素鈉(500 ⅠU/kg)抗凝,10 min 后開胸剪取心臟行Langendorff離體心臟灌流,先用無Ca2+的Tyrode液灌流10 min(流速18~20 mL/min,37 ℃,100%O2飽和),再用雙酶和小牛血清白蛋白(膠原酶Ⅰ0.33 mmol/L;蛋白酶E 0.25 mmol/L;BSA 0.25 g/L)以及含有0.2 mmol/L Ca2+的Tyrode液灌流10 min消化心臟,然后用正常Tyrode 液灌流10 min,獲得含單個心室肌細胞懸液。將各組分離的細胞懸液加于倒置顯微鏡載物臺上細胞記錄槽中,10 min 后用記錄ⅠCa-L細胞外液循環(huán)灌流,然后借助膜片鉗控制程序Pulse+Pulsefit軟件,將指令程序和記錄信號經(jīng)EPC-9放大器轉換和放大導入到心肌細胞,在顯微鏡輔助下,用充灌ⅠCa-L電極內液玻璃微電極(電阻2.5~3.5 MW)吸附心肌細胞并形成高阻抗封接,直至電阻抗達到1 GW以上,補償快電容,施加負壓吸破細胞膜并作慢電容和漏電容補償,形成膜片鉗記錄模式。將膜電位鉗制在-60 mV,指令電位由-50 mV 到+50 mV,躍階10 mV,鉗制時間300 ms,可記錄到一緩慢的內向電流,此電流在-40 mV 開始激活,在+10 mV 附近達到最大,然后隨鉗制電壓的增加而逐步減小。給予鈣通道阻滯劑維拉帕米(20 μmol/L)可以明顯抑制該電流,表明此電流為ⅠCa-L。經(jīng)Pulse 軟件采集ⅠCa-L并存儲于計算機。ⅠCA 組ⅠCa-L記錄是用含4.0 mg/L ⅠCA 記錄ⅠCa-L細胞外液灌流CHF 心室肌細胞10 min,再重復上述實驗過程。為消除細胞大小對統(tǒng)計影響,電流大小用電流密度(pA/pF)表示。Ⅰ-V 曲線繪制是以各自指令電位為橫坐標,相對應的電流密度為縱坐標擬合形成。
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多組間比較用方差分析,率的比較運用卡方檢驗。采用Origin 6.0(Microcal公司,USA)統(tǒng)計學軟件對各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建模和開展電生理技術過程中,除因不明原因或病情嚴重死亡、檢測結果沒有達到CHF 指標以及實驗過程中死亡而沒有完成全程實驗被剔除等,最后進入實驗并納入統(tǒng)計的兔數(shù)為對照組10 只;符合CHF 條件,進入CHF 組及其ⅠCA 組分別為10 只。與對照組比較,CHF 模型組出現(xiàn)消瘦、脫毛、打噴嚏、食欲減退、無力、嗜睡、氣促和肌肉萎縮等臨床癥狀。M 型超聲心動圖測定的LVEF和LVFS均明顯減小,左心室腔明顯擴大,室間隔顯著變?。≒均<0.01);心電圖上可見室性早搏,心率減慢(P<0.05),PR和QT間期均顯著延長(P<0.01),ST段明顯上移(P<0.05)。結果表明本實驗制造的CHF 模型成功,適合進行下一步電生理實驗。兩組兔M 型超聲心動圖和心電圖主要指標比較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兔M型超聲心動圖和Ⅱ導聯(lián)心電圖主要指標比較結果(±s,n=10)Tab.1 Comparison of main parameters of M-type echocardiogram and Ⅱ-lead electrocardiogram in two groups(Mean±SD,n=10)
表1 兩組兔M型超聲心動圖和Ⅱ導聯(lián)心電圖主要指標比較結果(±s,n=10)Tab.1 Comparison of main parameters of M-type echocardiogram and Ⅱ-lead electrocardiogram in two groups(Mean±SD,n=10)
a表示與對照組比較,P<0.05
?
與CHF 組比較,ⅠCA 使APA 增加,Maxdv/dt加快,APD10、APD20、APD50和APD90均明顯縮短(P均<0.01);但與對照組比較,上述各參數(shù)雖有改變,但沒有顯著性差異(P均>0.05);另外,各組的RMP 沒有明顯改變(P>0.05)。詳見表2。
表2 ICA對CHF兔心室MAP主要參數(shù)的影響(±s,n=10)Tab.2 Effects of icariin on the main parameters of ventricular 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 in rabbi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Mean±SD,n=10)
表2 ICA對CHF兔心室MAP主要參數(shù)的影響(±s,n=10)Tab.2 Effects of icariin on the main parameters of ventricular 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 in rabbi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Mean±SD,n=10)
a表示與CHF組比較,P<0.01;b表示與對照組比較,P>0.05
?
與CHF 組比較,ⅠCA 組ERP 在BCL 為150 ms 時顯著縮短(P均<0.01),接近對照組相關的測量值,但沒有顯著差異(P>0.05);而ⅠCA 組dERP 在BCL 為150 ms 時亦均顯著縮短(P均<0.01),且明顯長于對照組相關觀察值(P均<0.05);經(jīng)Burst-pacing,在ⅠCA作用下,CHF 兔被誘發(fā)室性心律失常的BCL 明顯縮短,室性心律失常誘發(fā)率明顯減少(P均<0.01),但與對照組比較,上述2 項觀察值依然增大,具有顯著差異性(P<0.05)。詳見表3。
表3 ICA 對CHF兔心室ERP和誘發(fā)心律失常的主要參數(shù)的影響(±s)Tab.3 Effects of icariin on the main parameters of ventricular 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 and induced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in CHF rabbits(Mean±SD)
表3 ICA 對CHF兔心室ERP和誘發(fā)心律失常的主要參數(shù)的影響(±s)Tab.3 Effects of icariin on the main parameters of ventricular 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 and induced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in CHF rabbits(Mean±SD)
a表示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CHF組比較,P<0.01。而b表示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CHF組比較,P<0.01
?
與對照組兔心室肌細胞的ⅠCa-L圖形比較,CHF 組兔心室肌細胞ⅠCa-L在各鉗制電壓下均明顯增大,但經(jīng)過ⅠCA 作用CHF 兔心室肌細胞后,該組兔心室肌細胞的ⅠCa-L圖形在各鉗制電壓均明顯減小。從心室肌細胞ⅠCa-L的Ⅰ-V 曲線上不難看出,CHF 組ⅠCa-L的Ⅰ-V 曲線處于最下面,并略向左偏移;而ⅠCA 組ⅠCa-L的Ⅰ-V 曲線明顯上抬,靠近對照組兔心室肌細胞ⅠCa-L的Ⅰ-V 曲線。在鉗制電壓為+10 mV 時,ⅠCA 組兔心室肌細胞ⅠCa-L電流密度為(6.95±0.15)pA/pF,明顯小于CHF 組兔心室肌細胞ⅠCa-L電流密度,為(9.98±0.53)pA/pF(P<0.01,n=10 細胞),但仍大于對照組兔心室肌細胞ⅠCa-L電流密度,為(4.12±0.08)pA/pF(P<0.05,n=10 細胞)。另外,3 組ⅠCa-L的Ⅰ-V 曲線形態(tài)沒有發(fā)生明顯改變,表明記錄條件的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圖1)。
研究發(fā)現(xiàn),臨床患者出現(xiàn)CHF 癥狀多與交感神經(jīng)激活過度,心室壁對機械牽張負荷感應失敏密切相關[8]。系統(tǒng)激活過度和感覺失敏使交感神經(jīng)信號傳導通路中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和β 腎上腺素受體功能增強,引起心臟和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兒茶酚胺類物質增多,進而加重心臟做功增強、心肌肥大、心肌相對缺血缺氧、心力衰竭加重直至心功能失代償。鑒于此,本研究根據(jù)相關報道并作改良,給家兔長時間連續(xù)注射大劑量ⅠSO,結果發(fā)現(xiàn)選入造模組兔出現(xiàn)非常明顯的消瘦、食欲減退、氣促和肌肉萎縮等臨床癥狀。超聲心動圖測定的LVEF 及LVFS 均明顯減小,左心室腔明顯擴大,室間隔顯著變薄。清醒狀態(tài)下心電圖檢查發(fā)現(xiàn)心率減慢,PR和QT間期均顯著延長,ST段明顯上抬等電生理特征,提示本實驗制造的CHF模型成功[9],符合臨床上心衰患者在病情慢性遷延過程中兒茶酚胺的濃度分泌增高引發(fā)CHF 形成過程,評價建立CHF 模型是否成功的標準和文獻報道相一致,能很好地反映CHF 形成的病理生理發(fā)展過程,適合進行下一步在體電生理實驗[10]。通過在體電生理記錄更是真實反映了在神經(jīng)體液和內分泌共同作用下的電生理的變化及其觀察藥物對病情發(fā)生作用的過程。
圖1 ICA對CHF兔心室肌細胞ICa-L及其I-V曲線的影響Fig.1 Effects of icariin on ICa-L of ventricular myocytes and its current-voltage curves in rabbi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 癥狀出現(xiàn)主要源于交感神經(jīng)興奮過度,進而使得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釋放更多醛固酮、β1腎上腺素類物質作用于心臟和血液系統(tǒng),引起心室肌細胞Ca2+濃度顯著增加,從而引起心室肌電重構,易于誘發(fā)觸發(fā)性室性心律失常[11]。室性心律失常是CHF 患者猝死的主要致死病因,Ca2+拮抗劑能顯著防治室性心律失常,降低CHF 患者死亡率。ⅠCA 是從小檗科植物淫羊藿(Epimedium Grandiflorum)莖葉中提取出來的一種δ-異戊烯基黃酮醇苷類化合物。現(xiàn)代藥理動物實驗研究表明,ⅠCA對實驗性動物心室顫動具有明顯抑制作用,能夠改善ⅠSO 所致大鼠CHF后大鼠左心室重塑,通過多環(huán)節(jié)和/或多靶點干預心力衰竭進一步惡化[12]。本研究發(fā)現(xiàn),ⅠCA能夠明顯糾正CHF 已經(jīng)生成的異常心室電重構,使CHF 兔心室肌細胞的APA增加,Maxdv/dt加快,APD10、APD20、APD50和APD90均明顯縮短,直至這些觀察值接近正常兔心室肌細胞的相關參數(shù)。說明ⅠCA 可以使CHF兔心室肌細胞動作電位傳遞加快,心率加速,心肌收縮增強,改善原有的緩慢心電傳導和衰弱的心臟做功。另外,ⅠCA 能夠顯著縮短CHF 兔心室的ERP 達到并接近正常值范圍,同時減小心室dERP,從而糾正心室電整復姓和電交替性,減少心室電不均一性和跨室壁離散度,消除心室異位起搏點發(fā)放沖動所需時間和機會,防止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形成所需的條件和途徑,從而防止CHF 心臟產(chǎn)生對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具有的易感性[13]。在此基礎上,ⅠCA使誘發(fā)CHF 室性心律失常的BCL 顯著縮短,心律失常誘發(fā)率明顯下降,說明當ⅠCA 作用CHF 兔后,即使給予很快額外刺激,室性心律失常的誘發(fā)率也較低,不會像單純的CHF 心臟,稍微給予一個額外長刺激周期就會誘發(fā)室性心律失常,危及生命,顯示ⅠCA 具有抗CHF 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但值得注意是,盡管ⅠCA 能夠顯著減小CHF 心臟dERP,但這種減小程度仍不能達到正常心臟具有的dERP,這可能與CHF 心臟出現(xiàn)永久性異常病理性結構重構相關,ⅠCA僅能起到預防與治療CHF 可能出現(xiàn)臨床癥狀,但對根本性逆轉CHF 心臟病理結構改變是不能實現(xiàn)的。正因如此,經(jīng)ⅠCA 作用CHF 兔心臟,雖然誘發(fā)室性心律失常的BCL 縮短,誘發(fā)率下降,但和正常兔心臟比較,還是存在一定差異[14]。
臨床上,CHF 患者容易誘發(fā)室性心律失常,出現(xiàn)心臟驟停,其機制可能是心室肌細胞ⅠCa-L增加,通過ⅠCa-L進入心肌細胞內Ca2+增高,誘發(fā)Ca2+超載,造成觸發(fā)電活動發(fā)生,從而誘發(fā)觸發(fā)性室性心律失常[15]。而作為我國傳統(tǒng)的補腎壯陽中藥,淫羊藿具有“益精氣,堅筋骨,補腰腰膝,強心力”等功效,其提取有效成分總黃酮能選擇性阻斷離體及整體動物心肌β1受體,而ⅠCA 能明顯抑制心肌細胞上ⅠCa-L,減少Ca2+內流,從而減輕細胞內Ca2+超載,對心臟有一定保護作用,這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的重要機制之一[16]。本研究亦發(fā)現(xiàn),在ⅠCA 的作用下,CHF 心室肌細胞ⅠCa-L明顯減小,其最大電流密度峰值略向右偏移,Ⅰ-V 曲線明顯上抬,提示ⅠCA 對CHF 心室肌細胞ⅠCa-L具有顯著抑制作用,從而避免心肌細胞外過多Ca2+通過ⅠCa-L進入心肌細胞,引起CHF 心肌細胞內Ca2+濃度增加,誘發(fā)Ca2+超載及其Ca2+振蕩,抑制CHF心臟觸發(fā)下室性心律失常發(fā)生,起到抗CHF 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17]。ⅠCA 能夠抑制CHF 心室肌細胞ⅠCa-L,從而縮短APD 及其ERP,增加動作電位下傳速度,改善跨心室壁離散度和電不均一性,有利于CHF 心室電重構改善,從而減少CHF 心室對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形成的易感性。ⅠCA 對CHF 心室肌細胞ⅠCa-L抑制作用,可能是ⅠCA抗CHF引起折返性和/或觸發(fā)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電生理機制[18]。總之,通過本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ⅠCA在抗兔CHF 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過程中具有非常好的療效。說明ⅠCA有很好的開發(fā)與應用前景,只是在具體應用到臨床過程中還需明白ⅠCA 可能只是起到控制CHF 可能出現(xiàn)的臨床癥狀,對逆轉CHF 病根還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