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軍,魏麗枝
頸椎不適是頸椎病的前期征兆,頸椎病是中老年的多發(fā)病、常見病。但是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對電子產(chǎn)品的高依賴性增大等所引起的頸椎不適已經(jīng)成為了青少年中常見的病癥之一,并且嚴重影響著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抽選山西大學普通學院在校學生進行大學生頸部不適的調查問卷的填寫。發(fā)放問卷205份,回收有效問卷202份。其中感覺頸部不適人群有189人,占總調查人數(shù)的93.5%。從這189名感覺頸部不適的學生中隨機選取112名作為本文實驗對象。參加本課題調查與實驗均經(jīng)過本人知情同意,并無外頸椎畸形、結核、腫瘤、炎癥等,以及無其他嚴重軀體疾病、神經(jīng)功能障礙和精神病史者。
1.2.1 文獻綜述法
通過閱讀相關書籍和文獻、查閱百度資料等了解頸部不適的相關國內外研究動態(tài),從而為選題、設計問卷及運動干預打好基礎。
1.2.2 問卷調查法
問卷是以書面、網(wǎng)絡兩種形式發(fā)放。自編問卷都進行了信效度檢驗。
1.2.3 實驗法
實驗按照自設標準,隨機選定山西大學普通學院112名頸椎不適的學生。實驗共分為兩組(男女均有)。運動干預時間為二個月。
1.2.4 邏輯分析法
對實驗過程的現(xiàn)象和數(shù)據(jù)進行邏輯分析,從而得出更有說服力的結論。
根據(jù)表1發(fā)放大學生頸椎不適原因電子問卷自查顯示,日常主要有6種因素影響頸椎的健康。頸椎長時間保持某一位置或固定姿勢下的工作致使肌肉收縮緊張而得不到放松,是引起頸部不適(頸部肌肉僵硬、痙攣、彈性消失等)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缺乏運動;頸肩部保暖不夠也要引起重視;由于睡姿不當,使椎管緊張,腦循環(huán)供血不足,也會誘發(fā)頸椎不適。本次調查中發(fā)現(xiàn)有41名學生存在用枕過高、過低或只枕頭不枕頸部的現(xiàn)象。頸部有支撐才可保持頸椎生理弧度,并使肌肉韌帶得到休息。
表1 引起頸椎病癥狀的主要原因 (189人)
實驗地點:以山西大學北操場、南操場、舊體育館等地作為運動干預地點。
測試人員:課題組相關成員和一名體育教育專業(yè)籃球專項學生指導。
運動干預方案分為兩個階段,均圍繞籃球的各項技術開展(如表2)。
表2 籃球運動干預階段表
備注:每周各運動干預三次(每次為一小時),第一個月運動強度均較弱,第二個月運動強度較強。
籃球中投籃動作可以充分活動頸椎等部位。緩解頭部抗重力肌群的疲勞,也能夠輔助性的緩解頸椎不適產(chǎn)生的疼痛。經(jīng)常打籃球可以增強自身體質和抵抗力,有助于胸肌和腹肌等肌肉的形成,能夠促進骨骼的生長發(fā)育,對于全身各器官的血液循環(huán)都能起到改善作用。由于適當籃球運動可以減少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對頸椎的負荷,因此推測籃球對頸椎不適的治療有一定效果。
隨機選取112名頸椎不適的在校大學生進行運動干預。運動處方實施二個月后,對每位實驗參與者再次進行問卷調查和二次問診、觸診、頸椎活動度測量等。對比運動干預實驗前后實驗參與者的頸椎不適癥狀是否得到緩解或消除。
表3 運動干預實驗前頸椎健康狀況調查結果(112人)
表4 運動干預實驗后頸椎健康狀況調查結果(112人)
由表3和表2可知:參與干預研究的受試者在干預后的頸椎不適癥狀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緩解,其中變化非常顯著的是轉動時響動、雙肩沉重及僵硬酸痛這三個癥狀上,分別降低了48.2%、42%和36.6%;變化顯著的是記憶力下降和視力下降這兩個癥狀;說明了籃球這一運動方式對大學生頸椎不適的改善是有明顯效果和作用的。沒有明顯改善的癥狀是惡心嘔吐、多夢等癥狀。分析其原因可能為運動干預時間較短,身體內臟變化反應時間較長。
在運動干預兩個星期后,筆者隨機和一些參加運動干預的同學進行了交流。受試者都回憶到,他們在接受干預二個月中,明顯感覺頸椎不適癥狀有所減輕,并且不同程度地舒張了頸、背部的酸痛感,使頸椎活動范圍增大。每次運動完以后身心的舒暢使學習效率更高,晚上入睡更快且心情更加愉悅。
5.1.1 長時間的伏案學習、上網(wǎng)、不良睡姿、缺乏體育鍛煉均會出現(xiàn)頸部不適,如果長期如此,甚至會引發(fā)頸椎病。
5.1.2 通過運動干預進行實驗性練習,對參與實驗者干預前后主觀感覺表明:籃球運動能夠有效緩解頸椎不適癥狀,并且對頸椎不適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5.2.1 高校應該重視學生低頭族擴延的趨勢,通過早期的運動防治措施進行干預,使學生正視并重視頸椎不適的問題,做到自覺進行體育運動或頸椎的活動,如每隔1h進行頸椎操等,最終提高生活質量和學習效率。
5.2.2 大學生頸部不適的干預研究可選取的運動項目種類較多,很適用于在各大高校繼續(xù)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