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王莊
《至暗時刻》是2017年底在中國大陸上映的英國傳記歷史影片,該片講述二戰(zhàn)時,面臨來自內(nèi)部的偏見與外部的法西斯戰(zhàn)爭,溫斯頓·丘吉爾抵住壓力,帶領英國人民奮起反抗,贏得敦刻爾克戰(zhàn)役的勝利,度過了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的故事。電影很好,而“至暗時刻”一詞則因為與某些人人生中的某些時刻暗含契合,竟成為了熱詞。
最近,在報刊和網(wǎng)絡上不時有“至暗時刻”字樣的新聞出現(xiàn)。而要數(shù)算生活中涉及“至暗時刻”的人和事,那真是多了去了:23歲的女孩說,大學4年每天自習室圖書館兩點一線,沒玩過,沒戀愛過,一心一意想要考研,去年年底的考試中卻鎩羽而歸。住在家里每天被爸媽嘮叨,又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煩得想自殺,真是自己人生的“至暗時刻”。
有個27歲的男孩工作了3年,被前老板忽悠出來一起創(chuàng)業(yè),兢兢業(yè)業(yè)每天忙得連家都顧不上回,戀愛5年的女朋友也因此分了手。上個月他出了車禍,只得到了前老板3分鐘的電話問候,公司的職位也丟了,經(jīng)歷了27年人生中的“至暗時刻”。
我理解,至暗時刻,指一個人、一個團體、一個單位,或一座城市、一個地區(qū)乃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最黯淡,最痛苦,最迷茫,最看不到前方的時刻。
論其“長度”,至暗時刻可能是幾分鐘幾小時幾天,也可能是幾周幾個月幾年甚至更長。《史記·淮陰侯列傳》中的韓信,年輕時在街上遇到一伙小痞子,其中一個屠戶當眾向他挑釁,“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供韓信選擇的時間雖不過幾分鐘,但那幾分鐘對韓信絕對是決定命運、生死的至暗時刻。就在這人生的至暗時刻,好漢吃得眼前虧,韓信從那個屠戶的襠下穿過去,留得了“青山在”。
韓信這種做法告訴人們,善于應時而動,是一個人成就自我所不可或缺的素質(zhì):真正的勇士不會逞匹夫之勇:在時機成熟之前,是龍你得盤著,是虎你得臥著。
度過生命的至暗時刻后,默默努力,上進自強,讓自己不斷優(yōu)秀起來。待到羽翼漸豐,一飛沖天時,就連當初嫉妒、陷害過你的人,也拿你沒轍兒。
對那些身上披滿光環(huán)的成功人士,人們往往看到的是他接受記者采訪,評上先進、勞模,登上主席臺領獎的那一刻的風光,豈不知,他們在成功的道路上,不知流過多少汗水,花費多少心血,挺過了多少“至暗時刻”。前些時候從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位子上退下來的馬云,讀中學的時候,就受到過化學老師的“白眼”。大學畢業(yè)后創(chuàng)業(yè)成立的海博翻譯社雖說是杭州成立的第一家專業(yè)翻譯機構,但當時的翻譯市場并不成熟,成立初期生意慘淡。最艱難的時候,馬云將原本就小的辦公室(30平方米)分出一半出租給別人當書店,還增加了販賣鮮花和小禮品等零售小生意,以此補貼翻譯社的運營費用。由于當時翻譯社的運營情況著實堪憂,有幾個與馬云一起創(chuàng)業(yè)的朋友中途退出。但馬云一直咬緊牙關,度過了一次又一次的至暗時刻,終于登上了福布斯名人財富榜。褚時健當年被判刑時,唯一的女兒經(jīng)不住這突來的變故和打擊,結束了年輕的生命,這無疑是他和老伴生命中的至暗時刻;從監(jiān)獄出來時,已經(jīng)73歲,也應該是生命的至暗時刻。但他帶上老伴,在哀牢山上筑路造田,改良土壤,自研自制土肥,經(jīng)過不斷摸索和反復試驗,栽種、培植出了“褚橙”,一經(jīng)上市,便供不應求,受到人們的廣泛贊譽。褚時健名聲的再次鵲起,印證了“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志,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那句至理名言。
反觀那些一遇到挫折、碰上不順,就唉聲嘆氣,萎靡不振,甚至一時想不開,陷入恐懼的深淵,越想越覺得可怕越想越覺得沒有出路的人,并非是所攤上的那件事那道坎嚇壞了他,而是自己嚇壞了自己。這正如一位智者所言:“等你生活中真有了生老病死這樣的大事,才會知道,自己以前半夜憂傷的都是屁大點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