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穎
(高陽縣醫(yī)院放射科 河北 保定 071500)
脊柱爆裂型骨折疾病在我國臨床,屬于一種較為多發(fā)的不穩(wěn)定型脊柱骨折類型[1]。其臨床癥狀主要為局部疼痛、后突形狀改變等方面,嚴重威脅著患者的健康狀況。將CT 影像與X 線平片檢查應用于脊柱爆裂型骨折的臨床診斷中,因其檢查方式不同,診斷效果也有一定的差異性。但此方面報告少之又少,在此次實驗中,對研究組和參照組100 例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的診斷效果展開討論和分析,其目的在于探討不同診斷方案對于脊柱爆裂型骨折疾病檢查效果的差異性,現(xiàn)將此次研究結果介紹如下。
抽取本院于2016 年9 月至2019 年9 月,此3 年間影像科接受診斷的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100 例,將全部患者遵照隨機抽簽法劃分為參照組(50 例,采用X 線平片檢查方式)與研究組(50 例,采用CT 影像檢查方式)。研究組患者中女性23 例,男性27 例,年齡范圍21 ~65 歲,中位年齡(43.52±4.73)歲,參照組患者中女性22 例,男性28例,年齡范圍22~67 歲,中位年齡(43.64±4.75)歲,對兩組臨床癥狀、病況等基礎資料通過應用統(tǒng)計學對比分析后顯示,差異細微(P>0.05),可進行對比和討論。
參照組(50 例,采用X 線平片檢查方式),指導患者取仰臥位拍攝前后位,后改為側臥位拍攝腰椎側位的正位片,并進行X 線平片診斷,后應用嵌入式類型熱敏打印機對拍攝的平片進行后期處理,并記錄患者的脊柱病變情況。研究組(50 例,采用CT 影像檢查方式),對患者進行CT掃描診斷,檢查時指導患者取仰臥位,沿椎管垂直面進行掃描檢查,掃描范圍均超出脊柱上下椎體1 ~2 節(jié),電流設置為150mAs,電壓設置為120kV,1 ~5mm 重建層厚。將所得數(shù)據(jù)傳輸至工作站進行數(shù)據(jù)重建,后應用冠狀和矢狀多平面進行數(shù)據(jù)重建與處理。
通過記錄患者的診斷正確率、檢查費用與檢出時間等對CT 影像與X 線平片診斷效果進行觀察對比。
研究組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的診斷正確率高于參照組(P>0.05),研究組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的檢出時間比參照組更短,檢查費用更少(P>0.05),詳情如表1 所示。
表1 100 例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的診斷結果分析[n(%)](±s)
表1 100 例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的診斷結果分析[n(%)](±s)
檢查費用(元)研究組 50 48(34.72%) 9.73±2.29 316.27±31.47參照組 50 42(33.82%) 3.48±1.16 125.89±12.25 t/χ2 / 4.000 12.510 8.555 P/ 0.046 0.001 0.001組別 例數(shù) 診斷正確率 檢出時間(min)
脊柱爆裂型骨折屬于一種高能量創(chuàng)傷性骨折,通常由暴力導致,患者椎骨多呈粉碎狀,導致椎間盤擠入椎體夾板中,逐漸滲透到松質(zhì)骨內(nèi)部,導致患者椎體呈現(xiàn)爆裂樣狀態(tài)。脊柱爆裂型骨折疾病的臨床癥狀主要為局部疼痛、后突形狀改變等方面[2]。隨著近些年來脊柱爆裂型骨折的發(fā)生率逐漸上升。如果不能及時確診與治療,將嚴重威脅著患者的健康狀況。因此,患者應盡早確定椎管受損程度、骨折位置等情況,并實施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案[3]。
將CT 影像與X 線平片檢查應用于脊柱爆裂型骨折的臨床診斷中,因其檢查方式不同,診斷效果也有一定的差異性。X 線平片檢查有價格低廉、準確性高及操作簡便等優(yōu)點,能夠直接顯示患者椎體脫位、胸腰椎異常改變與椎弓根間異常狀況等,可作為脊柱爆裂型骨折檢查的首選方式[4]。但因其清晰度不高,存在與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癥狀不符合的現(xiàn)象,需結合其他診斷方式進行確診。CT 影像診斷可以橫斷掃描,具有分辨率高等優(yōu)點[5]。且CT 診斷能夠三維成像,有利于診斷結果的量化與細微化,CT影像診斷的正確率更高,但其耗時較長且花費費用較高。在此次研究中,研究組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的診斷正確率高于參照組,研究組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的檢出時間比參照組更短,檢查費用更少。
研究結果表示,CT 影像技術對于脊柱爆裂型骨折疾病的診斷正確率高于X 線平片檢查,但其檢查費用與檢出時間多于X 線平片檢查。臨床應根據(jù)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具體情況綜合考慮,選擇適合的診斷方式,為后續(xù)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