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是目前接受治療最常見的痼疾之一,本病的終身患病率為96%,以女性為主[1]。頭痛分為原發(fā)性頭痛、繼發(fā)性頭痛、顱神經(jīng)痛及其他面部疼痛等[2]。頭痛不僅給病人的生活、工作和學習帶來不便,而且還大大增加了治療費用。與頭痛相關的醫(yī)療費用較大,反映了頭痛的慢性和嚴重程度[3]。美國的慢性偏頭痛病人直接用于醫(yī)療支出的費用平均每年超過4 000美元,而偶發(fā)性偏頭痛治療的年度費用則減少60%[4]。當??漆t(yī)生參與護理時,由于疾病的嚴重性,其支出的費用將更大[5-6]。針灸是慢性疼痛(尤其偏頭痛和緊張性頭痛)的最重要的非藥物療法之一。對于這些疾病的治療,針灸被視為一種象征性的補充替代療法,副作用也最小。現(xiàn)代醫(yī)學多使用5-羥色胺來治療偏頭痛,雖然極大地改善了病人的痛苦,但是仍然有30%的病人沒有效應[7],甚至在某些病人中也產(chǎn)生了各種副作用,這種藥物不良反應引起的恐懼促使臨床醫(yī)生探索各種補充替代療法,古代針灸是其中一種選擇,由于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對于針灸的治療達成了共識[8],使得針灸變得越來越受到歡迎,在英格蘭,針灸是偏頭痛與緊張性頭痛的一種合理有效的療法[9]。
文獻計量分析是使用定量方法來評估每個研究領域的知識結構和發(fā)展背景,已被廣泛用于評估機構的生產(chǎn)力、國家間的相互合作等,也可以探索特定領域的研究熱點與前沿??藙诘铝_伯特和其他研究人員分析了1983年—2014年的科學網(wǎng)絡數(shù)據(jù)庫中的頭痛文獻,并總結了頭痛研究的基本規(guī)律[10]。然而,針灸治療頭痛的文獻計量學研究尚少。CiteSpace是一種引文可視化分析軟件,是在科學計量學和數(shù)據(jù)可視化的背景下逐步發(fā)展起來的,此軟件由陳超美教授于2004年發(fā)明。其中涉及的共引分析方法包括作者、國家、關鍵詞、研究機構、引用參考文獻、共引作者、共引期刊分析,這些分析結果都能以可視化視圖的形式呈現(xiàn)[11-12]。
本研究以Web of Science數(shù)據(jù)庫為基礎,借助于文獻計量分析軟件CiteSpace,對1986年—2017年針灸治療頭痛的文獻進行了形象的可視化分析,這有利于后續(xù)的研究者準確把握該領域的研究熱點與前沿。
1.1 數(shù)據(jù)采集 數(shù)據(jù)庫檢索:檢索時間范圍為1986年1月—2017年12月,檢索日期2018年4月14日。關鍵詞設置采用主題“頭痛”“針灸”,數(shù)據(jù)庫選擇是“Web of Science核心收集”,其他條件沒有要求,然后得到487篇文獻,經(jīng)過CiteSpace軟件去除重復后,最終納入了475篇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
1.2 方法 利用Web of Science核心集合對出版物總數(shù)、參考文獻頻率進行描述性分析。借助CiteSpace軟件進行國家、作者和機構之間的科研合作網(wǎng)絡,構建文獻共引網(wǎng)絡、作者共引網(wǎng)絡、期刊共引網(wǎng)絡、關鍵詞共現(xiàn)分析和關鍵詞加、共被引作者網(wǎng)絡等,以知識圖譜的形式進行呈現(xiàn)。CiteSpace軟件的基本參數(shù)設置:時間片段(1986年—2017年,片段數(shù)為1),術語源(標題,摘要,作者關鍵詞,關鍵詞加),節(jié)點類型(一次檢查1個),選擇標準(前N個,從每個切片中選擇最常引用或發(fā)生的項目的前50個級別),可視化的形式的選擇(群集視圖-靜態(tài),顯示合并網(wǎng)絡)。
2.1 出版物產(chǎn)出 本研究從5個不同的階段進行分析。第1階段(1992年—1995年):也稱為穩(wěn)定期,此階段的平均出版物總數(shù)是17,沒有顯示出增長的趨勢;第2階段(1996年—2001年):此階段的平均出版物總數(shù)是37,是一個緩慢的增長期;第3階段(2002年—2006年):此階段的平均出版物總數(shù)為93,是一個快速增長的時期,但是出版物總數(shù)在2007年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下降;第4階段(2007年—2009年):自2007年出現(xiàn)上升的趨勢,此階段的平均出版物總數(shù)是88;第5階段(2010年—2017年):此階段的平均出版物總數(shù)是240,與其他時期相比,此階段的出版物總數(shù)最高。詳見圖1。引用的參考文獻的頻數(shù)分布在不同時間段呈現(xiàn)不同的分布規(guī)律,引用的參考文獻數(shù)的頻數(shù)從1992年的1次增加到2017年的1 098次。詳見圖2。
圖2 針刺治療頭痛的參考文獻被引次數(shù)分布
2.2 地區(qū)分布規(guī)律 運用CiteSpace軟件,通過裁剪(選擇“Pathfinder”)設置獲得地區(qū)分布的知識圖譜,網(wǎng)絡中存在20個節(jié)點和43個鏈接,密度為0.226 3。表1列出了前14個地區(qū)的分布規(guī)律??蒲挟a(chǎn)出最多的地區(qū)是美國(152篇),其次是德國(99篇)、中國(52篇)、英國(50篇)和瑞士(23篇)。從中心性值來看,居于前5位的地區(qū)是美國(0.29)、德國(0.21)、中國(0.16)、意大利(0.15)、英格蘭(0.07)。地區(qū)之間的合作網(wǎng)絡分析,合作最密切的網(wǎng)絡是美國與英國、中國、韓國、意大利、加拿大、巴西、德國、澳大利亞之間的合作關系。詳見圖3。
表1 針刺治療頭痛研究的高產(chǎn)地區(qū)分布
圖3 針刺治療頭痛研究的地區(qū)合作網(wǎng)絡分布
2.3 研究機構分布規(guī)律 運用CiteSpace軟件,通過Pruning(選擇“Pathfinder”)設置獲得研究機構的知識圖譜。網(wǎng)絡中存在58個節(jié)點和96個鏈接,密度為0.058 1。表2列出了前15個研究機構的分布規(guī)律。其中最高產(chǎn)的研究機構分別是慕尼黑理工大學(23篇)、哈佛大學(13篇)、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10篇)、北京中醫(yī)藥大學(9篇)、紐約大學(9篇)。中心性值分布居于前5位的是慕尼黑理工大學(0.48)、馬里蘭大學(0.33)、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0.25)、成都中醫(yī)藥大學(0.24)、北卡羅來納大學(0.23)。研究機構合作最密切的網(wǎng)絡是慕尼黑理工大學與蘇黎世醫(yī)院、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醫(yī)學中心、都靈大學、半島醫(yī)學院、馬里蘭大學、普利茅斯大學、紐約大學、哈佛大學、北卡羅來納大學、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杜伊斯堡埃森大學。詳見圖4。
表2 針刺治療頭痛研究的高產(chǎn)研究機構分布
圖4 針刺治療頭痛研究的研究機構合作網(wǎng)絡分布
2.4 期刊與共被引期刊的分布規(guī)律 表3列舉了針灸治療頭痛的重要期刊,期刊的平均影響因子為2.534 6。Cephalalgia發(fā)表的針刺治療頭痛的文獻最多(2016年影響因子為3.609;與研究相關文獻總數(shù)為30篇,占6.19%);Headache(2016年的影響因子為2.816;相關的文獻總數(shù)為28篇,占5.77%);J Altern Complem Med(2016年的影響因子是1.622,針刺治療頭痛的文獻總數(shù)為24篇,占4.95%),Acupuncture in Medicine(2016年的影響因子是2.156;相關的文獻總數(shù)為18篇,占3.71%);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Medicine(2016年的影響因子是2.013;相關文獻總數(shù)為13篇,占2.68%)。借助CiteSpace軟件,通過Pruning(基于Pathfinder修剪/修剪合并網(wǎng)絡/修剪切片網(wǎng)絡)設置獲得了期刊共被引的知識圖譜。網(wǎng)絡中存在318個節(jié)點和629個鏈接,密度為0.012 5(見圖5)。由表4可見,排在前5位的共被引期刊分別是Cephalalgia(281篇),Pain(272篇)、Headache(251篇),JAMA-J AM Med Association(239篇)、Brit Med J(223篇)。中心性值分布居前5位的期刊是Acupuncture Electro(0.29)、Am J Chinese Med(0.29)、Schmerz(0.26)、J Altern Complement Med(0.20)、BT Technol J(0.20)。表明Cephalalgia是針刺治療頭痛研究領域內(nèi)的核心期刊。
表3 針刺治療頭痛研究的期刊分布
序號 被引期刊 刊名頻數(shù)(篇) 共被引期刊 刊名中心性值1Cephalalgia281Acupuncture Electro0.292Pain272Am J Chinese Med0.293Headache251Schmerz0.264JAMA-J AM Med Association239J Altern Complement Med0.205Brit Med J223BT Technol J0.206Cochrane DB Syst Rev176Int J Neurosci0.197Lancet151Rheumatology0.188J Altern Complem Med150AM J Med0.169Clin J Pain149Adv Pain Res Ther0.1510 Neurology135Arch Phys Med Rehab0.15
2.5 作者與共被引作者分布規(guī)律 借助CiteSpace軟件,通過Pruning(選擇“Pathfinder”)設置獲得Co-Authorhip知識圖譜。網(wǎng)絡中存在93個節(jié)點和223個鏈接,密度為0.052 1(見圖6)。表5列出了發(fā)表針刺治療頭痛的文獻最多的作者,Linde K居于首位,其余依次是Witt C M,Melchart D,Weidenhammer W與Diener H C。中心性值居于前5位作者分別是Brinkhaus B(0.16),Pfaffenrath V(0.16),Linde K(0.14),Witt C M(0.13),Diener H C(0.11)。Linde K與Witt C M,Wegscheider K,Willich S N,Wagenpfell S,Melchart D,Weidenhammer W,Streng A,Pfaffenrath V,Manheimer E,Vickers A,Brinkhaus B,Allais G,White A R,Mehring M之間的合作關系最密切;第二大作者合作關系網(wǎng)絡是Witt C M與Macpherson H,Zheng H,Li Y,Liang F R,Huang W J,Zhao L,Lao L X,Ludtke R,Willich S N,Wegscheider K,Jena S,Linde K,Brinkhaus B,其中也存在著很多的交叉關系。運用CiteSpace軟件,通過Pruning(基于最小生成樹修剪/修剪合并網(wǎng)絡)設置獲得Cited-Author知識圖譜。網(wǎng)絡中存在5個節(jié)點和223個鏈接,密度為0.001 7(見圖7)。表6顯示,被引作者所有中心性值均為0.00,因此中心性和計數(shù)的順序相同,據(jù)此得出前10位的共被引作者的分布規(guī)律。居于首位的是Linde K(193篇),其次是Melchart D(157篇)、Diener H C(115篇)、Vickers A J(114篇)、Ernst E(83篇)。可以看出這些研究人員是針刺治療頭痛研究領域內(nèi)活躍的、專業(yè)的研究者,且他們也對針灸治療頭痛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表5 針刺治療頭痛研究的活躍研究者分布
圖6 針刺治療頭痛研究的作者合作關系網(wǎng)絡分布
序號被引作者頻數(shù)(篇)中心性值1Linde K1930.002Melchart D1570.003Diener H C1150.004Vickers A J1140.005Ernst E830.006Macpherson H660.007Witt C M620.008Lipton R B600.009White A R560.0010 Vincent C A550.00
圖7 針刺治療頭痛研究的共被引作者網(wǎng)絡關系分布
2.6 共被引參考文獻的分布規(guī)律 借助CiteSpace軟件,通過Pruning(基于最小生成樹/修剪切片網(wǎng)絡的修剪)設置獲得共被引參考文獻知識圖譜,網(wǎng)絡中存在575個節(jié)點和647個鏈接,密度為0.003 9(見圖8)。圖9為聚類分析,網(wǎng)絡被分為14個共引用簇,這些集群由其自己的citers的索引術語標記。引用計數(shù)排名靠前的項目是集群#4中的Linde K(2005年),引文數(shù)為85次;突發(fā)值排名最高的項目是Cluster#1中的Melchart D(1999年)。詳見表7、表8。上述突發(fā)性檢測結果可以揭示過去30年針灸治療頭痛的主題主要涉及隨機對照試驗、治療有效性與安慰劑等研究。
圖8 針刺治療頭痛研究被引參考文獻的網(wǎng)絡分布
圖9 針刺治療頭痛研究被引參考文獻的聚類分析
序號 被引參考文獻題目引文數(shù)(次)聚類 作者(年)1Acupuncture for patients with migrain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85#4Linde K(2005)[13]2Efficacy of acupuncture for the prophylaxis of migraine: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64#4Diener H C(2006)[14]3Acupuncture in patients with tension-type headache: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58#4Melchart D(2005)[15]4Acupuncture for chronic headache in primary care:large,pragmatic,randomised trial46#3Vickers A J(2004)[16]5Acupuncture for migraine prophylaxis37#6Linde K(2009)[17]6Acupuncture in patients with headache33#3Jena S(2008)[18]7Acupuncture for recurrent headaches: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31#1Melchart D(1999)[19]8Acupuncture in patients with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a randomised trial30#4Witt C(2005)[20]9Cost-effectiveness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headache28#3Witt C M(2010)[21]10 Acupuncture for chronic pain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meta-analysis27#0Vickers A J(2012)[22]
表8 針刺治療頭痛研究的被引參考文獻的突發(fā)性主題詞分布
2.7 關鍵詞的分布規(guī)律 運用CiteSpace軟件,通過Pruning(基于探測器/修剪合并網(wǎng)絡的修剪)設置獲得共現(xiàn)關鍵詞的知識圖譜。網(wǎng)絡中存在169個節(jié)點和347個鏈接,密度為0.024 4(見圖10)?;陉P鍵詞的研究主要涉及3個方面,首先是研究方法,其中流行的關鍵詞主要包括隨機對照試驗、雙盲與安慰劑;其次是頭痛的分類,熱門關鍵詞包括偏頭痛與緊張型頭痛;最后是綜合療法,涉及的關鍵詞是初級保健與預防。詳見表9。圖11是基于軟件進行的引用突發(fā)值的關鍵詞分析,代表了隨著時間推移的研究前沿主題,最后發(fā)現(xiàn)慢性疼痛是針刺研究的熱點與前沿。
圖10 針刺治療頭痛研究的關鍵詞網(wǎng)絡分布
序號 引用計數(shù)前10位關鍵詞 關鍵詞引用計數(shù)(次) 中心性值前10位關鍵詞 關鍵詞中心性值1Acupuncture258Migraine0.322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140Placebo0.263Migraine129Primary care0.234Headache110United states0.235Tension type headache93Pain0.226Pain75Double blind0.207Double blind74Acupuncture0.198Clinical trial60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0.179Placebo56Medicine0.1610 Prophylaxi51Headache0.15
圖11 關鍵詞的突發(fā)性主題詞分布
本研究借助文獻計量學軟件CiteSpace,對Web of Science 數(shù)據(jù)庫中(1986年—2017年)針刺治療頭痛的文獻進行分析,涉及了研究合作網(wǎng)絡、核心期刊、研究前沿與熱點,并以可視化網(wǎng)絡的形式進行量化。研究結果能夠使相關科研人員準確掌握該領域的研究趨勢,也為研究發(fā)現(xiàn)新的主題和方向提供了思路。
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版物總數(shù)和參考文獻頻數(shù)的分布呈現(xiàn)出逐漸增加的趨勢,也是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的驗證[27]。無論是期刊文獻總數(shù)還是期刊被引數(shù),Cephalalgia雜志均位居榜首,因此,該雜志被認為是針灸治療頭痛的核心期刊。另外,從中心性值來看,最受關注的期刊是Acupuncture Electro與Am J Chinese Med,屬于針灸治療頭痛領域內(nèi)的專業(yè)期刊。
科研合作網(wǎng)絡主要包括3個方面,即共同作者、合作機構、合作國家。毋庸置疑,這也包括活躍的研究人員、主要的研究機構和主要的研究國家。其中美國、德國、中國、英國、瑞士和意大利是科研產(chǎn)出最多的幾個國家,這些國家主導了針灸治療頭痛的研究。而主要的研究機構包括慕尼黑理工大學、哈佛大學、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紐約大學、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因此,無論是從研究國家還是從研究機構來分析,針灸治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發(fā)達國家,發(fā)展中國家相對較少(大多在中國),而且其他國家與發(fā)達國家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另外他們之間的合作關系還不夠密切,這將成為后續(xù)研究者未來努力的方向[28]。此外,針刺治療頭痛的研究語言主要以英語為主,但由于針灸起源于中國,中國的學術期刊以漢語的形式也發(fā)表了大量關于針灸治療頭痛的優(yōu)秀研究,這可能對研究結果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另一個重要的科研合作網(wǎng)絡是共同作者,其是社會網(wǎng)絡的一個重要方式,并在文獻中得到了深入的研究。關于針刺治療頭痛的共被引研究機構的規(guī)律表明,美國在本領域占據(jù)了主導地位,這是因為大多數(shù)研究機構分布在美國?;钴S的研究人員分布規(guī)律如下:Linde K(德國)、Witt C M(瑞士)、Melchart D(德國)、Diener H C(德國)、Brinkhaus B(德國)等,他們之間的合作關系較為密切,且均來自發(fā)達國家,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針灸逐漸被世界認為是頭痛的補充和替代療法。與克勞德羅伯特之前的關于國家與期刊的兩個方面的研究相比,相似之處在于針灸治療頭痛的研究主要分布于美國,主要核心期刊是Cephalalgia與Headache,而他們之間的區(qū)別在于克勞德羅伯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頭痛研究的增長,研究的指標集中在國家與期刊上,但沒有涉及研究機構、作者、關鍵詞、參考文獻與研究合作網(wǎng)絡等指標,而本研究所涉及的范圍相對全面,且能以可視化圖譜的形式來量化合作關系。
對于共被引參考文獻的分析,集群網(wǎng)絡促使其幫助研究者快速尋找該領域最具影響力的文獻。前10位共被引參考文獻被認為是針灸治療頭痛的研究基礎。 Linde K(2005)發(fā)表在JAMA上的研究,擁有最多的引用數(shù)(85次),其次是Diener H C(2006年,引用數(shù)為64次)、Melchart D(2005年,引用數(shù)為58次)、Vickers A J(2004年,引用數(shù)為46次)。此外,參考的突發(fā)性檢測可以反映出相關文獻的重要性。Melchart D(1999年,Bursts值是13.42)發(fā)表了最具代表性的參考文獻,其題目是“針灸治療復發(fā)性頭痛:隨機對照試驗的系統(tǒng)評價”,最后,突發(fā)性檢測也可以反映本研究的熱門話題在于隨機對照試驗、治療的有效性與安慰劑等方面。關鍵詞的突發(fā)性檢測為研究前沿提供了有力的預測。通過最強的引用突發(fā)值的觀察,發(fā)現(xiàn)慢性疼痛是未來研究的熱點[29]。針灸治療頭痛關鍵研究前沿為:①隨機對照試驗,隨機對照試驗是觀察針灸治療頭痛療效的重要方法。但是,通過文獻回顧,發(fā)現(xiàn)針灸穴位的選擇和針灸技術的使用缺乏統(tǒng)一的標準。此外,一些學者認為針灸治療只有安慰劑效應,這些觀點有一定的片面性[30-31]。②頭痛的分類,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針灸治療的頭痛類型主要是偏頭痛與緊張型頭痛,說明針灸治療此兩種頭痛越來越受到專業(yè)研究者的青睞。③綜合療法,包括初級保健和預防,初級保健的目的在于防止頭痛加重,避免疾病的傳播,顯示了針灸在頭痛干預中起到的積極作用[32-36]。
本研究結果可以幫助研究人員快速找到針灸治療頭痛的研究趨勢。出版物總數(shù)最多的三大期刊是Cephalalgia,Headache,J Altern Complem Med,Cephalalgia是主要的核心期刊。從事針灸治療頭痛的核心國家是美國、德國與中國。所涉及的主要機構(前6名)中有兩所來自中國,分別是北京中醫(yī)藥大學與成都中醫(yī)藥大學,但他們之間沒有合作關系。此外,針灸治療頭痛的活躍研究人員是Linde K、Witt C M與Melchart D。慢性疼痛將是未來幾年針灸治療頭痛的主要研究前沿,偏頭痛與隨機對照試驗是其中的熱點。因此,本研究運用CiteSpace軟件對研究的規(guī)律以可視化知識圖譜的形式進行展示,這有利于更形象地把握針灸治療頭痛的方向、趨勢、前沿和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