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珂
作者單位:450052 河南省鄭州市骨科醫(yī)院
動脈硬化發(fā)病因素較多,脂質(zhì)代謝異常為其最重要的危險因素,空腹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降低將增加心血管發(fā)病風險。LDLC 是評估動脈硬化的主要指標,HDLC 則是抗動脈硬化的重要脂質(zhì)顆粒,兩者在動脈硬化病變中有一定的預測價值[1]。有研究顯示apoA1、apoB 及其比值與動脈硬化有一定關系,并對心血管危險性的預測價值較常規(guī)脂質(zhì)指標高[2]。apoB 為LDLC 顆粒的主要蛋白,可釋放多種炎性產(chǎn)物,促進動脈硬化進展;apoA1 是HDLC 的主要蛋白質(zhì)成分,有抗血栓形成、內(nèi)皮功能保護及抑制動脈硬化發(fā)生和發(fā)展等作用[3];apoB/apoA1 比值可反映致動脈硬化指標和抗動脈硬化指標之間的動態(tài)平衡[4]。雖然目前臨床有關動脈硬化患者血脂指標餐后情況的報道較多,但仍存在諸多爭議,并且有關脂餐負荷前后脂代謝指標的動態(tài)變化和動脈硬化關系的研究不多,考慮到動物脂肪代謝指標檢測結果以及動脈硬化評估結果更為精準,我們對納入的12 只家兔展開實驗研究,旨在探討脂餐負荷前后脂代謝的動態(tài)變化及其與動脈硬化的關系。
1.1 實驗動物及主要試劑、儀器以12 只健康雄性家兔(由我省醫(yī)學動物實驗中心提供)為研究對象,體重2~3kg,平均(2.58±0.23)kg,月齡5 個月。主要試劑:膽固醇(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CDO122-50g)、速眠新Ⅱ(獸醫(yī)店購買,070031582),LDLC、HDLC 檢測試劑盒(德賽診斷系統(tǒng)有限公司),apoA1、apoB 檢測試劑盒(浙江伊利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HE 染色劑由我院病理科提供;主要儀器:離心機(TDZ5-WS)、自動生化分析儀(UniCel DxC 800,Beckman Coulter)、超聲診斷儀(意大利Esaoto 公司)、顯微鏡(Olympus BX53 光學顯微鏡照相系統(tǒng))等。
1.2 研究方法①動物模型建立:12 只健康家兔均單籠喂養(yǎng),單純高脂飲食(1%膽固醇、8%蛋黃、91%基礎飼料)喂養(yǎng)8 周,分別于初始階段、喂養(yǎng)4 周、8 周給予脂餐負荷,每日喂養(yǎng)飼料100g。②血脂指標測定:分別于初始階段、第4、8 周對家兔進行耳緣靜脈采血,收集空腹和餐后2、4、8h 靜脈血各2ml,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LDLC、HDLC、apoB、apoA1,并計算apoB/apoA1 比值。③動脈硬化病變評分:參照兔主動脈硬化病變分級記分法,分為1~4 級計分,內(nèi)中膜無增厚而管腔內(nèi)膜面光整為1 分,內(nèi)中膜增厚為2 分,管壁增厚伴管腔內(nèi)膜面不光整或粗糙為3 分,觀察到彌漫分布斑塊回聲為4 分。④病理結果:納入家兔均在8 周后用20%烏拉坦麻醉后,將其頸動脈、胸主動脈、腹主動脈、股動脈及冠狀動脈分離,分離血管行大體檢查后,生理鹽水輕沖洗,10%甲醛固定24h,乙醇脫水石蠟包埋后,切片常規(guī)行HE 染色,記錄血管壁結構變化以確定動脈粥樣硬化情況。
1.3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對比分別行χ2、t檢驗,組內(nèi)不同時間點LDLC、HDLC、apoB、apoA1 及apoB/apoA1 水平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數(shù)據(jù)方差分析(F檢驗),服從正態(tài)分布各變量間相關性比較采用Pearson 直線相關性分析,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動脈硬化病變評分情況初始階段、喂養(yǎng)第4周、第8 周,家兔動脈硬化病變評分分別為(1.02± 0.10)分、(1.78±0.25)分、(2.79±0.26)分,經(jīng) 重復測量方差分析提示,隨著脂餐負荷時間延長,實驗模型家兔動脈硬化病變評分隨之明顯升高(F=12.356,P<0.05)。
2.2 血清LDLC、HDLC 動態(tài)變化隨著高脂飲食時間延長,血清LDLC 水平呈升高趨勢,8 周內(nèi)脂餐負荷前最高,餐后降低;8 周內(nèi)脂餐負荷后HDLC水平較負荷前降低,隨著動脈硬化進展,各時間段HDLC 水平均呈降低趨勢,見表1。
2.3 血清apoB、apoA1 動態(tài)變化隨著高脂飲食時間延長,脂餐負荷后apoB 水平均呈上升趨勢,4 周內(nèi)脂餐負荷后8h apoB 水平最低;8 周時apoA1 水平有下降趨勢,8 周時脂餐負荷后4h apoA1 水平最高,見表2。
表1 12 只家兔血清LDLC、HDLC 動態(tài)變化(±s,mmol/L)
表1 12 只家兔血清LDLC、HDLC 動態(tài)變化(±s,mmol/L)
時間 LDLC 動態(tài)變化 HDLC 動態(tài)變化空腹 餐后2h 餐后4h 餐后8h 空腹 餐后2h 餐后4h 餐后8h初始階段 0.60±0.49 0.43±0.55 0.42±0.60 0.52±0.39 0.50±0.07 0.45±0.12 0.44±0.09 0.42±0.09第4 周 5.62±2.02 3.95±1.98 4.18±2.15 3.44±2.82 1.16±0.25 1.04±0.26 1.02±0.25 1.00±0.22第8 周 12.56±0.91 11.17±1.12 11.09±1.22 10.26±1.80 1.30±0.27 1.25±0.24 1.23±0.22 1.25±0.25
表2 12 只家兔血清apoB、apoA1 動態(tài)變化(±s,g/L)
表2 12 只家兔血清apoB、apoA1 動態(tài)變化(±s,g/L)
時間 apoB 動態(tài)變化 apoA1 動態(tài)變化空腹 餐后2h 餐后4h 餐后8h 空腹 餐后2h 餐后4h 餐后8h初始階段 0.02±0.04 0.04±0.03 0.04±0.03 0.01±0.01 0.40±0.03 0.39±0.02 0.39±0.03 0.38±0.02第4 周 0.17±0.08 0.16±0.10 0.16±0.09 0.12±0.11 0.41±0.04 0.41±0.03 0.42±0.04 0.41±0.04第8 周 0.29±0.11 0.26±0.12 0.25±0.11 0.25±0.12 0.33±0.07 0.32±0.06 0.35±0.05 0.34±0.04
2.4 血清apoB/apoA1 比值變化隨著高脂飲食時間延長,apoB/apoA1 比值在第8 周時最高,第4 周后脂餐負荷后呈下降趨勢,見表3。
表3 12 只家兔血清apoB/apoA1 比值動態(tài)變化(±s)
表3 12 只家兔血清apoB/apoA1 比值動態(tài)變化(±s)
時間 空腹 餐后2h 餐后4h 餐后8h初始階段 0.06±0.09 0.09±0.07 0.10±0.07 0.03±0.02第4 周 0.45±0.22 0.40±0.25 0.39±0.19 0.30±0.24第8 周 1.22±1.27 0.94±0.92 0.61±0.52 0.62±0.67
2.5 血脂指標與動脈硬化進展程度相關性分析Pearson 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脂餐負荷前后LDLC、apoB 水平及apoB/apoA1 比值與動脈硬化病變評分呈正相關(r=0.327、0.405、0.398,P<0.01),HDLC、apoA1 與動脈硬化病變評分呈負相關(r=-0.335、-0.392,P<0.01)。
研究表明LDLC 升高、HDLC 降低是顱內(nèi)外動脈硬化的重要危險因素[5,6];隨著臨床對動脈硬化研究的不斷深入,apoB、apoA1 及兩者比值在動脈硬化形成中的作用成為研究熱點。早期Tang 等[7]研究提示血清apoB、apoA1 等可有效預測冠狀動脈疾病進展情況。由鳳秋等[8]研究指出對動脈硬化性腦梗死患者進行血脂調(diào)節(jié)時,除監(jiān)測TC、TG、LDLC、HDLC水平外,還應同時觀察apoB、apoA1 及apoB/apoA1比值變化。李煥敏等[9]的研究表明,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apoB 水平和apoB/apoA1 比值增高是顱內(nèi)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的獨立危險因素,apoA1水平增高為顱內(nèi)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的獨立保護因素。國內(nèi)外有關apoB、apoA1 在心血管疾病發(fā)生中作用的研究雖然較多,而對于脂餐負荷前后脂代謝指標的動態(tài)變化及其與動脈硬化的關系仍存在諸多爭議。
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隨著高脂飲食時間延長,8 周內(nèi)脂餐負荷前LDLC 最高,餐后降低,8 周內(nèi)脂餐負荷后HDLC 水平較負荷前降低,隨著動脈硬化進展,各時間段HDLC 水平均呈降低趨勢。隨著高脂飲食時間延長,空腹及脂餐負荷后apoB 水平呈上升趨勢,4 周內(nèi)脂餐負荷后8h apoB 水平最低,8 周時apoA1 水平有下降趨勢,8 周時脂餐負荷后4h apoA1 水平最高。隨著高脂飲食時間延長,apoB/apoA1 比值在第8 周時最高,第4 周后脂餐負荷前后呈下降趨勢,表明隨著動脈硬化進展,LDLC 水平明顯升高,機體抗動脈硬化能力明顯增強,脂餐負荷后apoB 清除增快。相關性分析結果提示,脂餐負荷前后LDLC、apoB 水平及apoB/apoA1 比值與動脈硬化病變評分呈正相關,HDLC、apoA1 與動脈硬化病變評分呈負相關,初步證實了LDLC、HDLC、apoB、apoA1 及apoB/apoA1 比值的動態(tài)變化在評估動脈硬化程度中有明確的臨床參考價值。
apoA1 是HDLC 的主要載脂蛋白,可作為HDLC的結構蛋白并維持其結構穩(wěn)定性和完整性[10],還可作為一種輔助因子,參與激活卵巢脂膽固醇?;D(zhuǎn)移酶活性,使其游離膽固醇酯化,參與膽固醇逆向轉(zhuǎn)運過程,防止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延緩動脈硬化的一種保護因子,apoA1 及HDLC表達水平與動脈硬化程度呈負相關[11]。apoB 受體結合區(qū)可與靶細胞LDLC 受體結合,介導血漿中LDLC 受體決定性蛋白質(zhì),參與動脈硬化生理病理過程[12],apoB、LDLC 水平與動脈硬化呈正相關,apoB/apoA1 比值變化與動脈硬化也呈明顯正相關。本研究結果表明,HDLC 在脂餐前后變化幅度較小,因而空腹狀態(tài)下LDLC、HDLC 水平更能預測動脈硬化程度,而餐后apoA1、apoB 和apoB/apoA1 比值動態(tài)變化更能反映動脈硬化的進展情況[13]。
基于以上分析,脂餐負荷前后apoA1、apoB 及apoB/apoA1 比值動態(tài)變化與動脈硬化程度有明顯相關性,臨床工作中應嚴密監(jiān)測患者血清脂質(zhì)水平變化,對評估疾病進展和指導合理防治措施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