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康林
(新疆昌吉方匯水電設計有限公司, 新疆 昌吉 831100)
希尼爾水庫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孔雀河流域的尉犁縣境內(nèi),始建于2000年,是一座以灌溉為主的注入式反調(diào)節(jié)平原水庫。工程等別為Ⅲ等,工程規(guī)模為中型,主要建筑物級別為3級,次要建筑物級別4級[1]。經(jīng)過近20年的運行,主壩段、西副壩段防滲體下部基巖存在滲漏問題。經(jīng)有關(guān)部門鑒定為三類壩,對該水庫進行除險加固十分必要,需進行壩體加固、壩基防滲處理、壩后排水工程、放水涵洞改造工程建設。本文針對壩基防滲問題,通過現(xiàn)場試驗比較分析采用液壓銑削水泥土防滲墻與帷幕灌漿防滲效果,對地基防滲提出新方法、新技術(shù)。
主壩段防滲線主要處于自然洼地內(nèi),地基上部為第四系沖洪積中粗砂夾砂礫石及局部低液限粉土,層厚在1.3~4.2 m之間,滲透系數(shù)2.5×10-3~3.3×10-4cm/s,具有中等透水性;下伏地層巖性為新近系砂巖、泥巖,互層狀,據(jù)鉆孔壓水試驗,自基巖面9.2~16.2 m以上巖體透水率多數(shù)大于5.0 Lu,在5.4~46.6 Lu之間,個別為96.88 Lu;9.2~16.2 m以下巖體透水率多在0.17~4.8 Lu之間,滲透性較弱。
根據(jù)勘探揭露[2],西副壩地層巖性上部巖性為第四系沖洪積中粗砂,層厚1.0~4.0 m,為中強透水層;下伏地層巖性以新近系砂巖為主夾泥巖(局部夾薄層礫巖透鏡體),強風化層厚5~8.0 m,其中砂巖呈灰白色(局部為砂巖巖殼,較硬),膠結(jié)與成巖差,易風化,遇水后結(jié)構(gòu)疏松呈散體狀,強度較低。根據(jù)鉆孔壓水試驗,自基巖面13.3~15.1 m以上砂巖透水率一般大于5 Lu,最大為27.8 Lu,具有中強透水性,13.3~15.1 m以下基巖透水率多數(shù)小于5 Lu,透水性較弱。
壩基防滲試驗段位于樁號2+436~2+466段前壩坡腳上游50 m處水庫庫盤內(nèi),帷幕灌漿試驗段長30 m。灌漿孔深14.4 m,主帷幕灌漿孔數(shù)24孔,副帷幕灌漿孔數(shù)25孔。主帷幕孔距1.5 m,副帷幕孔距1.5 m,主副帷幕孔間距1.5 m。
由于本工程地基多為風化巖,成墻方式選擇往復式雙孔全套打復攪式施工。試驗段灌漿材料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強度為42.5R,注漿水灰比1∶1。
試驗段防滲墻厚0.7 m,幅長2.8 m,搭接0.15 m,成墻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300,防滲滲墻28 d無側(cè)限抗壓強度不小于1.0 MPa,滲透系數(shù)不大于1×10-6cm/s,滲透破壞比降不小于60??紤]到希尼爾壩基中有泥巖分布,破碎后將混摻到膠凝材料中,影響水泥土防滲墻的性能。本次試驗選取13%、15%和18%共3種水泥摻量成墻試驗。見表1。
表1 液壓銑削攪拌水泥土防滲墻試驗施工參數(shù)表
采用巖芯鉆機在試驗墻體中心部位鉆取注水試驗孔,孔徑φ75 mm,采用降水頭注水試驗方式進行檢查,試驗深度13 m,并對在現(xiàn)場制作的水泥土試件進行7和14天的抗壓強度檢測。
根據(jù)現(xiàn)場調(diào)查,在灌漿過程中普遍存在“吃水不吃漿”現(xiàn)象,即壓水試驗巖層透水率很大,但灌漿量很小。主帷幕單位注灰量為43.11~385.43 kg,其中單位注灰量在50~100 kg的灌漿段為40.6%,單位注灰量小于50 kg的灌漿段為40.6%;副帷幕單位注灰量為22.69~769.54 kg,其中單位注灰量在50~100 kg的灌漿段為17.9%,單位注灰量小于50 kg的灌漿段為47%。見圖1。
圖1 帷幕灌漿試驗段檢查孔巖芯取樣
根據(jù)該試驗段鉆孔壓水試驗及取樣巖芯分析,試驗段巖層透水率灌漿前后變化不大,巖芯內(nèi)水泥漿液量分布較少,部分巖芯無水泥漿液擴散痕跡,灌漿影響范圍較小,兩檢查孔的透水率遠大于設計中5 Lu的防滲標準,帷幕灌漿在該試驗區(qū)灌漿效果不明顯,因此說明該地層不合適帷幕灌漿防滲處理。
表2為水泥土試件抗壓強度及滲透系數(shù)試驗結(jié)果[3],表3為墻體芯樣抗壓強度及滲透系數(shù)試驗結(jié)果。
表2 水泥土試件注水試驗及抗壓強度結(jié)果統(tǒng)計表
由表2可知,水泥土試件7天抗壓強度最大的為15%摻量,平均值為1.64 MPa,其次為18%摻量,平均值為1.35 MPa;最小為13%摻量,其值為1.25 MPa。14天抗壓強度最大的為18%摻量,平均值為1.97 MPa;其次為15%摻量,平均值為1.82 MPa;最小為13%摻量,其值為1.65 MPa。試件滲透系數(shù)最小的為18%摻量,平均值為7.42×10-7cm/s;其次是15%摻量,平均值為1.05×10-6cm/s;最大的為13%摻量,其值為3.64×10-6cm/s。可見,試件抗壓強度和抗?jié)B性能均隨著水泥摻量的增加而增加。
表3 墻體芯樣抗壓強度及滲透系數(shù)試驗統(tǒng)計表
由表3可知,25天芯樣的抗壓強度最大的為18%摻量,平均值為4.15 MPa;其次為15%摻量,平均值為3.63 MPa;最小的為13%摻量,平均值為2.10 MPa。滲透系數(shù)最小的為18%摻量,平均值為4.32×10-7cm/s;其次是15%摻量,平均值為7.47×10-7cm/s;最大的為13%摻量,其值為1.65×10-6cm/s。
從墻體芯樣抗壓強度及滲透系數(shù)試驗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隨著水泥摻量的增加,墻體抗壓強度和滲透系數(shù)逐步提升,與試件試驗相符。在水泥參量為15%和18%的情況下,墻體滲透系數(shù)均小于1×10-6cm/s; 25 d抗壓強度指標均大于28 d無側(cè)限抗壓強度不小于1.0 MPa設計指標要求。見圖2。
圖2 各水泥參量墻體芯樣取樣圖
由圖2可知,墻體上部8 m以上巖芯完整率、水泥土均勻性均較好,8 m以下巖芯完整性、水泥土均勻性稍差。
1) 與帷幕灌漿法相比,液壓銑削攪拌鉆及施工工藝更適合本工程地質(zhì)條件,能保證施工質(zhì)量,加快施工進度。
2) 隨著水泥摻量的增加,試件和芯樣的抗壓強度和抗?jié)B性均提升。在抗壓強度和抗?jié)B性均合格的情況下,綜合考慮壩基防滲體耐久性和工程投資,本次基礎防滲液壓銑削攪拌水泥土防滲墻水泥摻量為15%。
3) 液壓銑削攪拌水泥土防滲墻設計施工參數(shù)為:注漿水灰比為1∶1純水泥漿液,水泥摻量15%,分兩序施工,墻與墻之間搭接20 cm,銑削下沉為風水聯(lián)動下沉,考慮地層8 m以下大部為泥巖,其銑削破碎、與水泥漿攪拌均勻性較砂巖較差,建議注漿施工時,注漿提升至8 m位置時,向下注漿復攪至墻底后,延續(xù)30 s左右對墻底至8 m范圍,復攪提升一次,8 m以上墻體注漿提升一次即可,注漿提升速度控在0.3~0.5 m/min。